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蓝天救援队:生命的守护者

甘肃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官方账号(甘肃蓝天救援队)(1)

甘肃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官方账号(甘肃蓝天救援队)(2)

甘肃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官方账号(甘肃蓝天救援队)(3)

7月中旬,金城兰州的太阳格外毒辣,高温酷暑下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黄河岸边纳凉。然而“珍爱生命,远离河边”的警示这一刻也被人们淡忘。甘肃蓝天救援队再次接到命令,一名年轻小伙溺水,请求救援。队长于若飞带领队员到达时,浑浊的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除了岸边悲伤的亲属外,一切早已恢复了平静。于若飞心里默默地统计着,这已经是2017年以来,他们接到的第26起水上救援任务了。

甘肃蓝天救援队成立近4年来,于若飞和他的队友们,共进行了60多次水上救援任务。于若飞说,他一直在想,救援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一开始他觉得,是利用娴熟的技艺、高超的设备,在最快的时间里救人于危难。现在他认为,救援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救援。他希望人们的安全意识一步步提高,再也不需要他们救援。

(记者 魏晓倩)

往后退了一步一个生命消失在黄河中

于若飞到现在还清晰地记着第一次参与水上救援时的情景。2012年,当时甘肃还没有蓝天救援队这一公益组织,他是西安蓝天救援队的一员,8月份他前往北京学习,在北京蓝天救援队接到了一起救援任务,他跟随前往。那一次,让他对生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溺水者是一名大学生,当时他在十三陵水库玩水,站在河边让同学帮他拍照,他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就是这一步,让一条鲜活的生命彻底消失在水中。当蓝天救援队成员将他的遗体打捞上来时,闻讯赶来的家属坐在水库旁边号啕大哭。

“当人溺水时,等待救援有生还机会的时间只有4到6分钟。生命在那一刻显得特别脆弱,仅仅是因为退了一步,可能就没了。”于若飞说,每年夏天是溺水事故频发的时段,所有打捞的溺水者中,绝大部分都是会游泳的。

“现在看到有人在河边玩耍,都想忍不住去劝说他们几句,然而,当危险还未发生时,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自甘肃蓝天救援队成立以来,他们在企业、学校等场所义务开展过近270场减灾培训,其中一部分就是针对水域减灾的。

甘肃蓝天救援队城市综合救援分队队长陆昭旭也是一名有着丰富水域救援经验的老队员,尽管如此,他也不敢说自己对曾经多次实施过救援的水域有一定了解:“黄河水携带泥沙,泥沙堆积,局部水流受阻,后面的流水就冲击成深坑。一步之外或许就是一个深坑。加上河水不停改道,很难摸清水流环境。”几年来,队员们义务购买了许多救援设备,就是想着能在关键的时刻发挥作用,然而,根据水下声呐探测仪探测显示,黄河河道变化快,情况比较复杂,每次探测的结果都不尽相同。

他暗暗发誓

一定要配备齐救援设备

2013年10月,甘肃蓝天救援队刚刚成立时的一次任务,让许多队员都一直耿耿于怀,就像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刺一样难受。

打电话的是一对年迈的老夫妻,他们年仅20岁的儿子在甘南一处工地打工。在工程完工的最后一天,儿子在附近一条河里洗澡时不幸溺亡。“我们那个时候还不具备进行水上救援的条件,但还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希望可以帮得上忙。家属们为了早日找到儿子的遗体,联系到一家打捞公司,对方称可以打捞,但要2万元的打捞费。”于若飞回忆起这件事时,感到特别无奈。老两口为了尽早带回儿子的遗体赶回去筹钱。两天后,他们带着一个鼓鼓的袋子来到河边,打开袋子的一瞬间,于若飞和队友们的眼睛都湿润了:里面全是1元、5元、10元不等的零钱,老两口颤颤巍巍地数了半天,只有5400元。那家打捞公司嫌钱少,无奈之下,蓝天救援队成员和出警的派出所民警又凑了4600元,最后那家公司才同意打捞。

于若飞说,那对老夫妻无助的眼神,他这一辈子都忘不掉。“从那一刻起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我们水上救援队的相关设备早日装备齐全。我们不会跟家属要一分钱,只为再也不想看见亲人离世后他们因为不能带回逝者而痛苦无助的样子。”

几年来,于若飞确实也是这样做的,从最开始的几根矛钩,到现在各类先进的水下救援仪器,蓝天救援队水上救援的仪器日渐完备,同时,对重型潜水员、轻型潜水员的日常训练和培训也从未停止。蓝天救援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用其他工作的酬劳践行着公益救援的承诺。

生死大营救

让每一个遇险者都有希望

每一位队员都深知,一直以来,他们是在和湍急的黄河水抢人命。但残酷的事实是,甚至有近四分之一的溺水者,连遗体都找不到。

刚刚过去的两个月是所有队员特别忙碌而痛苦的一段时间,每接到一起救援电话,就意味着有一个或更多的生命消逝。6月,兰州名城广场附近的黄河边发生了一起溺水事件,被夺去生命的是两个刚刚参加完中考的孩子。

陆昭旭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时,表情非常复杂。他们接到求助电话时天色已晚,在赶到现场问询时,孩子的父亲扑通一声跪在了他们的面前。孩子从中午溺水起到晚上,他们的父母一直守在河边,不愿放弃任何希望,水上派出所、消防等相关部门全力搜寻,未发现孩子的踪影。

第二天,经过断断续续近十个小时的继续搜寻,依旧未找到孩子的下落,队员们准备收拾器材离开时,那位父亲还在那里眼巴巴地看着。

“真希望我的孩子他还活着,他在某个地方上了岸。”家长的这个愿望是美好的,可是陆昭旭他们心里明白,生活不是演电视剧,没有那么多可能性,湍急的黄河水瞬间吞没的生命,是任由人们怎么哀求也找不回来的。

也有人质疑,认为投入如此高成本去做打捞溺水者的事不值得,还不如用在其他可以挽救生命的地方。于若飞和他的队友们都不认同这个观点。无论逝者生前如何,都该在他逝去以后早日找到他,也算给家属一个安慰。

尽管自掏腰包

但他们觉得特别值

截至目前,甘肃蓝天救援队有正式队员83人,预备队员181人,志愿者1200多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们,找他们帮忙的也就多了,与此同时,开销也大了,每次行动车辆加油、设备都要花钱,为了减少资金压力,于若飞这几年把自己的绝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购置设备上,同样他也鼓励队员们自己购买设备。尽管需要自掏腰包,但每个人都有留在这的理由。就像于若飞发在朋友圈里的一段文字:“有时候我们参与一场救援,可能每个人花几百元钱。对有些人而言,也就是吃一顿火锅的钱,但我更愿意拿着这个钱去救命。”

8月2日晚,就在西部商报记者结束采访之时,于若飞他们又接到求助:陇南康县有两人溺水,陇南分队的队友们又得在夜色中赶往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