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莫我知(1)也夫(2)”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3)”子曰:“不怨天,不尤(4)人下学而上达(5),知我者其(6)天乎”,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论语全文及翻译以终为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论语全文及翻译以终为始(修己以安百姓论语注解)

论语全文及翻译以终为始

【原文】

子曰:“莫我知(1)也夫(2)!”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3)”子曰:“不怨天,不尤(4)人。下学而上达(5),知我者其(6)天乎!”

【注解】

(1)莫:没有人。

莫我知:“我”前置,即“莫知我”。

(2)也夫:语气词连用,用以加强感叹语气。

(3)为:做,办。何为:疑问代词前置,即“为何”,做什么、怎么办。其:语气助词,用以舒缓语气。

何为其莫知子也:重要语素“何为”前置;没有人了解您,怎么办呢?

(4)尤:责备,怪罪。

(5)下:下面,私下,指民间、私人层面。上:上面,顶层,指国家和社会层面。“下”与“上”是对比、对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上”,也就是说,如果是省略为“学而上达”意思也是完整的,但是加了“下”之后,“上”的意义就更突出了。学:做学问。达:通达,到达。

下学而上达:通过自己在民间做学问已经具备能够治理好国家的水平。

(6) 其:或许,可能。

【解读】

(一)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虽然很小立志做学问,但是没有资格进入官学,只能靠着自己在民间通过各种途径做学问,很辛苦;而等到孔子有了可以治理国家的学问和能力后,却不被人知,进而不被重用。不过,他不怨天尤人,寄希望于上天会理解自己,相信上天会给自己机会,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天命”。

孔子讲的“上达”实际上是学问达到君子水平的一种衡量标准,可参看第14•23章所讲的“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二)

本章孔子提出的“下学上达”,后世的俗话就是“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不仅是孔子及其弟子,这是传统社会所有精英阶层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只不过孔门的更为明确而已。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而与这种传统相随的另一个更重要的传统则是对于为人原则的恪守、政治信念的忠诚,即使因此不被承认和不被任用,不会怨天尤人。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没有人了解您那该怎么做呢?”孔子(却)说:“不埋怨上天,不责怪世人。(我)在民间做学问却已经达到可以治理好国家的水平了,了解我的或许只有上天吧!。”

【辨析】

对于“何为”,常见的注解是“为什么”,如此不妥。“何为”有三个意思,其一是“做什么”,其二是“什么是”,其三是“为什么”。不过第三个的“为什么”,并不是真的要询问原因,而是反问、质问,针对的对象是人,如:“何为其然?”(第6•26章)“丘何为是栖栖者与? 无乃为佞乎?”(第14•32章)。真正询问原因 “为什么”的用词是“何以”,如:“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第5•15章)当然,“何以”也有表示针对于人进行反问的意思。子贡长期跟随孔子,对于孔子说没人了解他,是清楚的,当然不会去反问;而孔子的回答也不是为什么没有人了解他,而是应该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