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打卡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是说寒气分大小,此时积累不多,故称小寒。然而,《九九歌》却唱:“三九四九冰上走。”小寒后,就进入了最冷峻严酷的三九天。以及如今气象学上的记录证明,小寒在大多数年份上比大寒要更冷、更寒、更可怕。

这就证实了民间的传言:“小寒冷冻冻,寒到提火笼”“小寒小寒,无风也寒”......究其原因,大约是阳气虽生,却微弱得毫无帮助,而土壤深层的热量又不断消耗,入不敷出,天地尽寒。

小寒节气天更冷(24节气小寒天地渐白)(1)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

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禽鸟。虽然是年暮岁尾,但是阳气大动,大雁也振翅迎合,准备起飞。天上不再孤独,有了笔直的身影。

二候鹊始巢

喜鹊是亲人的鸟儿,也感知到了阳气生发,便跳上了房前屋后的枝桠上,雀跃起来,筑巢迎春。

三候雉始雊

雊指的是野鸡鸣叫的声音。沉寂一冬的它们,因感寒冬渐去、阳气渐生,又叫唤起来,吸引异性,一起奔赴春天。

小寒节气天更冷(24节气小寒天地渐白)(2)

小寒节气天更冷(24节气小寒天地渐白)(3)

小寒节气天更冷(24节气小寒天地渐白)(4)

小寒习俗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l蜡 祭

远古时期,先民们打猎,然后做成干物祭祀神灵,此为蜡祭,蜡祭之月便叫蜡月、腊月。蜡祭是一年总结性的祭祀,不过在古人心里不仅仅是人类结束的一年,也那些护佑了田野农场的水,草、猫虎的一年。在他们的心里,这一年是共同走过的,经历的,也应该是一起结束的。这也是,他们心中的“仁”与“义”。

蜡祭是新旧的交替,在我们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地方都不再蜡祭,只不过我们也开始熏鸡挂鹅,腊肉香肠,为过年做准备。

小寒节气天更冷(24节气小寒天地渐白)(5)

l咸饭

小寒节气,南京有“吃菜饭”的风俗。有的地方叫它“咸饭”或“咸碎饭”,是由矮脚青菜、咸肉、香肠、火腿、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成的饭鲜香可口。

小寒节气天更冷(24节气小寒天地渐白)(6)

l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黄芽菜是大白菜的一个类群,是北方大棚、南方露地秋种冬收的珍稀名贵新菜种。黄芽菜著名品种有“六十日”、“菊花心”、“瓦盖头”、“大包头”、“小包头”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白皮包心,顶叶对抱,包心坚实,黄化程度高。煮则汤若奶汁,炒则嫩脆鲜美,且耐贮藏,为冬令常备蔬菜。

小寒节气天更冷(24节气小寒天地渐白)(7)

l鸡汤

老南京还有逢“九”吃一只鸡、每天一个鸡蛋的进补习惯,所以小寒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鸡汤和鸡蛋。据说,鸡骨鸡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营养成分大多会溶入汤中,易于人体吸收,钙质也多。并且鸡汤还可以起到缓解感冒症状,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的作用。鲜美,且耐贮藏,为冬令常备蔬菜。

小寒节气天更冷(24节气小寒天地渐白)(8)

小寒养生

万物潜藏 · 温阳散寒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过后即进入最为寒冷的“三九天”,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小寒节气天更冷(24节气小寒天地渐白)(9)

l 宜食苦 少食咸

《四时调摄笺》里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抵御过亢的肾水。也就是说,冬季在饮食调养方面,中医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中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故宜少食咸,而多食苦味。

小寒天,无风也自寒。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可适量多食暖性食物,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花生、松子、葡萄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