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七七事变蒋介石的无奈)(1)

作者:煮酒焚剑

七七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全面抗战的开端性事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关于“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表述,浮光掠影般的描绘了卢沟晓月的美景。

而在近期比较热播的电视剧中,七七事变当晚的场景也一再重现,无论是当年曾经火爆荧屏的《大刀》中对于二十九军用大刀队夺回龙王庙的刻画,还是近几天比较热播的《东方战场》中日军士兵失踪的细节描写都是对于历史重现的进步。

七七事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七七事变蒋介石的无奈)(2)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原属西北军派系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但是宋哲元本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会是一场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战的开端,所以在前线,中日两军在打打谈谈,而蒋介石本人到第二天才得到准确的汇报。

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里写到:彼将乘我准备未完时,逼我屈服乎?迫使华北独立乎?”在蒋介石而言,长城抗战之后,日军对于华北的军事渗透已经成为常态,两军的军事冲突司空见惯,他只是在猜测,这次事变有可能会让中国提前进入战争状态或者是华北事实上独立,这些都是他无法接受的。

七七事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七七事变蒋介石的无奈)(3)

而从当时日军在华北的军事实力而言,日军实力并不强大,华北驻屯军齐装满员的第四旅团不超过一万人,而华北地区的主要地方军队第二十九军却有十万之众。日本人会有那么大的胆子,这接近于十几比一的实力对比,日本人敢放手一搏?这是蒋介石在一开始应对七七事变时候的最初印象。

那么刚好,蒋介石干脆以华北危急的名义把中央系的军队和已经中央化地方军队六个师动员北上,这样起码是走了一个两手棋,日本兵南下那就共同抗日,日本兵只是滋事那就刚好顺势把中央势力安插进平津地区。

七七事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七七事变蒋介石的无奈)(4)

说到此节,应当明了的一个问题是,蒋介石被称为中国的统帅和领袖是有些名不副实的,因为国民党更像是一个多个公司组成的大集团,而并非铁板一块,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属于后起之秀,通过几次大战把实力强横的西北军集团,晋绥军集团和桂军集团打趴下才能够够得以登顶,所以各个地方军阀实力派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蒋是面和心不合,在平津地区的第二十九军便是这样,二十九军原本是中原大战的西北军精锐,中原大战时,西北军战败,宋哲元接受张学良的改编,将三个军的人数改编为一个军,所以宋哲元对中央系的势力进入河北也有很强的戒心。

在他看来,这日本人是倭寇,想亡我中华,这蒋委员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想借机吞并我。

七七事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七七事变蒋介石的无奈)(5)

七月十一日,蒋介石感触到日本政府方面的强硬态度,关东军已经开始向华北大规模增兵的消息之后给宋哲元发报:“中央早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毋为瓦全,以保持为我国家与个人之人格。”

而宋哲元本人在接到电报之后不以为然,甚至一度准备与日军妥协,并且在二十九军军中派专人和日军谈判接触,蒋介石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大发火光,想必“娘希匹的”国骂也是响彻南京总统府,但是宋哲元本身形同割据,二十九军尾大不掉也不是蒋介石能够指挥的动的,于是蒋介石除了骂娘之外只有反复给宋哲元拍发电报,规劝宋哲元千万不可以妥协,华北绝不能成为第二个东北?

七七事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七七事变蒋介石的无奈)(6)

七月十六日,蒋介石召集外交部和军委会召开联席会议,准备拟定自卫抗战宣言书。蒋介石这时在日记中写道:倭寇一贯使用不战而屈之伎俩,观卢案发动已10日彼仍徘徊威胁,未敢正式开战,可知其无意激战。且即使倭寇准备大战,“则其权在倭王,若我宣言能感动倭王,或可转危为安,是较平时权在下级与前哨者当易为力乎?”

蒋介石这话的意思再次透露出他判断的基石,在他看来,日本人并非想要大打,而只是想要在华北夺得利益,这篇宣言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告诉日本人,我们中国不好惹,你要是来硬的我就和你拼老命。

于是蒋介石在一帮文胆得帮助下拟就谈话稿,在七月十七日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是,“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

七七事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七七事变蒋介石的无奈)(7)

这篇谈话稿一经拟定,各方意见纷至沓来,很多爱国团体和民间团体、以及国民党党内一片求战之声,而作为国内重要军事力量的共产党早就在七七事变次日发表了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但是国民党内的诸多大佬却纷纷老成持重起来,有英美背景的孔祥熙声称,英国美国和俄国都不希望看到中日两国大打出手,并且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做和谈的担保人,而主管军事的何应钦和徐永昌和进谏蒋介石应当保持克制,这时候又有日本近卫首相的特使来到国府,请求勿使事件扩大化,演成大战之局。

七七事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七七事变蒋介石的无奈)(8)

朝野上下一片汹汹,蒋介石不得不重视,但是他看到平津日军和二十九军打打停停,并没有大规模入侵,更是坚定心中的判断,于是便决定公开发表庐山谈话,当晚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我则以为发表抗战宣言可转危为安,独在此举。”

七月二十日,蒋介石公开发表庐山谈话,其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之语,一经发表,全国人心大振。但是日本方面却是来势汹汹,不断在华北增兵。这下蒋介石沉不住气了,一方面国军并没有做好举国大战的准备,另一方面,蒋介石更是担心宋哲元单方面和日军达成协议。

七七事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七七事变蒋介石的无奈)(9)

于是蒋介石在之后的几天里连续去电,敦促宋哲元不可妥协,一国元首做成老蒋这个样子也是让人摇头嗟叹。但是宋哲元还真是给了个惊喜,二十九军方面和日本人但方面达成了协议!协议中规定,二十九军必须和日军道歉,并且要取缔北平地区的一切抗日团体和活动,并且要求中国军队不在北平城内设防。

宋哲元将电报内容报给了蒋介石,蒋介石拿到电报之后怒不可遏,指示说:倭寇不重信义,一切条约皆不足为凭”,但是宋哲元一心想要保住这片最后的根据地,还是和日军继续谈判,日本方面这时候已经完成了集结兵力的准备。

七七事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七七事变蒋介石的无奈)(10)

七月二十六日,在华北方面的日军已经达到了十个师团的数量,兵力配备和火力优势远超中国军队,之后日本人开始大规模大规模发动进攻,二十九军猝不及防,开始紧急撤退,副军长佟麟阁就是在撤退途中的遭遇战中阵亡,中国的千年古都北京城,在二十世纪再一次被外国侵略者强占,并且仅仅抵抗了三天就把一座城防体系完备的北平城沦丧敌手。

七七事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七七事变蒋介石的无奈)(11)

今天看来,宋哲元为首的二十九军虽然想要保存实力,但在日本人面前也坚持以战迫和,边打边谈比起直接放下武器来说,已经是合格军人,而平津抗战期间的二十九军也涌现出了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蒋介石本人则在战和之际首鼠两端,进退失据,也应当对中日战争开局之时中国人的被动多多少少的负一些责任。而宋哲元一心想要保全的二十九军在大战开局之后便冰消瓦解,宋本人也在不久之后过世,西北军正式进入了落日黄昏。

七七事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七七事变蒋介石的无奈)(12)

当年的七七事变,带着屈辱,也带着荣光,带着妥协,也带着决绝,几十年了,我们这个老国家再也不会是当年的弱势一方,再也不会进退失据。

更多历史解密,请关注微信我们爱历史(ID: hi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