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1和系统2如何影响你的判断和决策?本期黑天鹅读书《思考快与慢》发现你并不了解的自己。
本期读书《思考快与慢》简介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心理学家 200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推荐理由】《黑天鹅》作者塔勒布评价此书价值堪比亚当斯密《国富论》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魔鬼经济学作者列维特评价这个星球再没有第二人比卡尼曼更懂得如何做出选择。
【核心观点】人的决策由两个系统决定,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是自动运行不需要思考的,系统2则是需要理性分析判断的。通过刻意练习把一些需要理性思考的任务转化为系统1,两个系统合一时就进入到心流状态,有如神助。
直觉只不过是人们的认知而已
你肯定知道一些专家的直觉故事,例如某象棋大师路过棋局一眼就能看出未来胜负。
而事实上,专家的直觉只不过就是把需要通过系统2(慢思考)进行分析判断的理性认知,通过大量刻意练习,变成系统1(快思考)可以自动完成的直觉认知而已。
系统1和系统2分工:代价最小,效果最好
系统1是自主运行的,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不断提供印象、感觉、直觉信息
当系统1遇到阻碍时,就会向系统2寻求支持。
系统1的局限是我们无法关闭它。
系统2是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例如复杂的运算
通常处于不费力的放松状态,在系统1无法提供答案时被激活
如果世界违反了系统1设定的关于世界的模式,系统2也被激活
系统2还会起到持续监督自身行为的作用
系统1才是真正的主角
虽然系统2认为是自己选择了人们的想法和行动,但实际上这些选择都是在系统1的引导下完成的。
系统1才是你想法和行为真正的主角。
让你微笑的铅笔:动作如何影响情绪
在一项心理学实验中,两组人观看喜剧,其中一组被要求咬住铅笔,不让嘴唇碰到笔,以此来保持微笑,而另一组则一直皱眉,结果表明,咬铅笔的参与者看喜剧时感觉更快乐。
咬住铅笔笔杆会让你不知不觉微笑,这又会带来你的好心情。
常见动作会不知不觉影响我们的想法和感觉。
你的行为和感情也会被你没有意识到事件影响。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处于认知放松状态时会心情不错,更容易喜欢亲眼所见的事物,相信亲耳所闻的消息,相信你的直觉。
股票代码上口,回报率也相对较高。
押韵的格言比不押韵的显得更深刻。
名字上口的公司的报告更容易得到信任。
创新就是出众的联想记忆能力
好心情-直觉-创造力-亲信——>系统1不断增强
提高认知放松感,会加强不同词语之间相互联系的可能性。有好心情时,联想猜测的准确率也会提升。
当不舒服和不开心时,就会丧失直觉
人们心情好时,直觉和创造力会增强,但也易犯逻辑错误。
光环效应与群体智慧
你喜爱(或讨厌)一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他的全部,这就是光环效应带来的偏见。
为了避免集体智慧中的光环效应,要设法使这些信息来源相互独立:在讨论问题之前,让每人各自简短写下自己的观点。
我们是究竟如何做出判断的?
系统2接受问题或提出问题,通过调动注意力并通过搜寻记忆去寻找答案。
系统1则不断监视着大脑内外发生的一切,做全方位评估。主要对生物体必须解决的问题提供连续评估:如一切正常吗?是威胁还是机遇?该前进还是规避。系统1具备跨维度解读价值观的能力。
被闪电击中与食物中毒,哪种意外致死率高?
人们认为龙卷风比哮喘更容易致死,而后者的致死率却是前者的20倍。
人们认为被闪电击中的概率比食物中毒要小,但前者的致死率却是后者的52倍。
原因:媒体报道往往偏向新鲜和尖锐的事情,不同寻常的事件会格外引起关注,但人们却往往低估此类事件的发生概率。
我们脑海中的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我们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估测会受到自己接触这个信息的频率与个人情感强烈程度等因素影响。
人们在做判断和决策时会受情绪影响。人们形成的观点和做出的选择直接表达出其情感取舍的基本倾向,而这些行为完全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的。
感性细节控制理性大局(乔纳森海特)
实验表明:当人们更青睐于某项技术时,他们就会认为此项技术更有优势,风险更小;如果他们不喜欢某项技术,则只会想到其缺点和寥寥几个优点。
而当人们读完几篇支持不同技术的小短文时,只读过强调技术优点的人会感觉技术风险没那么大,而只读过强调其风险低的人则对其优点更加青睐。
情绪启发法通过创造一个比现实更明了的世界来简化我的生活。
如何避免小概率风险演变为公共危机?
斯洛维克:风险评估依赖测试方法的选择——这种选择极有可能是在人们心中期望得到这种或那样的结果下做出的。因此,风险界定是一种权力运作。
桑斯坦:对风险带有偏见的反映是导致公共政策中优先处理权不稳定和错位的重要原因。
效用层叠:一开始关于某风险的媒体报道抓住了公众注意力,进而变成激愤和焦虑,接着推动媒体报道,继而产生更大焦虑。
“知道“的错觉:叙述谬误
塔勒布:我们不断去描述世界,难免产生“叙述谬误”。我们常常会为过去的憾事编造牵强的解释,并信以为真。
好的故事为人们的行为和意图提供了简单且合乎逻辑的解释:如果觉得一位棒球手又帅又强壮,那么很容易认为他的头球水平很高。
引人入胜的故事会使人产生某种必然性的错觉。这个错觉的核心是我们认为自己了解过去,但事实上我们对过去的了解比我们自认为能够了解的要少。
后见之明的社会成本
将从前的事变成叙事故事的大脑区域是构建意义的器官。当一件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会立即调整自己的世界观以适应这种意外。
人类大脑的常规局限使它没有足够的能力重构过去的知识结构或信念。一旦接受了一种新的世界观,你就无法回想起自己观点改变之前的想法了。
后见之明的偏见导致“结果偏见”,好的决策如果产生了坏的影响,我们就会责备决策制定者;而对哪些在事后才能看出正确的决策,其制定者也不会因此得到什么赞扬。
光环效应和结果偏见:为什么成功企业经营之道的书籍格外有吸引力?
人们常认为一家成功公司的总裁必是头脑灵活讲究方法的,而假设一年后事情变得很糟糕,人们又会将同一个总裁描述成僵化死板、独断专行的人。
成功企业经营之道书籍的基本概念是:良好的管理措施的执行会带来丰厚回报,然而公司是非常成功还是不怎么成功,主要看这家公司是否幸运。
这是因为系统1的意义建构体系让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比现实更加整洁、简单、更可预知,更富有逻辑性,认为人类可以预知并控制未来。这种错觉会让人感到安适。
短期走向可以预测,但长期预测是不可信的
系统1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出结论。因为有了眼见为事实的原则,只有眼前的条件才是最重要的。
逻辑上的连贯性能给人信心,而我们在观点中表现出的主观自信也反映出系统1和系统2所构建的情景的连贯性。
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即使证据苍白也能构建一个非常连贯的故事。
对于一些最重要的信念,我们其实根本没有什么证据来证明其合理性,我们怀有这些信念其实只是因为我们所爱和所信任的人都持有同样的信念。
环境有规律可循,直觉才可相信
如果主观自信不可行的话,如何评估直觉判断的有效性呢?有两个基本条件满足就可以培养出直觉:
一个可预测的、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
一次通过长期训练学习这些规律的机会
例如,象棋、桥牌、扑克都提供了有力的能支撑技能的统计学规律。医生、护士、运动员及消防员面对的也都是复杂但却基本有序的情境。
如果环境足够有规律性,并且在判断时有机会掌握这些规律,那么联想机制就可以识别这些情境并作出快速且准去的预测与决策。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规划谬误:过于乐观的计划随处可见
例如,某大楼的规划预算是4000万,而最终建成耗资4亿
看清或忽略分布信息的普遍趋势可能是预测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计划者应尽力划分出预测问题的类别,在预测时使用相似团队的分布信息,这被称为“采纳外部意见”。
乐观主义是一把双刃剑
规划谬误是普遍存在的乐观偏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但世界却没有想象般美好;
我们觉得自己贡献很大,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大;
我们认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很容易实现,但其实实现的可能性没有那么大。
我们还容易夸大自己预测未来的能力,进而导致乐观的过度自信,甚至影响到决策。
如果你性情乐观,就应该既乐观又谨慎,因为乐观偏见既可能有益,又可能带来风险。
事前验尸:部分克服乐观偏见的方法
当一个机构即将做出一个重要决策但还没有正式下达决议时,召集对这个决策有所了解的人开一次简短的会议,设想我们在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所有计划,但结果惨败。请用5-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原因。
事前验尸观点有两个主要优点:决策快要制定好时,许多团队成员会受到集体思考的影响,而事前验尸则遏制住了这种影响。另外,它还激发了哪些见多识广的人的想象力,并引导到最需要的地方。
理论诱导的盲区
一旦你接受了某个理论并将其作为一个思考工具,就很难注意到其错误。如果你发现了一个似乎和这个模式不符的例子,就会认为肯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只是你还没有发现这个解释而已。你认为这个理论无可指摘,并且很信任认同这个理论的那群专家。
伯努利理论的错误:忽略了效用不仅仅依赖于某人目前的财富,而是依赖其财富的来源这一事实。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