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1953年-1972年)总体规划的城市规模:

人口120万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131平方千米。城市性质:西安是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初步确定了西安的城市功能分区:中心为商贸居住区,南部为文教区,北部为大遗址保护区及仓储区,东部为纺织城,西部为电工城。该规划形成了西安城市的雏形。

请注意:这次城市规划中西安北面过了陇海铁路只规划了自强东路一点区域,一条铁路的分割,造成了西安北部发展长期滞后,形成了道北文化。当时定位的工业城市,使得现在的西安城东城西的二环里还有一些工业企业。

西安未来发展重点规划图(解读西安四次发展规划)(1)

第二次(1980-2000年)总体规划的城市规模:

人口180万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162平方千米。城市性质:西安建设成为一座保持古城风貌,以纺织,机械工业为主,科学文教,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规划以“拉大骨架,拓展新区,保护遗址,完善设施为理念,进一步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确定”显示唐长安城的宏大规模,保持明清西安的严谨格局,保护周秦汉唐的重大遗址”的古城保护原则。

请注意:这次规划与第一次规划在区域面积上没有多大的开拓,只是第一次的补充与扩张。西安的房地产市场也是基于这样的城市状态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西安未来发展重点规划图(解读西安四次发展规划)(2)

第三次(1995-2010年)总体规划的城市规模:

中心城市人口规模3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75平方千米,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175平方千米。城市性质: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心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陕西省省会。规划以“保护古城,降低密度,控制规模,节约土地,优化环境,发展组团,基础先行,改善中心”为理念,形成“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的城市布局形态。

请注意:此次规划,也是跳出了原有西安的城市规模,提出了外围组团的概念。

西安未来发展重点规划图(解读西安四次发展规划)(3)

第四次(2008年-2020年)总体规划的城市规模:

中心城市人口规模310万人,主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490平方千米,主城区人口528.4万人;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865平方千米,人口1070.78万人。城市性质:陕西省省会,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北方中心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陕西省省会。规划以“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为理念,优化主城区布局,以二坏区域为核心发展商贸旅游服务区;东部依托现状发展工业区;东南部结合曲江新区和杜陵保护区发展旅游生态度假区;南部为文教科研区;西南部拓展成高新技术产业区;西部发展居住和无污染产业综合新区;西北部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北部形成装备制造区;东北部结合浐灞河道整治建设成居住,旅游生态区。

请注意:此次规划更为细致的对大西安的各个区域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从规划图上看东边北边南边已经发展到了没有空间的地步。

西安未来发展重点规划图(解读西安四次发展规划)(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