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考100分!”的深刻意蕴

阚兆成

又到一年考试季,分数牵动着亿万家长和孩子的心弦,分数确实很重要,对于高考、中考,一分之差,事关门里门外,然而,对于没有升学任务的孩子,成长远远大于分数,“不要考100分!”有着极其深刻的意蕴。

“不要考100分!”是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题词。时隔多年,再次品味陈先生这句话,深切感受到这既是对科技大少年班孩子们的教诲,也是对中华儿女的谆谆教诲。

陈先生的这句话是在中科大少年班创办30周年之际,《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任中科大校长朱清时先生时被重新提起的。朱清时校长给大家介绍了这个题词多年不被公开的原因以及陈先生题词的本意:“那个时候思想很保守,少年班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个题词的真正含义。陈先生的意思是,少年班的学生做学问,掌握精髓要义考个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不要为了考100分在细枝末节上浪费过多的时间。”

朱校长还打了一个比方:“比如在我四川老家,一亩地可以产水稻400斤,一年施很多化肥,就为了多产几十斤,以后再施更多的肥,增产并不多,却把土壤给破坏了,这样的作法其实并不好。”朱清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施肥要有度,学习也要有度,过度用功与过度施肥一样。朱校长以种庄稼的比喻来诠释陈省身先生的题词,让我们真正读懂了“不要考100分”这句话的深义。

成语带点字的含义(兆言成语35)(1)

“不要考100分”是陈省身先生为少年班题的词,现在看来放在整个教育上更为合适。陈先生认为,考七八十分就可以了,时间和精力过多花在考试成绩上,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和创新能力。是啊,如果教育的目标只锁定在分数上,那么学生必然要在知识的细枝末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势必浪费聪明才智,成为考试的机器。

关注孩子分数,希望孩子考个好分数没错,但错就错在我们把孩子的学习目标定位在满分上,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没去关注。让孩子“优秀”没错,错就错在我们是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去磨砺孩子,怀着“都是为你好”的借口不断给孩子的学习加码,违背孩子关键期发展需要、认知与情感发展需要,强行灌输、步步紧逼,以牺牲孩子身心发展潜能为代价,通过“透支”未来得来的“优秀”。

100分和90分哪个好?当然是100分好。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学生“透支”健康,不惜付出巨大的成本,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这样高的成本投入是不值得的。学生考试分数优秀与一般的区别存在同分不同质的问题:即用10分力气得9分收获,与用6分力气得了8分收获的差别。因此,家长和老师向孩子的学习要的不仅仅是分数,而且是分数的含“金”量。

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著名社会学者李银河认为,所谓拔尖就是在既有的规则和轨道上的赢家,世界上真正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都不一定是在既有规则竞争中的优胜者,成功的企业家和政治家就更不一定。一味追求在既有轨道上往前跑,就不会有另辟蹊径的念头,就只能得到世俗的成功,也就是比一般人做得好些而已,不会成就真正伟大的独特的原创的事业和作品。

反观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成功人士: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华罗庚、比尔·盖茨……他们小时候成绩都不好,有的很调皮淘气,有的是老师眼中的懒虫和笨蛋,有的被勒令退学,然而,他们后来都成了大才。全世界的教育家或心理学家比较一致认为,一个人在学校中的学习对未来的发展是有一定关系的,但并不是必然关系,这是因为学校的考试仅仅只考察了学生有限的几种能力,而其它一些对学生将来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能力却没能有效地考察。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他取得好成绩是很自然的,相反,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较少,在学校的成绩一般,但他可能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上,这就增大了未来获得某个领域杰出成就的概率。

台湾著名作家、学者林清玄在《我为什么不主张孩子考第一?》一文中写到,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是创意最好的。这与周武老师提出的“第十名现象”非常契合,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大都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老师不大注意这些学生,因此其学习的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

“不要考100分!”既是陈先生对分数至上的忧虑,又是对教育纠缠细枝末节的批判,更是对家长、教师和学校的谆谆教诲。

壹点号智简课堂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