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致富青年帮》节目,今天继续推出特别报道《乡村学习录》,学习在十九大报告中针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展示五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在“三农”领域取得的历史性辉煌成就;梳理全国各地的创富经验;汇聚基层党员代表针对农民增收、致富的真知灼见。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2)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3)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

下一步,将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要求,贯彻落实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特色效益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的综合附加值。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4)

“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

实际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就是农民,怎么让农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居主体地位,分得更多的利益。

第一、主要是延伸产业链。把农业产业链,农产品的产业链尽量延长,使小农户更多地参与产业链中的价值分配,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

第二、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不仅仅提供产品,我们在农业上还可以挖掘更多的功能,比如说它的旅游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甚至在很多地方开展的乡村养老、健康、保健功能,充分挖掘这些功能提高农业的整体价值。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5)

黑龙江省克山县河南乡仁发村党支部书记、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

作为一名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代表,听了同志的报告,感到很震撼、催人奋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下功夫,在提高质量、培育品牌上下功夫,在三产融合上下功夫,做到市场化营销、精深化加工、优质高效化种植,用真实透明的生产过程和坚持到底的“不失信”的信誉,来体现品牌价值。

政策链接:2017中央一号文件

抓好农村三产融合这件事,就抓住了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牛鼻子”。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资源优势,推动绿水青山成为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6)

实例一:三产融合 昔日荒茅村旧日换新颜

来到他所在的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时,向19十九大代表、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询问:“现在你那里的游客都是哪里来的?主要是周边的还是远处的?在村里住宿吗?”潘克刚回答说:“我们那里生态环境好,有的游客一住就是一个星期。”说:“那能增加不少收入,不错。”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7)

2015年6月,到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视察。走进村民的超市、农家乐,在农家院里和村民座谈交流。他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8)

贵州遵义市花茂村通过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推进农旅文融合、产业与生态融合、人与自然融合。如今的花茂村成了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村里美起来了,百姓富起来了。

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早年因贫困荒芜名为荒茅村,后改名花茂,寓意花繁叶茂。花茂村在2014年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为总抓手,统筹精准扶贫与率先小康齐步走。村民们看准了商机,开办了农家乐。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9)

村民王治强以前在外地务工,回到家乡后创办了农家乐“红色之家”,现在收入翻了一番。他家推出的当地特色菜供不应求,现在需要打电话预定。

2014年花茂村通过招商引资开始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公司的员工很多来自当地的土地流转者,以前村民种地也就800左右月收入,现在每月收入至少有2500元。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10)

花茂村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也致力于农业、旅游、文化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开办了40多家乡村旅馆、10家农家乐,村民生活有了显著变化。

如今,花茂村乡村生态旅游搞得热火朝天,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村民发家致富,让这个贫困村摘掉了穷帽子,向着美丽乡村蝶变。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11)

实例二 从农户账本看三产融合路

阳春三月,在北京市房山区周庄村的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机器轰鸣。理事长王雷正忙着指挥铲车卸货;另一边,几名工人开始着手拆除紧挨合作社门口的一排简易房。这排简易房原本是合作社存放生产资料的杂物间,现在,王雷将它规划为高档玻璃温室,主要接待来这里观赏、品尝菊花的高端客户。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12)

几年前,这里连一栋温室大棚都没有,村民分散种植玉米,收入微薄。2011年,王雷牵头成立合作社,改建温室种植蔬菜。转年夏天,成本更低的露地蔬菜大量上市,王雷的大棚蔬菜失去竞争力。这时候,他又另辟蹊径,做起鲜切花生意。

从2014年10月开始,这里平均每天都能迎来500多名游客。游客们在合作社内喝菊花泡的热茶,吃热气腾腾的菊花火锅,品尝特色菊花宴。他们还把一些花形不好的菊花制成菊花酱,发展深加工产品。

如今,采摘和餐饮为合作社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菊花采摘价格每市斤80元,餐饮接待每位100元。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13)

王雷:“食用的花利润高、成本低、省人工。一亩地最低产量是2000斤,80元一斤,就是16万。就是种的再不好,出点毛病,产量不行的,也有7万块钱。鲜切花好的时候,2万块钱一个棚,效益翻2倍。”

北京房山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雷认为,不管是“一产”,还是“三产”,优质、绿色是经济作物有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王道。从单纯种植蔬菜,到生产鲜切花卉,再到发展特菜和食用花卉,按照市场需要不断调整种植品种,不仅收入翻番,产业也在融合发展。

如今全国各地也都在探索三产融合的发展,我们相信,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写进十九大报告,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促发展)(14)

下期预告

明天我们将继续带来十九大特别策划《乡村学习录》,邀您学习十九大报告,聚焦过去五年来,我国在现代高效农业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请您继续关注!

实习编辑:曹越

编辑:孟然

责任编辑:张磊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