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很早以前,这里住着一户人家, 夫妻二人靠卖青蛙包子为生。

一年, 一个山东商人陈老板来三原县做生意。

这天傍晚,他闲暇无事, 来到青龙河畔转悠,听见有人喊着“热包子,肉包子”的叫卖声 ,他走到跟前顺便买了几个,吃着吃着觉得味道很特殊,掰开一看, 忽然发现里面有个脚爪爪,他便问:“这是什么肉馅?”

卖包子的说:“是青蛙肉。”

商人吃惊地问: “一只青蛙能有多少肉?你每天得杀多少青蛙呀?”

“大约得杀千来只。”

“一天杀千数只 ,一年得杀多少呀!我的天哪!你这样杀生害命够残忍的了! 青蛙是益虫,怎么能这样做呢?”

卖包子的说:“客官, 你的话没错,可我们家境贫寒,生活困难,要搞别的生意没本钱。 这河里也怪,青蛙多的是,都游到河边来,正好捕捞,不用花啥钱。我们干这行也是出于无奈啊!”

商人说:“这样吧,你们以后不要再捕杀青蛙了,我给你们20两银子做本钱,去改作其他生意,好吗?”

夫妻俩眼睛一亮,心里划算开了,20两银子,得捕多少青蛙呀!于是,连忙说:“行,我们答应你!”

陈老板将银子交给卖包子的,又嘱附说:“青蛙是好动物,千万不要再去杀害这些小生灵!”

丈夫接过银子,说了声:“谢谢!”陈老板便离去了。

时间匆匆,转眼过去了3年。一天,陈老板从外边办事回来,适逢连日大雨,河水猛涨。他被堵在青龙河南岸,无法过江,再加天色已晚,只得在一家旅店里暂时住下,到第二天再设法过江回家。

谁想到这家旅店,就是那年陈老板给过20两银子的卖包子夫妇开的。他们靠那20两银子作本,先做点小生意,挣了些钱之后,又开了这家小旅店,生活过得挺不错。

青蛙告状的故事:民间故事青蛙告状(1)

今日见恩人陈老板上门,自然格外亲热,盛情款待。 夫妻俩忙办了一桌酒菜,把陈老板请上首席, 这个说你从早到晚四处奔跑,劳累大吃不好,今晚我们特意做了点好菜招待你,一定要敬你几杯;那个说,你心眼好,待人厚道,比自己的兄长还要好,也要敬你两杯。

就这样你一杯她一杯,把陈老板灌了个烂醉,然后搀扶他到房中去睡。

陈老板睡下后,夫妻俩心怀鬼胎,便合计开了。 老婆说:“这个姓陈的也怪,附近那么多旅馆,他不去住, 偏来咱们这小旅店住,这是为什么呢?”

丈夫说:“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这家伙十有八九是来要他那20 两银子的。”

“很有可能,要是连本带利一算,那可够咱们受的了。 ”

“这事咋办呢?你得拿个主意呀!”丈夫一时也想不出好主意,只是双眉紧锁,拼命吸烟。突然 ,他把烟灰一磕说:“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宰了他!既不要还他银子,还可以再从他身上捞一把。”

老婆似乎有些害怕,犹豫地说:“这……这行吗?人家曾给了我们银子,搭帮咱才开上这旅店,现在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不可忘恩负义,不能不讲良心呀!”

“良心?”丈夫说,“良心一斤值多少钱?人常说:‘爹有娘有还不如怀揣自有’,更何况我们与他并非沾亲带故,他是个外乡人,这里无亲无故,我们如在今天晚上收拾了他,人不知,鬼不觉,谁晓得?”经丈夫这么一说,妻子的心完全黑了。

就这样,这对心狠手辣的夫妻,在夜深人静的后半夜,偷偷地启开房门的锁,溜进陈老板的住房 ,趁他熟睡酣醉之机,像解决青蛙那样,残忍地一下将老板杀害了。 随后搬来一个磨子上扇,用铁链绑捆在死者身上, 一起丢进了青龙河死水潭里。

他们认为这事做得天衣无缝, 陈老板沉入河底永无出头之日。于是,夫妻俩照样开他们的旅店,照样高高兴兴地过日子,像是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又一年,京城一位大官来到三原,那位大官是三原县人,离家多年,这次皇上恩准他回乡睦亲,一路上前呼后拥, 自有一番威风。可当他的车马轿子来到青龙河边时, 竟被一大群青蛙拦住了去路,围得他们寸步难行 。

许多青蛙“呱呱呱”地叫个不休,任凭你怎么驱赶,它们不但不走, 反而越聚越多。

这使那大官更感吃惊,觉得事有蹊跷,便下得轿来, 对着青蛙说道:“你们围得我无法向前,是嫌我有啥弊端,还是你们有什么冤屈?”说毕,只见这群青蛙个个圆眼鼓起,忽闪忽闪,好像要流泪一样。

大官说:“如果有冤,你们前行,领我去看。”说来也怪, 大官的话音刚落,青蛙们便转身蹦到河边,“扑通扑通”全跳进河里, 不一会儿又聚集到河当中的水面上,“呱呱呱”,万蛙齐鸣,震耳欲聋。

大官见此情景,当即派人下水探个究竟。 不多时,下水者上来禀报,水下有一磨盘,磨盘上有一铁链,铁链上拴着一个人的尸骨。

当天晚上,大官又派人悄悄地将磨盘和尸骨打捞上来,抬到县衙大堂后面藏好。大官连夜想出了一条妙计。

第二天,县城四门及大街小巷都贴上了告示:“老爷大堂要修建,专门高价收买磨盘子底扇,随到随收随付款,望有磨盘的人家,都来出售,切莫错失良机。”榜文贴出后,惊动了千家万户,只见人来车往,大家纷纷把家里的石磨不管没用还是有用都搬来卖掉了。

开旅店的夫妻俩家里,恰好还有半面磨盘,正是底扇。他们听说县衡买磨盘,特跑去看个究竟。丈夫开始还做贼心虚,不敢去卖;后来,看到有那么多人卖磨扇,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老婆看到高价收购,见钱眼开,认为半面磨盘留在家里也没用,不如卖了;再说那事嘛,时间这么久了,哪能再出事。

如果不卖,别人看到这半面磨盘,反会生疑,也许会惹出麻烦来,卖了,就讨个干净,于是,两口子就毫无顾忌地抬着那半面磨扇到县衡去卖。

刚一抬进衙门,两个衙役便叫住他们说:“老爷叫你们把磨扇抬到后堂去。”两口子一听,脸上煞白,立刻意识到是不祥之兆。

原来,卖磨扇的夫妇不知道县衙买磨扇是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哪想到县衙每买一副磨扇都要拉到后堂和从河里捞上来的那扇磨盘对一对,看看是不是那副磨的底扇。就这样一天接一天地收到许多磨扇,都没对上,拿今日夫妻俩抬来的这块磨扇一对,正好相合,天衣无缝。

夫妻俩做梦也没想到,县衙正在等着这扇磨盘呢!于是夫妻俩被当场扣押,大官立即升堂,夫妻俩跪在地上,不断呼叫青天老爷饶命。大官将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刁民,为何害死良民,还不从实招来!”那夫妻俩自知事已败露,再无法抵赖,只好一五一十地招供了。

那夫妻俩恩将仇报,谋财害命,罪有应得,其下场可想而知,双双被斩首示众,自然大快人心。

再说县衙花银子收购来堆成小山似的不成套的磨扇又如何处置呢?这又叫那位大官挠开了头皮,左思右想,觉得事情的根源还因为青龙河上缺少一座桥,于是下令征集民工、匠人,用磨盘建起了一座石桥。大官亲笔题名为“龙桥”。

在龙桥峻工的那天,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典,官府百姓都来集会,把大桥两边挤得个水泄不通,又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成千上万的青蛙也聚集在桥下水面上,“呱呱呱欢叫不止,像是庆祝。

那位大官见状,激动不已,当场宣布:“从今以后,严禁捕杀青蛙。”于是“青蛙告状”的故事也就这样传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