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的发展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铁青色静深松里)(1)

铁青

中国瓷器从产生发展到现在,青瓷是贯穿整个陶瓷史始终的唯一品类。

从商中期开始烧造原始青瓷,至东汉时期烧制出成熟青瓷,后经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发展,到宋元和明清日臻成熟。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铁青色静深松里)(2)

商代原始瓷青釉弦纹罐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铁青色静深松里)(3)

战国·原始瓷青釉水波纹盖鼎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铁青色静深松里)(4)

西汉·青釉原始瓷划花双系罐

在宋代以前,所有的青瓷面貌都呈现出比较强的原始感。

如上图这件商代原始青瓷,因施釉工艺和釉料配方的原始性,导致其釉层薄且不匀,所以从图片上几乎看不出它的釉。

到东汉时期,浙江才烧造出成熟青瓷,然后经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发展,晚唐五代时期越窑烧造出器型规整、釉色莹润的秘色瓷。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铁青色静深松里)(5)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青瓷烧造的最高峰是在宋代,当时的五大名窑,除了定窑,都是青瓷的系统,钧窑里虽偶有红色紫色,但是它和汝窑、官窑、哥窑一样都属于青瓷。

当时著名的青瓷窑口还有浙江龙泉窑和陕西耀州窑。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铁青色静深松里)(6)

宋·耀州窑青釉刻海水鸭纹碗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铁青色静深松里)(7)

宋·哥窑青釉菊瓣式盘

铁与青釉

为何说釉色都是铁元素在起作用呢?

首先,铁元素对胎土呈色存在本质性的影响。

铁生锈之后是呈红褐色,化学术语表达即是三氧化二铁。

氧化铁在土壤里面有广泛的分布,每种胎土因为铁含量的不同以及淘洗程度不一,会使得烧成后的瓷胎呈现不同的颜色。

其次,铁元素对釉的呈色存在关键性的作用。

釉里面添加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火焰气氛和烧成温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铁元素含量在2%左右就能烧成广义上的青瓷。

(火焰气氛是指燃烧时窑内不同的氧气供应情况。如果氧气很充足,一直给它氧气,那就叫氧化焰。如果窑内通风不良,氧气供应不足,燃烧不充分,那就是还原焰,此时因窑内处于缺氧的状态,而火焰燃烧又需要氧气,所以胎和釉里的氧就会被夺走。比如说在还原气氛下,三氧化二铁就会变成氧化亚铁而使瓷器釉色呈现青色。)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铁青色静深松里)(8)

宋·钧窑三足筒式炉

“青”与“清”

天得一以清。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中国古代历经了漫长的封建社会,陶瓷领域独特的官窑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官窑审美取向影响了一个时期的陶瓷生产。

自古,乃至如今,社会政治的变革,上层社会审美情趣的改变,都深刻的影响着陶瓷生产的发展趋势。

北宋可谓色釉陶瓷发展的巅峰时期,宋徽宗自称是“教主道君皇帝”。

而道家“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审美情趣更是影响了当代陶瓷的发展。

“道”作为老子的核心思想,对“道法自然”的推崇必然导致审美思想上的崇尚自然美,并作为最高的追求境界。

《老子》有云:“天得一以清”,天青作为“天”的本色,又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得一”就是得“道”,因此青色便被理学家贴上“道”的标签。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铁青色静深松里)(9)

宋·汝窑天青釉圆洗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铁青色静深松里)(10)

宋·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

铁青釉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铁青色静深松里)(11)

宋代的文学一直以平淡作为审美要求的最高理想,平淡是要求作到平易而隽永、淡泊而含蓄。

而并不是平淡无味。作为赵佶御用的青瓷器物,这种文学思潮必然反映到汝窑瓷器中来。

铁青色是一种含蓄的美,是一种充满静谧的温和色彩,也是一种带有高贵冷艳的基调色,仿佛雨过初晴的明朗天空。直接反映了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的审美观。

紫口铁足和天青釉配合,既能衬托青釉和美,又使厚釉产品具有挺拔秀丽的质感,幽玄、静谧正适合这种审美情趣,问鼎汝瓷“铁青系列”以此得名。

其釉色平淡含蓄,于素朴之中表现着内在心灵的意蕴,体现了北宋晚期以赵佶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审美追求。

而其所具的清逸、高雅的色泽,亦是道家的清静无为的思想和宋代上流社会的风尚。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铁青色静深松里)(12)

铁青

清泉石上流鸟鸣山更幽(铁青色静深松里)(13)

铁青

文:问鼎汝瓷

图:网络、故宫博物院、 浙江省博物馆

编辑: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