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文章评论中听到了读者的两种声音:
第一种声音是说,国学这东西,只要常常拿来学习,时间一久,就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一口气都能上五楼。我觉得可笑。
另一种声音则说,时代变了,孔孟老庄这些老一套的东西,早就过时了。我觉得可怕。
看到此种论调,我就在想,很多人又一次被野蛮的偏见裹挟了。所以——
笔者打算以孔子学说为例,来谈一谈,孔子的思想是否过时了。
一、真假孔子
首先要明白一个事,我们所说的孔子,其实有两个。一个真孔子,一个假孔子。
真孔子是那位儒家文化的创始人,真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且影响了世界。
假孔子是被封建统治者包装、化妆之后用来实现统治欲望的一个工具。
我想,那些口口声声说孔子思想过时的人,多半认识的被化了妆的假孔子。
举例: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有人把这句话赤裸裸的嫁祸给孔子。
但孔子从来没说过这句话,唯一的线索可能是——
鲁定公问孔子:君臣之间该如何相处?
孔子答曰: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谋士是很牛逼的,根本不把君王放在眼里。
读过《孟子》的人就知道,孟子把当时的君王骂的有多惨。
臣子在皇上面前的姿态一路下滑,直到满清时节,臣子终于在皇上面前自称——奴才。
二、孔子被误读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没错,这的确是孔子说的话。于是肤浅的读者就死活要给孔子贴上一个“歧视女性”的标签。第一,这个肤浅的读者并不理解孔子所说的“小人”和今天的小人不是一回事。孔子所在的时代依然是一夫多妻制,原配夫人及其子嗣称为“大宗”,妾及其子嗣称为“小宗”。孔子此处的“小人”,指的是“小宗之人”。第二,这句话还有后半句“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意思是说,那些小宗之人,你稍微冷落一下他们就会抱怨你,你若对他们热情一点,他们就立马张起来了。孔子这是把“女人”和“小宗之人”做了个比喻。比喻,你晓得么?第三,这句话的语言环境是孔子的一个学生小两口吵架了,学生吊着脸去向老师求教。于是孔子说了这句话,这是在教学生如何搞好夫妻关系说的话。
类似这种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式的误读,何止这一句。
三、时代的局限
孔子的思想和观点是在两千多年前他所生活的时代提出来,我们读他的书,理解他的观点,必须以孔子所生活的时代为大背景。
比如,你如果在《论语》里读到了“男女平等”、“创业者”这类词汇,你会被吓死的。
同样,在他的时代,他的观点是站在统治阶级层面提出来的,是替统治阶级说话,这一点无可厚非。即便如此,孔子替统治阶级说话的出发点还是希望百姓安居乐业。我们不能把孔子的愚民主张理解为鱼肉百姓。孔子知道根本解决方案是搞教育,但教育来得比较慢,统治阶级不会给你那么长时间。统治阶级想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事实上孔子也用短时间证明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效果。
四、孔子的价值
1、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际交往准则,至今不过时。
2、孔子“仁爱”的思想,至今不过时。
3、孔子“孝”的主张,至今不过时。
4、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至今不过时。
5、孔子对“人性”的普遍尊重,至今不过时。
6、孔子“以恕己之心恕人”的宽容态度,至今不过时。
7、孔子“表里如一”的做人规范,至今不过时。
8、孔子“谨守正义”的人格理想,至今不过时。
9、孔子“为官廉洁”的为官之道,至今不过时。
10、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进取精神,至今不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