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1)

古装探案剧,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类型剧,在国产悬疑推理剧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特殊位置。

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公案故事和现代的推理小说,为该类型剧的影视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另一方面,其故事本身的悬疑性以及抽丝剥茧的烧脑性,对习惯了美剧节奏的现代观众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正因如此,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古装探案剧在国产电视剧创作中始终拥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从早年受日本侦探作品影响的《少年包青天》系列,到发展中期的集大成之作《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再到近期热播的《锦衣之下》《两世欢》,多年来,古装探案剧不断发展,在瞬息万变的电视剧市场中不断变换着形态。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2)

如今,除了传统的“悬疑 推理”风格,不少古装探案剧还走出了“悬疑 爱情”、“悬疑 喜剧”,甚至“悬疑 玄幻”的新路线,并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与国外发展成熟的侦探类型剧相比,极具中国特色的古装探案剧依然备受争议。尤其是最近几年,由元素融合所造成的“喧宾夺主”现象屡见不鲜。

最近,改编自寂月皎皎同名小说的古装探案剧《两世欢》正在热播。然而,与高涨的收视率不同,随着剧情的推进,该剧的口碑逐渐高开低走,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除了演员的演技,剧情的节奏、合理性,以及过于突兀的甜宠元素也受到了一些观众的诟病。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3)

类似这样的问题,似乎成了古装探案剧创作中的一种常态。古装探案剧未来的发展之路究竟在哪里?如何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或许是创作者们应该思考的课题。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4)

部分古装探案剧豆瓣评分

发展期:根植传统文化,古代IP改编为主

作为国产探案剧最早出现的类型,古装探案剧历史悠久,很多素材都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公案小说。此类小说由宋话本公案类演义而成,盛行于明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清代的《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作者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小说叙写北宋仁宗年间,包拯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的故事,塑造了包拯这样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5)

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的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包公的故事,观众耳熟能详的还有《施公案》《彭公案》《海公案》《狄公案》《刘公案》等,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曾被搬上过荧屏。早期,这种以传统公案小说改编的古装探案剧多为经典的“悬疑 推理”类型。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6)

得益于传统文化,此类作品着重描写“清官”这一形象,风格偏向正剧,颇为一板一眼。比如根据《三侠五义》改编的1993年版《包青天》,讲述了包拯断案的41个单元故事,合计236集,是20世纪90年代初一部划时代的经典作品。该剧播出后获得巨大成功,众多观众被剧中曲折的破案故事深深吸引,电视台不断补拍续集,实际已超过500集。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7)

可以说,《包青天》根植于历史人物,凝聚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此之后,“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的歌声唱遍了大江南北,黑脸包青天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古装探案剧开始瞄准这一经典的人物形象。

2000年,周杰版《少年包青天》播出,引发收视狂潮。该剧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名侦探柯南》等日本侦探作品的元素,案情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噩梦”。现在看来,虽然有“抄袭嫌疑”,但也算是一次成功的本土化尝试。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8)

作为老百姓心目中公正廉明、为民请命的清官代表,包拯的形象及其精神内涵与那个时代所倡导的的价值观不谋而合,这让他具备了一定的国民性。同时,围绕着这一人物的故事多如牛毛,取之不尽,也让他在艺术创作中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正因如此,“包公戏”在古装探案剧的发展初期可谓是独领风骚。

而随着创作经验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以其他历史人物为主角的古装探案剧开始崭露头角。

口碑期:借鉴美剧拍摄手法,注重悬疑推理

2004年,以武则天时代的“一代名相”狄仁杰为主角《神探狄仁杰》播出,并在几年内接连拍摄了多部续集。凭借巧妙的构思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该系列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尤其是前三部,在央视播出时收视率均挤进了年度前三,其中,第二部更是取得了年度收视冠军。

同样,凭借精湛的演技,梁冠华将狄仁杰这个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其经典程度丝毫不亚于金超群饰演的包拯,以至于多年后,他的一句“元芳,你怎么看?”依然能成为网络流行语。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9)

而2005年播出的《大宋提刑官》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在播出期间收视率一度超过《新闻联播》,更取得了惊人的口碑。在豆瓣,该剧目前的评分为9.2分,翻看评论,给出满分评价的观众不在少数。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10)

《大宋提刑官》以沉冤昭雪为故事的源动力,讲述了一桩又一桩迷案的侦破过程。该剧的题材来源于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的著作《洗冤集录》,其中,很多重要情节参考了著作中致死、致伤的案件。编剧从案件本身和医学角度切入,“重证据实、民命为重”的法学思想贯穿始终,极具哲学内涵,可谓是古装探案剧的集大成之作。

作为法医界的鼻祖,宋慈这一人物在剧中被塑造成浩然正气的清官形象,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但与包拯不同,因为一直秉承着清廉的作风和公正的理念,他最终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辞官还乡,具有一定的悲剧属性。

剧中,饰演宋慈的何冰表演极其细腻,将这一人物拿捏得恰到好处,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在拍摄手法上,《大宋提刑官》借鉴了美剧《犯罪现场》,利用闪回叙事和唐宋时期山水画式的场景及自然关系,展现了一幅宋朝朝堂上下的生活画卷,烟火气十足。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11)

至此,古装探案剧的发展进入中期,“悬疑 推理”风格的古装探案剧也算是达到了一个巅峰。在此之后,受到政策和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古装探案剧进入了一阵低沉期。

多元期:融入“悬疑+”元素,探案属性减弱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装探案剧也逐渐呈现出了新时代的特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悬疑 推理”风格。为了打破男性观众垄断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尝试融入其他类型剧元素。其中,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

近年来,古装探案剧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摒弃了早期的悬疑、恐怖风格,逐渐朝着青春、正能量的方向进行摸索。去年,一部《大宋少年志》横空出世,让很多观众看到了古装探案剧的解题新思路。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12)

《大宋少年志》以北宋和西夏之间长达百年的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六位少年为家国大义守望相助,在隐蔽战线上为守护江山社稷和百姓平安而奋战的故事。该剧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塑造了六位个性鲜明的少年。

这六位少年之间的互动火花四溅,妙趣横生的探案过程加上不断反转的剧情设置不仅细节饱满,而且富含热血奋斗气息,打破了观众对于传统探案剧的刻板印象,整体效果令人眼前一亮。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13)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热播的《锦衣之下》也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以近年来少见的大明锦衣卫为背景,融入甜宠元素,节奏明快,可看性很强。然而,在风格上,与其说《锦衣之下》是古装探案剧,不如说更像是古装爱情剧。该剧引起现象级讨论的,不是离奇的案件和反转的情节,而是男女主角的CP。

说到底,《锦衣之下》是以女性受众为主的剧集,其主打的点是男女主角的情感线刻画。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14)

其实,古装探案剧的转型之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虽然如今探案属性不再是衡量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探案剧毕竟依附于逻辑推理,对剧本的要求很高,这也导致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作品。

纵观这些失败作品,最大的问题是优质IP不足,原创故事不成熟。正所谓做推理要扎实,IP玩梗也要有分寸,情节和人物是任何作品的重中之重。

国产十部顶级悬疑推理破案剧(从悬疑推理到多元融合)(15)

诚然,在古装探案剧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类型剧元素确实能够达到破圈层的效果。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迎合观众,只会失去古装探案剧的精髓,出现故事重心偏离,剧集定位模糊的情况。说到底,观众选择古装探案剧,还是为了看到扑朔迷离的案件和抽丝剥茧的解谜过程。

随着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多元化风格必将成为古装探案剧发展的一大方向。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他元素始终只是主菜的调味料,如何运用这些调味料,烧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才是创作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