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冰雪,在唐古拉山上消融。

小小的水珠,一滴、两滴、三滴,渐次“跳到”琴弦上。随后,源源不断的水珠滴落,化作涓涓细流,泠泠作响。

渐渐地,无数水珠陆续加入。万千细流汇成江,一路向东方奔腾。竞流的江水冲出峡谷,激石拍岸、势若游龙。

在大江尽头,巨浪不断涌来。江涛与海浪交织,喷溅出雪白的泡沫,共同发出天崩地裂般的咆哮。

终于,浩瀚烟波投入海洋的怀抱,然后风正、浪静、潮平……

每一滴水珠,都是一个音符。无数个音符,串起长江这一“宏伟乐章”。

伴随着琴弦跳动,江水从古琴中“流出”。要让这势若江河的波澜壮阔一气呵成,离不开雄浑的指力、娴熟的技艺和超然的琴风。而这些,王震皆有之。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动情吟唱(古韵新声话长江)(1)

王震,是古琴艺术(金陵琴派)传承人、南京市古琴演奏者协会副会长,一直致力于古琴艺术这项“非遗”的传承与推广。

提起古琴史上的知名古曲,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广陵散》《凤求凰》,以及伯牙鼓琴、子期听之的《高山流水》。“其实,《高山流水》在后来被分为《高山》《流水》两曲。”王震说,现在所弹的《流水》,已非最初的版本。如今的琴家,弹奏的多半是传自川派琴家张孔山的改编版本。

王震说:“张孔山是青城山的一个道士。他长期观察青城山、都江堰那边的流水、水势,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指法来表现水。”

志在流水,智者乐水。在现代曲中,也有一首《三峡船歌》展现长江的壮美。“这首曲子出自中央音乐学院古琴大师李祥霆,具有现代气息,气势上也比古曲更震撼。”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不同琴派的琴学观点和演奏风格也有所区别。百家争鸣,博采众长。

金陵琴派,是我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融南北琴风于一体,在节奏、指法和音乐意境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例如指法灵活细腻,演奏风格飘逸洒脱、跌宕起伏等。“清代琴家王坦,在他的《琴旨》中,将金陵琴派的弹奏艺术风格归纳为‘参序有节,抑扬有纪’。”王震介绍。

他学琴已有20多年,从金陵琴派入门,又兼收广陵派、梅庵派、川派、诸城派之所长。其实,他对古琴的喜爱,或许萌发得更早。

“小时候我看到电视剧《西游记》中,有一集说孙悟空去三星洞,寻求当年的授业恩师菩提老祖来医活人参果树。但他去了之后却发现,那里已经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当他失落地走出山门的时候,一段音乐响了起来。我当时非常受触动,哭了。”王震回忆道,当年的那段背景音乐的旋律、音色,就从那时起,一直被“封印”在自己的脑海中。

后来,长大后的王震在一次雅集上听到了金陵琴派琴家马杰的演奏。“听到琴声的那一瞬间,就把我‘封印’在脑海里的声音给‘解封’了!”他激动地说。

在系统学习古琴一年后,王震再次看到电视里播放《西游记》。在看到“孙悟空回三星洞”的情节时,“我一下子就听出来了,原来小时候打动我的那个声音就是古琴的声音”。他说,那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喜欢上古琴可能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动情吟唱(古韵新声话长江)(2)

痴迷于古琴的王震,后来创办了青衫琴社,从事古琴的教学与推广工作,寻觅和培养更多能感知古琴意境、能将心中意与琴中音完美契合的“知音”。

“和我当初学琴时相比,现在知道古琴的人多了很多,但如果与知道古筝、二胡、笛子的人数相比,还有不少差距。”王震认为,在今天,古琴艺术仍需要在大众中得到推广。“我希望未来有一天,当提起古琴时,大家也能一听‘古琴’这个词就知道它是什么,有着怎样的历史。”

“同时,培养专业人才也极为重要。”王震说,培养出高水平的弟子非常关键,要把核心的精神、精髓保护好、传承好。“对任何一项‘非遗’,我们都需要完整地、深度地去传承,传给一代又一代。”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动情吟唱(古韵新声话长江)(3)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 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

“长江大保护 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

策划 任松筠 田梅

统筹 孔德信

文字 丁叮

视频 高鑫

制图 郑玲玲 陶蓉

“后浪”工作室出品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动情吟唱(古韵新声话长江)(4)

编辑: 王娣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