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1)

在江西省南昌市有一所特殊的学校:这里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但知识在老师舞动的手势里默默传递;这里常年收入亏损,但学生们的学费却一降再降,不计成本;这里的教职员工不领一分钱工资,但依然潜心教学,无怨无悔;这里条件异常简陋,但学生们以学校为家,不愿意离开……这里就是南昌市“三联特殊教育学校”。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2)

“三联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1994年,是江西省首家民办公益性特殊教育机构,招收的全部都是聋哑学生。学校总共有6名教职人员,其中包括老校长何文武在内的4人,都是聋哑人。

这所特殊的民办学校在何文武和他儿子何彪的苦心经营下,如今已走过28个年头,这28年时光对“三联特殊教育学校”所有师生来说,既寂然无声又轰轰烈烈。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3)

肩负使命 矢志不渝

“只要我还能动,我就要把学校继续办下去。将来我干不动了,我儿子还在,这里的学生们不会没书读。”

—— 三联特殊教育学校前任校长 何兴武

何兴武生于上世纪40年代,年少时因病医治不当,而造成双耳失聪,成为一名聋哑人。何兴武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并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4)

28年前,江西有一对非常热心残疾人公益事业的周氏兄弟,准备创办一所面向聋哑人的特殊教育学校。他们找到何兴武,邀请他到这所学校担任老师。

收到周氏兄弟的邀请后,何兴武深感特殊教育意义重大,二话没说就加入到学校筹建工作中来,成为学校三名创始人之一,“三联特殊教育学校”名称由此而来。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5)

学校开办后,周氏兄弟却先后因病辞世,二人离世前都把特殊教育学校当作自己未了的心愿,嘱托何兴武能继续把学校办下去,而何兴武早已把这所学校与自己融为一体,他当仁不让地接过了重任,一个人肩负起学校教学和运营全部工作。

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学生虽然不像一般学校那么多,但学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一样都不少,何兴武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照顾孩子们的吃喝拉撒,其压力可想而知。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6)

工作的忙碌对何兴武来说并不是最大的困难,最令他头疼的还是办学资金上的捉襟见肘。按照教育主管部门核定,三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每人每学期收费标准为2000多元(含吃住),何兴武考虑到前来就读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比较差,主动将收费标准降到了1590元。

尽管如此,大多数学生还是无法按照标准交齐学费,何兴武不忍将学生拒之门外,收费标准一降再降,哪怕只交500元他也照教不误。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7)

但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学校严重入不敷出,何兴武只能把自己和爱人的退休工资倒贴进去,日常开销能省则省。

何兴武有一个“省钱利器”,那就是他的人力小三轮。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8)

何兴武经常骑着小三轮,舍近求远去20公里外的蔬菜批发市场买价格更便宜的蔬菜,那些别人不要的剩菜叶何兴武也一并捡回来,对他来说只要能以最低的成本换来学校正常运转,自己可以放下教书先生的清高。

这个小三轮驮着年逾七旬的何兴武去高新区拉过学校取暖用的锯木屑,也到过旧货市场淘过学生宿舍的二手床……何兴武自己都不记得骑着它在路上摔过多少回了。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9)

何兴武批发回来的蔬菜

无论经历多少磨难,何兴武从来没有想过打退堂鼓,他内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必须一往无前,绝不后退,这股力量就是他对聋哑孩子那种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期望。

“我作为过来人,深知聋残人在这个无声世界里所受到的痛苦和无形的无奈。为了这些孩子,我别无选择!”这是何兴武写在纸上的话,它却远比从嘴里说出来的话更加响亮。

为了自己这个信念,他放弃了安逸舒适的老年生活,终日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劳碌奔波,殚精竭虑。幸好何兴武没有一直孤军奋战,他的精神感动了周围的人,很多人加入了与他并肩作战的行列。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10)

何兴武领着刚进学校的孩子熟悉校园

何润妹,何兴武的老伴,同样也是一位聋哑人,她对何兴武的无私付出不仅没有半点怨言,反而主动承担起学校后勤保障工作,以理解和陪伴诠释着对丈夫的支持。

余希建,何兴武的聋哑人朋友,他曾在福利企业从事过特殊教育,退休后自愿来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至今已经十多年了,风雨不误。

邬凯旋,三联特殊教育学校曾经的优秀学生,她从这里毕业,又重新回到了这里,这所学校成就了她的人生,她也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这所学校。

李尚津,一名95后年轻人,当初他在网上看到了何兴武的办学事迹,深深为之感动,毅然来到学校,立志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残疾人教育事业。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11)

何兴武与学校老师们讨论工作

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拿工资,义务劳动,他们投身于此的原动力并非个人牟利,而是残疾人特殊教育这份崇高、无私的事业令他们难以割舍。

这些人的加入,给了何兴武极大的支持,使他的特殊教育办学之路走得虽然艰难,但并不孤单。然而,带给何兴武最大推动力的不是这些人,而是他的儿子——何彪。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12)

何彪与父母

转变观念 子承父业

“我希望能帮父亲好好办校,不仅要教聋哑孩子们知识,而且要让他们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 三联特殊教育学校现任校长 何彪

对于何兴武开办特殊教育学校这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抱有支持态度,何兴武的儿子何彪就是最强烈反对的那个人。

何彪早年曾在深圳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薪资待遇不低,家也安在深圳。身在生意场,他对于父亲贴钱开办特殊教育学校一直很不理解,在他看来父亲这么做就是自讨苦吃,为此他没少和父亲争执。父亲开办学校多年,他一直没踏进过校门一次。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13)

2005年冬天,何彪从深圳回到南昌,第一次进到父母工作的学校,那天的场景何彪至今想来还印象深刻。

学校坐落在偏僻的城乡结合部,是一栋不起眼的三层民居,一侧紧挨着铁路,时不时会有轰鸣的火车呼啸而过,另一侧靠近马路,楼体外墙上悬挂着一条横幅,“南昌市三联特殊教育学校”几个红色大字固执地趴白墙上,显得非常突兀。

当时学校一楼还是一家腻子粉厂,远远望去整个学校楼都笼罩在一片白色的粉尘之中。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14)

三联特殊教育学校远景

何彪眯着眼睛,屏住呼吸,摸到二楼,在一间寒冷的教室里找到了正在上课的父亲。儿子的突然到来让何兴武一脸惊喜,他破天荒临时中断了授课,带儿子参观了一下自己的学校。

整个学校极其简陋,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都不为过,进入学生宿舍,床上的被子破烂陈旧,摸起来里面的棉絮都东一块西一块的,只能勉强保暖。“就这条件你们还收学生,不把孩子们都坑了啊?”何彪黑着脸对父亲说。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15)

何兴武在巡视学生宿舍

何兴武脸上堆着笑,对着何彪做手势:“我们这里挺好的,孩子们都喜欢在这里。”

何彪非常不屑,对父亲说:“回去吧,这学校别办了。”何兴武固执地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坚定。

何彪是在学校里吃的午饭,他看见父亲和孩子们一起,一边吃着没有荤腥的白菜炖豆腐,一边一起开心地笑着,他忍不住转过头,偷偷抹了把眼泪……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16)

何兴武与学生们一起吃饭

回到深圳后不久,何彪听到一个消息,特殊教育学校所在的那栋房子房东不续租了,父亲只能四处奔走寻找新的场地。一向对父亲学校漠不关心的何彪这次却上了心,一连几天他脑中都晃动着父亲苍老的面容和聋哑孩子们单纯的笑容……

几个月后,何彪辞去了自己在深圳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南昌,他决心和父亲一起来打理这所学校。何彪的加入给了何兴武莫大的动力,他不仅获得了儿子的理解,而且这所聋哑学校还增添了一位能够负责一切对外事务的健全人。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17)

何彪辅导孩子学习

虽然摆在面前的困难依然很多,但何兴武更有干劲了,然而开始接手学校事务的何彪,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真正置身事中他才更真切地体会到了父亲的不易。学校拖欠房东2万多元房租,何彪替父亲交上了,但接下来新校址的选择却没有这么简单。

学校1994年刚成立时候,房租每个月才300元,到了何彪接手时,月租金已经涨到3000元,全年房租加办学和生活开支合计近十万元,远远超过5、6万元左右的学费收入,这年复一年的亏空都要他们自己来填补,何彪必须精打细算。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18)

随着城市化改造的不断推进,这几年房租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学校场地租金又涨了,直逼5000元。

何彪和父母一样,把自己多年的积蓄也贴补入到学校周转中,当初他认为父亲办学是在自讨苦吃,如今他也变成了那个自讨苦吃的人。虽然能省则省,但学校经营依然捉襟见肘,何彪经常被房东堵在学校催缴房租和水电费。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19)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何兴武和何彪父子俩想了很多办法。

2017年4月,他们联合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南昌市红谷滩区万达广场搞了一次“三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美术作品爱心拍卖”活动,活动进行得很成功,共卖出作品90多幅,募集善款4万多元。

但何兴武父子还是高兴不起来,这些钱刚好够缴纳拖欠的房租和水电费,学校马上又要搬迁,后面的房租还没有着落。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20)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制作美术作品

心系未来 一往无前

“不仅要教聋哑孩子们知识,而且要教他们技能——学习一门手艺养活自己。”

—— 三联特殊教育学校现任校长 何彪

何彪父子的苦恼并不只有资金不足这一方面,学生未来去向才是他们最大的心病。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21)

何彪接手学校后不久就遇到一件让他始料未及的事情。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上海派出所打来的电话,告诉他有一个他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因为盗窃被警方抓获。审讯的时候,这孩子什么都不说,就给警察提供了一个学校的电话。

何彪了解情况后,赶忙和孩子家长联系,结果孩子家长在电话里冷冷地说:“这个孩子我们不管了!”父母不管,何彪不能不管,他当天就赶往上海,把孩子从派出所接了出来。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22)

何彪与学生用哑语谈心

从这个孩子口中何彪得知,他是被一个犯罪团伙以帮着找工作为名骗去当了小偷,那个团伙里大部分都是像他一样的聋哑人。

“为什么聋哑孩子到了社会上,这么容易就能上当受骗呢?”何彪不禁陷入深思:之前学生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只是基本文化知识,并没有学会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加之存在生理缺陷,所以他们到了社会上工作并不好找,这就给了那些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23)

何彪与学生相互交流

何彪意识到,要想让这些聋哑孩子离开学校后能够更好地生存,就必须在文化学习的同时,教授他们能赚钱养活自己的技能。

何彪的想法得到了父亲和其他老师的认同,但他们并不具备让孩子们学习谋生技能的能力和渠道。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这个人就是南昌益心益意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彭海惠,彭海惠从事的是公益事业,他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关注已久。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24)

何彪向学生们讲述校外社会情况

为深入了解残疾人情况,彭海惠专门到三联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考察,在这里他与何彪形成了共识,他们都认为应该给残疾孩子寻找工作的机会,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锻炼。

彭海惠利用自己的人脉,帮助学生寻找实习企业,他们去过扑克厂、手机充电器厂、广告公司……孩子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确得到了锻炼,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工作都无法长期稳定地对聋哑孩子们开放,他们的实习之路走的也是非常艰难。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25)

何彪向到校参观慰问的人教授哑语

一个又一个挫折压得何彪透不过气来,他有无数次感觉到心情沮丧、斗志缺乏,但他心里同样也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一直支撑着他,让他必须咬牙坚持,不能轻言放弃。

父亲买菜的小三轮就停在学校院子里,老人至今仍坚持自己出门批菜、捡菜。每次拉菜回来,其他老师和孩子们都会自发聚拢过来,大家一起收拾,那种感觉分明就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学生小毛曾用手语对他说:“学校很破,但大家都不愿回家,这里是我们的幸福天堂。”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26)

师生们一起收拾蔬菜

学校第六次搬家的时候,房东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一周,联系的搬家公司开口就要1万元,这对处处需要用钱的学校来说又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一个学生用手机把这个情况发到校友群里,那些已经毕业离校的学生们一听都着急了,纷纷放下手里的工作回到学校,他们要帮学校渡过这个难关。大家顶着8月份南昌的高温,一起动手,愣是没用搬家公司,自己把学校搬到了新校址。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27)

三联特殊教育学校师生们一起做活动

彭海惠作为一个了解三联特殊教育学校的局外人,对学校这种自然形成的“家文化”看得清楚,也分析得很透彻:“他们(聋哑人)在一起待着很舒服,这既解放一个家庭的劳动力,也能保证他们不去做坏事,不被人骗去做坏事。”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28)

何庆武夫妇与学生们一起交流

老父亲坚韧执着的精神和学校这种“家”一样的凝聚力,支撑着何彪高举父亲的接力棒,在现实的泥泞中一步一步艰难跋涉,义无反顾。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29)

结语

2021年12月15日,在南昌市迎宾北大道汽车城内新开了一家炸鸡店,店的名字叫“无声炸鸡店”,在店里忙碌的都是三联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和学生。

因为校外实习无法找到稳定持久的企业,何兴武父子在社会爱心人士帮助下,开了这家小小的炸鸡店。老师和学生们分成两组共同经营,学校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存技能实习基地。

校长诬陷学生怎么办(聋哑校长蹬三轮捡剩菜)(30)

三联特殊教育学校开办的炸鸡店

作为存在听说障碍的特殊人群,初次开店自然问题多多,但这难不倒学校师生们。他们就像在石头夹缝中生出的小草,虽历经磨难但内在坚韧,他们以自己无声的真诚和执着,面对着前来的顾客,也面对着自己的未来。

前路虽然还会充满曲折,但他们的步伐依旧坚定,他们相信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及注释

《聋哑学校为生存25年不断迁徙,老师不拿工资,校长蹬三轮捡剩菜,毕业生一进社会却被骗》(中国青年报-冰点推荐 ,记者:马宇平)

《南昌三联特殊教育学校21个孩子期盼有个真正的“家”》(江西日报,2第C01版,记者:赵影)

《“无声炸鸡店”有爱有梦想》(南昌日报,记者:成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