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内城五门中,或留有遗迹,或保留地名,唯独贵阳北门,身与名皆灰飞烟灭,仿佛从未存在过......

贵阳北门

宋元时贵阳土城的北边城墙只到现永烈路一带,明朝建立后,马烨和顾城建贵阳石城,将城墙向北边推进,就是现在延安路上,贵阳北门就在现在喷水池那儿,明代称“柔远门”,清代改称“布德门”。

黑羊菁

五代时期,水西彝族乌蛮(就是水西土司先祖)攻入矩州(今贵阳),改矩州为“黑羊箐”,水西彝族乌蛮就成为了贵阳的新主人。黑羊箐就是现在贵阳大十字至喷水池一带。

“箐”是彝族语,意指“山间的大片竹林”,黑羊箐就是指一片遍布黑山羊的竹林地的意思了。

北宋时,水东土司宋景阳赶走了彝族乌蛮,成为黑羊箐的新主人。

黑石头

元朝贵阳北门处原有一块巨石,通身黑色,上无任何植被,下雨时黑石反光眨白,晴天时倒现人影,人们将此石视为吉祥之迹,在旁建土地庙供奉,并将此地改名“黑石头”。

民国初期,刘显世邀请云南军阀唐继尧入黔(具体可参阅“黔程无限”个人主页《民国往事》系列合集),唐继尧命人将“黑石头”敲掉了,一同被唐继尧毁掉的还有贵阳大量的牌坊。可惜了“黑石头”,本来可以成为贵阳城永远的地标!

铜像台

周西成成为贵州新一代军阀后,引进汽车,为便利交通,拆除了贵阳北门(包括土地庙)。

周西成死后,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平刚、卢焘及社会名流如华之鸿等人向当时省主席毛光翔建议为周西成塑像纪念,周西成铜像就立于现喷水池,“黑石头”地名也就改为“铜像台”。

喷水池

1952年,为扩建延安路,拆除了铜像台,并在此修建了喷水池,“铜像台”地名就又改为了“喷水池”,并一直保持至今。

笔者写《城门古道》系列,对身名俱灭的贵阳北门实在不知如何着笔,只好把北门区域的时空变化作些交待,供朋友们了解贵阳北门的前身今世。

川黔古道

宋元以前,中国政治中心一直在陕西、河南一带,贵州的贵阳、黔北、黔东北等地主要通过川黔古道与朝廷联系(黔南、黔东南、黔西南大多为“生界”,基本与朝廷无实质联系)。

直至北宋灭亡,衣冠南渡,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向南转移,贵州与中央的联系才避开了四川,改走长江水路(走辰水、锦江到铜仁,走沅江、舞阳河至镇远)。

川黔古道的大致路线如下:贵阳北门—鹿冲关—小关—大关—长坡岭—乌江—遵义—娄山关—重庆。

笔者注:川黔古道还有一条“盐道”(贵州自古不产盐,均为川盐入黔),主要走赤水河,在丙安、大同、土城、茅台、金沙等渡口上岸后改走陆路。

鹿冲关

在贵州方言中,“冲”是指三面为高地环绕的一块平地。

鹿冲关原名“六冲关”,六冲分别为麻冲,省植物园大草坪、果园处、修道院处,乌当奶牛场天主教处,母猪笼等六处。

现鹿冲关林场与省植物园已合建为鹿冲关森林公园。

由贵阳天誉城处上鹿冲关森林公园,园内有莲花洞、地母洞、五虎朝阳、浪涌金鳌等景观。

莲花洞:天然溶洞,传言观音菩萨曾在此洞打坐,普渡众生,离去时将莲花座遗留此洞,莲花洞由此得名。

地母洞:地母一般指道教四御之一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即俗称的“后土娘娘”),抗日战争时期,浙大西迁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保护原收藏于文澜阁《四库全书》,浙大西迁至贵州时,《四库全书》一段时间内就曾经保存在地母洞。

贵阳九门四阁游记(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北门)(1)

鹿冲关:“金蟾看海”小景

由中环路可直接进入省植物园(由鹿冲关去步行较远,由财校入则道路狭窄),植物园内现有鹿冲关天主堂修道院旧址。

天主堂修道院: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由法国传教士在鹿冲关购地所建,是贵阳最大的天主教堂;咸同大起义时,修道院曾被焚烧;“特殊时期”再次被破坏。现仅剩几栋残屋破败不堪。

贵阳九门四阁游记(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北门)(2)

省植物园:天主堂修道院遗址

由天主堂修道院处继续沿公路前行,可见一小湖,垂钓人士较多,过湖后继续前行(不要右侧上山),可至乌当奶牛场天主教堂处(耶稣圣心会)。笔者注:也可从北二环西侧狮子坝处到达,特别近。

耶稣圣心会:前身为创办于1914年的贵阳天主教圣心女修院;1940年后成为贵阳天主教区的预修院;1949年后停止传教活动,成为乌当区养羊农场场部及职工宿舍;1989年恢复为宗教场所。

贵阳九门四阁游记(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北门)(3)

省植物园:小湖

贵阳九门四阁游记(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北门)(4)

耶稣圣心会

雅关使节

“雅关”原名“鸦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9),因位于鸦山之侧而得名,又名“小关”。

鸦关为古时贵阳迎送朝廷使节之关,即朝廷大员从四川、播州而来,当地官员即在此迎接;若是送人,也是送到此即分别。

“鸦关”之名的确俗气,所以士大夫们将其改名“雅关”。“雅关使节”是明代贵阳八景之一,原城上有门楼,现仅存城门洞。

贵阳九门四阁游记(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北门)(5)

雅关使节:明代贵阳八景之一

贵阳九门四阁游记(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北门)(6)

雅关使节:北门锁钥

长坡岭古道

位于长坡岭森林公园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的组成部分,现保存完好。

长坡岭森林公园原为长坡岭林场和都溪林场,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园内有湖泊、草坪,植被浓郁,适合亲子露营游玩。

贵阳九门四阁游记(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北门)(7)

长坡岭公园:茶马古道

永安桥

永安桥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明清时川黔古道所经之地,单孔石拱桥。

1927年,贵州省主席周西成修贵阳—赤水公路时拟拆除,终因此桥结构坚固,特予保留使用。现仍为210国道上的重要之桥。

贵阳九门四阁游记(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北门)(8)

永安桥

茶山关

茶山关为乌江古渡口,建于明初,初为私渡,崇祯元年改为官渡,清乾隆时改为义渡。

茶山关处乌江段既是贵阳与遵义的分界线,也是清雍正之前的贵州与四川省界线,直至雍正五年将遵义划归贵州。

开阳境内乌江两岸还有其他官方古道渡口,如楠木渡,但笔者没去过,就不一一介绍了。

茶山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万历年间的平播战役,由贵州方向出军的明军曾与杨应龙在此大战,明军损失惨重。

1934年底,中央红军决定进军遵义,从三个渡口强渡乌江,茶山关即是其一。

强渡茶山关的是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因红九军团在余庆回龙场抢渡成功,驻守对岸(遵义境内)的桐梓系军阀害怕后路被抄,居然撤退,所以红三军队顺利渡江,牺牲不大,红三军团渡过茶山关后驻扎懒板凳(即现在南北镇),保卫遵义会议的召开。

所以,茶山关也是一座中央红军红三军团渡江的英雄之关,值得我辈后人敬仰!

贵阳九门四阁游记(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北门)(9)

茶山关:文保碑

贵阳九门四阁游记(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北门)(10)

茶山关:渡口,对岸为遵义侧

贵阳九门四阁游记(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之北门)(11)

茶山关:渡口,乌江

《城门古道:贵阳九门四阁十三关》系列待续......

附:本文历史人文景点

01.鹿冲关:贵阳市云岩区小关山(建议从天誉城处进入)。

02.省植物园:与鹿冲关相连(建议从中环路进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主修道院旧址)。

03.耶稣圣心会:与植物园相连(建议从北二环西侧狮子坝处到达)。

04.雅关使节:贵阳市云岩区盐沙大道(建议从云山隧道(背向贵阳城)左侧步行上行到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5.长坡岭古道:贵阳市白云区长坡岭公园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

06.永安桥: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斑竹园村街口南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7.茶山关: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镇胜利村关上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