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皇后,唐中宗李显第二位皇后,在中宗复位后,韦皇后效仿武则天专权手段,勾结武三思等人横行专政,扰乱朝纲,辅助其兄韦温权倾朝野,逐渐在朝廷中形成了一个外戚势力。景龙四年,唐中宗猝然驾崩,韦皇后扶植傀儡皇帝李重茂,临朝称制。

李隆基不愿看到李氏江山旁落,遂发动政变,杀死韦皇后,并拥护其父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原因(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1)

韦皇后不仅专断国政,且常在宫中淫乱,唐中宗死后,韦皇后愈加明目张胆,丝毫不顾忌皇家颜面,其所居寝殿常有面俊男子出入,知名度最高的男宠当属武三思。韦皇后有一女,即:安乐公主。

她生性同样淫荡,其夫武崇早前在兵变中被杀,死后未过百日,安乐公主即和前夫的堂弟武延秀勾搭在一起。除此之外,她专横跋扈、奢侈无度的一面,更为令人不耻,母女俩后来淫乱后宫,可谓是一对极品。

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原因(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2)

相传,唐韦皇后原来的名字叫做:韦香儿,最早时候,她的名字叫做:韦莲儿。她从小虽然聪慧过人,伶俐可爱,但是,样貌一点都不出众,姿色也很是平凡,也可以说是十分丑陋。并且,其父亲韦玄贞又是京城长安郊外一地方小官吏,连七品都够不上。

所以,她到了芳龄二八,依然是无人垂青。

一日,韦莲儿正在对镜惆怅的时候,巧遇终南山一四海云游的道长,于是,道长对韦莲儿说:“姑娘乃大富大贵之人,大可不必为琐事而神伤。我这里有胜似灵丹妙药的处方一张,定会达到你所想象不到的奇效。”

韦莲儿听后大喜,立刻配齐草药按方而制,并按照道长所言内服外用,不到半年,韦莲儿不仅变的皮肤白嫩身材修长,而且漂亮异常,十步之内都能闻到身体奇香。

到了第二年,春夏交接之季,那时候的李显还是皇太子,他从韦府经过的时候,突然发现府中散发出一阵阵异相。强烈的好奇心让这位正当年少的皇太子驻马不前,随从即叩门而入,见韦莲儿和丫鬟正在院中嬉笑打闹。不久之后,韦莲儿被招进了宫中。

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原因(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3)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一则传言,真实情况还有待于验证。

都知道,在武则天当皇后时,将并非己出的太子李忠废掉,改由自己的亲子李弘当太子。然而,没多久,武则天再废李弘,另立次子李贤为太子。同样没多久,武则天认为李贤不适合,遂推第三子李显为太子,即为后来的唐中宗。

唐高宗驾崩后,李显顺利继位,时任妃子的韦氏理所当然成为了唐朝皇后,即韦皇后。看到这里,您或许疑问,武则天为何三立太子,难道是觉得执政能力不行?

恰恰相反,先前的李弘、李贤皆为聪慧精明之辈,但正是如此,才促使武则天再三废立太子。在她看来,若皇帝精明能干,无疑会威胁到她的专政统治,唯有选择懦弱无能之辈,方能便于控制。武则天试了一圈,发现唯有三子李显生性软弱,且毫无主见,最容易被控制。

换言之,若李显聪慧贤明,断不会被扶上皇位。

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原因(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4)

唐中宗的懦弱无能,无形中助长了韦皇后的专政横行。韦皇后利用唐中宗弱点,经常提出无理要求,为族人谋取官职。在她的纠缠下,唐中宗只好妥协,先是将她的父亲韦玄贞提拔为豫州刺史,而后又陆续封赏韦氏族人官职,至此,以韦皇后为首的外戚势力逐渐形成。

当时唐中宗虽然是皇帝,却并无实权,真正的权力牢牢控制在太后武则天手中。既然皇帝无权,那么韦后此刻想兴风作浪,亦没有机会。一年后,唐中宗因小事得罪武则天,被废去帝位,贬为庐陵王,流放房州,已有身孕的韦皇后一并跟随。武则天另立第四子李旦继位,而她则依旧暗控朝政。

作为深谙权谋的武则天来说,韦后的那点伎俩不过是班门弄斧。尽管如此,武则天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唐中宗虽然无能,但韦后确实一个极具权欲的女人,她不得不防。故而,唐中宗与韦皇后在房州仅待了一年,又被武则天迁往均州。二人在均州生活了两年,武则天再次下令,命二人搬回房州。

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原因(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5)

如此一来二去,武则天的目的很简单,即:防止二人长居一地,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几番折腾下,武则天觉得他们已无谋反的可能,这才放松警惕,让二人长居房州。在房州生活期间,二人并未放弃复辟的希望。有次,唐中宗、韦皇后闲来无事,至居处附近的感德寺拜访慧范大师。

中途,唐中宗心血来潮,捡起路边一颗石子,仰天叹道:“如果我此生还有希望重归帝位,这颗石子就不要落地。”说罢,他用力向上一抛,石子径直而上。这本是他的无聊之举,或者说对未来迷茫的无奈之语,谁知这石子飞出去后,划出一道抛物线,落到了旁边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并未落到地上。

唐中宗大喜,冥冥之中觉得天意注定,此生一定有机会重新回到长安。一旁的韦后亦是惊喜万分,认为这是上天的安排。二人见到慧范大师后,提起此事,慧范大师同样觉得惊奇,称:“天命所归,中宗复位必不久矣。”唐中宗听闻后,内心再次大喜。

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原因(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6)

夫妻俩流落房州的这些年,韦后确实付出了不少精力。唐中宗生性懦弱,遇到问题无法解决,都需要韦后帮助处理,有时唐中宗郁郁寡欢、无比绝望时,亦是韦后陪在一旁,出言安慰、鼓励。若非韦后这些年给予的信心与力量,唐中宗或许早已郁郁而终。除此而外,韦后还需要应对朝廷之人的刁难。

武则天有心斩草除根,时常派人前来作对,韦后为人精明,且懂得隐忍,从不与朝廷之人发生冲突,而是采用周旋打点的手段,一次次躲过杀机。世人皆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韦后却没有这样选择,在中宗落魄时,她依旧不离不弃,陪侍左右,着实令人敬佩。

唐中宗亦清楚韦后对自己的付出,他心中万分感激,曾对韦后发誓:“异时若复得见天日,唯汝所欲,不相禁止。”意思即为:若将来我能够重回皇位,你做任何事情,我都不会制止你。这句话在日后成为了韦后牵制中宗的把柄。

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原因(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7)

此刻的唐中宗亦不会想到,将来自己会死于最为宠爱的韦后手中。当然,这是后话,二人在房州生活期间,相处倒也和谐美满,只可惜,最后韦后被权欲迷失了双眼,致使杀夫夺权,已难回头。

天授元年,武则天废除唐睿宗皇帝之位,自立为神圣皇帝。显然,她已不满足居于幕后,开始转向台前,名正言顺执政。在男尊女卑的古时,女人若想当一国之主,难免引起朝野反对。武则天巩固统治,进行打压异己,采取血腥镇压手段,将任何敢于反对的臣子皆抄家灭门,并把对自己存有威胁的李氏子弟进行大肆捕杀,许多李氏皇族与忠于李家的大臣皆被处死。

此事传至房州,唐中宗胆颤万分,生怕武则天怕人将其杀掉。这段时间里,他饭难下咽,夜不安眠,近乎在战战兢兢中度过。当时,对于唐中宗来说,最痛苦的就是“等死”的日子。每当朝廷派人前来时,他都会以为是朝廷的赐死诏令,一次次胆颤,一次次虚惊,无疑令唐中宗煎熬万分。

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原因(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8)

或许有些人感受不到活在死亡阴影中的折磨,恐惧的根源是未知,如果知道自己的死期,也不会那么恐惧,可偏偏“死期”如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刃,悬而不下,令人心惊胆战,生不如死亦不过如此。唐中宗饱受折磨多日后,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他多次想要撞墙而死,皆被韦后所劝。韦后安慰道:“福祸相依,只要命还在,一切都有希望。死都不怕,何必不拼一把呢。”

韦后一番话点醒唐中宗,是啊,反正都是死,为何不拼一把呢。唐中宗也想通了,再也没有寻死过。夫妻俩在互相勉励下,度过了最后的艰苦。正在夫妻俩风雨同舟时,外界形势却发生了急剧变化。由于武则天专横执政,引起不少人的不满,加之民间忠李派众多,倒武派的声势愈加壮大。没多久,各地英豪纷纷起兵,反抗武则天统治。

在扬州之地,有一支起义队伍,领头者为徐敬业。此人同样看不惯武则天作风,但古时出兵讲究出师有名,他贸然出兵会被冠以“叛军”的名头,这可不怎么好听。于是,徐敬业琢磨一通后,灵光一闪,有了主意。隔日,他军中就打出了“匡扶中宗”的旗号,吸引周围百姓加入。

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原因(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9)

旗号一出,立刻就引起了武则天的警惕。

她作出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派出大军围剿徐敬业,另一方面派侄子武三思前往房州,探查唐中宗的动作,并交待可见机行事。此话已非常明显,即如若发现唐中宗存有异心,可先斩后奏。武三思的到来,令韦后有些惊讶,显然,她没想到会是武则天的亲侄子前来。

精明的韦后当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使出浑身解数,讨好武三思,同时,以重贿请求武三思,在武则天面前多加美言。人情在前,武三思答应了韦后的请求,回到朝廷后,果真如实替中宗、韦后说话,这才让武则天放弃杀心。

在中宗夫妻俩流放的十多年中,武则天年纪渐大,注定时日不多,她必须要为国家选择下一任继承者,但她的几个儿子先后被废贬、流放,诸多李姓皇子被杀,眼下仅有侄子陪在身边,难道要将皇位传给侄子吗?武则天迟疑了,在她看来,这江山仍旧是李家的,如果她传给侄子,必然会受到以狄仁杰为首的大臣的反对,一旦处理不好便会适得其反。

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原因(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10)

其次,按照祖制,唯有皇帝之母在死后才有资格进入太庙,享受万世香火,如果是她的侄子继位,武则天是没有资格进入太庙的。如此一来,她只能考虑立自己的儿子为帝。公元699年,在狄仁杰的力劝下,武则天派人迎回了唐中宗、韦后二人,复立唐中宗为太子。

至此,流放十五年的中宗再次迎来命运转折。

与二人一同回归的,还有一女。当年流放之初,韦后已怀有身孕,于流放中途生下一女。十五年后,此女已长大成人,正是安乐公主。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朝内重臣张柬之、崔玄晖等人率军进入宫中,逼迫武则天让位。

最终,唐中宗在时隔二十年后,重新登上帝位,韦后恢复皇后身份。

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原因(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11)

唐中宗经历过大起大落,在重新执政后,更加珍惜当前的岁月,勉励治国,不敢懈怠。可韦后却恰恰相反,在房州受尽了艰苦的生活,如今重返荣华,她发誓定要将以前失去的都拿回来。此后,韦后不仅骄奢淫逸,且干涉政务,私揽权力,每次中宗上朝,她都会坐于帷幕后听政,野心可见一斑。

大臣桓彦范曾上书劝谏,称韦后权欲渐露,皇上应当警惕,防止出现外戚干政。但唐中宗心中对韦后亏欠万分,并没有采纳谏言。据史料记载,韦后不仅专横揽政,生活中亦糜烂腐化。韦后在宫中豢养多名男宠,以供淫乐,其中最为出名的自当为武三思了。武三思早前与上官婉儿私通,而后被韦后相中,二人整夜宫中纵情声色,完全不顾及颜面。

更令人费解的是,唐中宗知晓此事后,并未发怒,反而多次安排韦后与武三思幽会,如此“气度”,当真为少见。

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原因(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12)

安乐公主,是韦后在流放途中生下的,自幼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相比于其他兄弟姐妹的荣华富贵,她的童年要艰苦了许多。正因如此,唐中宗在即位后,对自己的这个女儿百般呵护,尽力弥补亏欠。在此宠溺下,养成了安乐公主嗜财嗜物、奢侈无度的脾性,同时,她不仅行事跋扈横行,且淫乐宫廷,这点与其母韦后倒是有些想象。

唐中宗懦弱无能,朝中大权逐渐落于韦后与安乐公主手中,原本帮助其复位的张柬之等人皆被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后效仿武则天,让其兄韦温执掌大权,意图扶植外戚势力,篡夺大唐王朝。景龙四年六月,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下毒,李显中毒去世 。

至此,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且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但不久,韬光养晦的李隆基,见时机已到,与姑姑太平公主密谋,先发制人发动政变。

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原因(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13)

景龙四年,李隆基发动政变,率军攻入宫中,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先后被杀,随后,李隆基清剿韦氏奸党,并迎其父李旦重新复位,即唐睿宗。先天元年,唐睿宗禅让皇位,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