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感染被咬伤不吃东西怎么办(天热当心温顺宠物)(1)

天气一热,不但人觉得烦躁,连平时一向温顺的宠物也是“脾气见长”,被小动物所伤的人群数量有所上升。5月18日,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来到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动物咬伤门诊探访发现,“高峰期”平均每天来的首诊病人就超过100人,打疫苗患者可达到400-500例,该院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夏季人们穿着单薄,极易发生咬伤事件,一旦被咬或被抓,一定要立即就医。

【探访】

动物咬伤门诊患者排长队 被狗咬伤占多数

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动物咬伤门诊是合肥最大的专科门诊,5月18日上午11点,记者来到这里,尽管接近中午休息时间,但前来就诊的患者仍络绎不绝,挂号窗口和接诊室门口都排起了长队,大部分都是被狗抓伤、咬伤的。

患者朱大姐就是其中之一。上午8点多,朱大姐正牵着宠物狗出门遛弯儿,没等走出小区大门,路边一只流浪狗突然跑出来,一口咬在朱大姐的小腿上,“我都没注意到它,不知道什么原因就突然冲上来咬我。”朱大姐表示自己很无辜,因为担心流浪狗身上携带的病菌多,为了预防,朱大姐赶紧就近找疫苗接种点。“跑了家附近的几个接种点,都跟我讲疫苗打完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疫苗的,医生一看我的情况,还是建议我来省立医院门诊。”匆匆赶来的朱大姐已经排了半个小时的队,“没想到被咬的人这么多,不知道要排到什么时候了。”

和朱大姐被咬的情况不一样,王小姐是被自家的宠物狗抓伤的。5月11日晚上,王小姐在家陪狗狗玩耍时,不知怎么,平时较温顺的狗狗突然挠了王小姐的手背一下,她赶紧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用酒精碘伏擦拭。“伤口不怎么明显,但擦酒精的时候我感觉到疼痛,这才意识到应该是皮破了。”王小姐告诉记者,自家的宠物狗才两三个月大,并未注射疫苗,自己越想越不放心,第二天一早就直奔医院接种疫苗。“今天来打第三针,回回来都在排队,就没见人少过。”王小姐指着前面的队伍告诉记者。

不同于一些市民被狗咬伤的情况,黄女士5岁的儿子,是在一次与猴子近距离接触时被抓伤。“大概4月上旬,我们一家去张家界旅游,小孩子给猴子喂食,谁知道猴子拉扯食物时把他给抓伤了。”黄女士没敢耽搁,立马带孩子去当地接种了第一针疫苗。

【数据】

“高峰期”每天首诊被动物咬伤患者超过百人

当天上午在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动物咬伤门诊,记者见到了该院潘子平医生,短短半个小时,接诊登记室里就有数十位被动物抓伤或咬伤的患者拿着单子前来就诊接种狂犬疫苗。“天气逐渐热了起来,我们从4月下旬开始接诊的数量就越来越多,通常来说这种情况要一直持续到10月份,一般中午和晚上下班或者放学后来打针的人更多,平均每天来的首诊病人就超过100人,加上前来复诊的病人,一天400到500人是有的。”

为什么夏季来就诊的病人比其他季节激增如此之多?潘子平介绍,这与气温逐渐攀高有着密切关系,“天气炎热衣服本身穿得就少,大多皮肤裸露在外,在与宠物亲近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被抓伤和咬伤的意外。”同时,记者了解到,闷热的天气也会使小动物变得烦躁冲动,宠物“大发脾气”的几率要比平日高。“前两天夜里还接诊了一个醉酒的患者,在喝过酒之后去逗弄宠物狗,结果狗被酒精气味刺激到,一下就扑了上来。”

哪些原因容易导致被猫狗等动物抓伤、咬伤?回顾起接诊过的这些患者,潘子平表示,大多导致抓伤咬伤等意外的还是和大家养宠物时不太注意有关,“举例来说,像狗也有习性,养狗的时候要尊重它们的习性,像是半夜起来非要去逗一下狗或者给狗梳毛的时候梳疼了,都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另外,逢年过节回家探亲或者出游的这段时期也是狂犬疫苗接种的“小高峰”,“假还没度完就回来打针”的情况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也不在少数。“有的人回到老家看望父母亲戚,农村养的狗也不是太熟悉,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随意逗弄或者招惹陌生的小动物,万一被咬伤之后要及时到医院处理,注射狂犬病疫苗。”

实问实答

这些关于狂犬病疫苗的知识要了解

哪些情况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

轻症不好判断,酒精擦拭来支招

狂犬病是一种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传染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鼠、猪等动物咬伤所致,其唾液所含病毒经伤口或黏膜进去人体,一旦发病,死亡率100%。因此,狂犬病只可预防,无法治疗。

目前狂犬病无法治疗,而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可以使机体处于高抗体状态,直接中和狂犬病病毒,抑制病毒的扩散速度,降低发病率。“狂犬病潜伏期短至3-4天,狂犬病疫苗接种后自身抗体产生时间一般为14天才能达到保护水平,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能弥补这一时间的体内抗体含量缺乏的时间。”简单来说,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是被动免疫,相当于打头阵的“先锋部队”,而注射狂犬病疫苗则是主动免疫,相当于“大部队主力军”。

有市民可能会有疑问,我只是不小心被猫或者狗挠了一下,没有出血也没有破皮,需不需注射狂犬病疫苗呢?

对此,潘子平医生表示,正常接触动物原则上皮肤没有损伤就不需要打针。有的时候判断不准怎么办?潘医生还给出了一个很实用的轻症判断“小技巧”:可以用酒精擦拭一下,如果只感觉到凉凉的则属于正常情况,如果有刺痛感说明病毒透过皮肤这道天然屏障,就需要打针了。此外,只要有出血性伤口,无论多小都要及时注射疫苗,或者身上本来就有伤口,被猫、狗舔舐到,它们的牙齿或爪子跟你的血液有直接接触,就得赶快上医院。

兔子、豚鼠、猴子、马……

被其他动物咬伤需要打狂犬疫苗吗?

不要以为“大发脾气”的只有猫咪和狗狗噢,潘子平医生介绍,除了常规的猫狗抓咬伤,他在门诊中也碰到过一些比较奇怪的动物咬伤,比如兔子、猴子、豚鼠、狐狸、马……都在这一名单范围内。那么是不是被动物咬伤或者抓伤都要接种狂犬疫苗呢?

对此,记者了解到,在常见的动物中,也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传染几率,高风险则是我们常见的猫和狗,包括夜间出没的蝙蝠,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被蝙蝠咬,一定要及时就医,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而像兔子这样的哺乳类动物、牛羊马猪这样的家畜,以及仓鼠、松鼠、老鼠等啮齿类动物是属于低风险,建议接种狂犬病疫苗。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生动物,像被鱼类咬伤则不需要接种疫苗,但应该做好伤口清洗消毒,防止细菌感染。

暴露后如何正确处置?

被咬之后,清洗伤口是第一步

狂犬病虽然无法治疗只可预防,但幸运的是,如果在暴露后,进行及时、科学和彻底的预防处置,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狂犬病的发生。

相信大多数市民都已经知道了,被猫狗等动物咬伤,要打狂犬病疫苗。其实,比注射疫苗更早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第一时间寻找水源,对伤口进行冲洗。推荐使用肥皂水或洗手液,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第一时间进行冲洗,之后用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碘伏效果最好),之后前往定点机构接受进一步处理。为此,潘子平医生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例如被猫狗咬伤后有100个病毒,通过冲洗起码将数量可以减少50%以上,接下去消毒的处理又能减少一部分,从而将潜伏期拉长,给疫苗的抗体的产生争取时间,所以伤口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在暴露后如何处置?主要是按照动物接触程度(损伤的深度)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如果接触或喂养动物后,皮肤完好无损,属一级暴露,则不需要处理;如果裸露的皮肤被轻咬,轻微抓伤或擦伤,无出血,属于二级暴露,则需要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有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开放性伤口或黏膜被污染等,属于三级暴露,在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还需要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萌 胡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