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斜风细雨燕归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云栖竹径秋韵散文 斜风细雨燕归来?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云栖竹径秋韵散文 斜风细雨燕归来

云栖竹径秋韵散文 斜风细雨燕归来

(原创散文)

斜风细雨燕归来

从昨天的最高气温33度,到今天的最高气温22度,不仅有十几度的降温,还有风雨的袭扰。天气的变幻莫测,让人体会到春日的温暖寒凉。

骑车缓行在环堤公园,倏忽间,一双春燕从斜风细雨中轻盈地滑过,给人一抹惊喜的视线。曾有谚语,“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早起的鸟儿有食吃,燕子低飞,不仅能觅到虫儿,也能报道一些天气。虽说这个时节很难有滂沱大雨来袭,但一场绵绵的春雨是无法阻挡的了。

在鲁西南平原上,故乡的人们很是喜欢燕子的。作为一种离百姓最亲近的鸟儿,燕子,是富有灵性的那一种。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故乡,不少人家的高大门楼前,常看到写有“王谢燕来”的牌匾,其美好的寓意和蕴含的吉祥,是普通百姓最真诚的期盼。

当然,燕子是不会嫌贫爱富的。从廊榭亭台,帝王之居,到草棚寒舍,平民庭院,都能看到燕子双宿双飞的影子。

“燕子不过三月三”,这是春日里乡亲们嘴里常念叨的谚语。意思是说,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南去的燕子,总会如约而至,在亲切而熟悉的北方,养儿育女,繁衍生息。千百年来,这大抵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份渴望,也是燕子回归的一种续约。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可能都有过与燕子亲密接触的记忆。每年春天,普通的庭院里,能有一窝燕子筑巢繁衍,翩飞呢喃,是一家人很欢乐和幸福的喜事。

儿时的故乡,在老家三间堂屋里,每年正门房梁下,总有一窝燕子光顾。这个时节,在饭桌上写作业时,一双燕子穿堂入室,在往年筑巢的地方,开始行动起来。熟悉的呢喃,牵引了我的视线。

最惬意的是,躺在绳编的软床上,目不转睛的看着燕子,一次次往返,用嘴衔来草棒泥沙,一点点搭起结结实实的新窝。或者疲倦时,看它们在房梁间交胫嬉戏,满满的盎然情趣。

新巢筑起以后,一双燕之相拥在温暖之中,开始了孵化后代的工程。仿佛在不经意之间,从巢穴里探出几只毛茸茸的小脑袋,老燕子们更加勤劳辛苦了。他们结伴在院子里,草丛边,觅得草籽,谷粒或者虫儿,在窝边刚一落下,三,五个雏燕,急不可耐地张开嘴巴,老燕子便会一口口吐食给窝里的儿女。

故乡的房舍,不像如今这般高大阔气,窗明几净。木质的窗棂,总会有很大的空隙,供燕子穿越飞过,人和鸟儿好像有一个约定,和谐相处,温馨相伴。

庄户人虽说也喜欢洁净,但总不嫌弃燕子偶尔洒下的脏物。反而因为有一窝燕子归来,而格外珍惜,怜爱,甚或很自豪的一件事情。

待到盛夏时节,房梁上小小的燕窝,已经很难装下燕子一大家子人了。一双老燕,只能在燕窝外面歇息。羽毛渐渐丰满起来的小燕子,到了该放飞的时候,父母们便一个个带它们在院落里试飞几次,用不了几日,小燕子便能独自翩飞,经历风雨了。

在老家,一些淘气的小伙伴免不了好奇,从燕子窝里掏来一两只燕子,养在笼子里,但最终还是在父母的呵斥下放飞了自然。

我始终觉得,燕子是很接近人性的,也算是一种通灵吧。在偌大的小村,凡是和谐安宁的,人家,每年总会吸引来一两窝燕子,给百姓带来一个季节的满足和祈福。即使燕子飞去南国,来年春日,也会有美丽的重逢和欢喜的遇见。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曾经听奶奶讲过一个很美的关于燕子的故事。每年,在燕子南飞的时节,用一根红丝线系在燕子的爪上,来年春天,归来的燕子就不会迷失方向,寻找到曾经居住的人家。不仅还会在自家院落里安居筑巢,还能不远千里,用嘴衔来两枚红豆。为了这个故事,我和弟弟妹妹,每年总会在归来的燕子的爪子上,寻觅那根红丝线,也寻觅是否有一两颗落下的红豆,但最终是没有结果。

前些年,单位广播电台一名叫春燕的主持人,曾经几次央我,给起个洋气的“艺名”,好让千万听众记牢熟悉。我却不然,春燕,是再好不过的了。春之约,燕呢喃,总是比那些古里古怪的名号要强一些。

生活在钢筋水泥合围的城市,在一方方天地里,很难有燕子筑巢栖息之处,即使偶尔在楼道有一处燕窝,也免不了被物业保洁的人员给处理掉了。

又到春燕归来时。好想再回到故乡的老屋,看一双归来的燕子,穿梭奔忙,繁衍生息,看它们筑新巢,安新家,育儿女。好想听那亲切的呢喃,在耳边回响,好想寻来一颗遗落的红豆,种在春天,种在梦田……

2022年4月12日8时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