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明

花都近二十年,发展速度惊人,仅是通过城区的道路建设、增多、变化,就有目共睹。此外,也可以从两边的绿化树的变化,看到今时不同往日,发展得迅猛。

今天,花都马路边的绿化树,丰富多彩,不再单一。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马路边的绿化树真的很单一,主要是马尾松、白千层、桉树。

比如新华路的绿化树,是白千层;比如建设北路的绿化树,是马尾松,比如芙蓉大道的绿化树,是桉树。

但现在,在这些马路上,已经看不到这些绿化树,是因为城市日新月异发展,可能觉得它们不太适合,于是把它们连根拔除,改种了新的树种,比如榕树、红棉树、紫荆、樟树等。

而在旧广花公路上,比如在东镜村委这一带的马路,我们还看到花都最早期的绿化树——马尾松的存在,还剩下为数不少的。

佛山哪里有一片杉林(街头的白千层马尾松)(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当这一带的改造提上发展日程,这旧广花公路上的马尾松,可能也会如新华路、建设北路、芙蓉大道的最早的绿化树一样,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面对花都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多情的人而言,在欢呼雀跃拥抱之时,在心底多少对往日的怀念,即念旧情愫。

比如对于新华路的白千层,建设北路的马尾松,在我去新华城区读初中及高中之时,这两条路是经常走的,路边的绿化树,见证了我的青葱岁月。

新华路的白千层,是1955年,花县县城从花山洛场搬迁到新华开始种植的,所以,如果从这个时间点计算,到它们在前几年在新华路彻底消失,白千层伴随着花都市民六十年左右。

它们在花甲之年,为了大局,牺牲了自我,退出了城区的绿化舞台。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它们曾经为新华绿化发展史所作出的贡献!

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八十年代前,不只是新华城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花都各地的绿化树基本上都是白千层、马尾松、桉树。因此,有心的话,我们在一些远离城区的旧马路,都看到这些老树的存在。

自1980年后,花都新种植的绿化树,不会再有马尾松、白千层、桉树,而是被各种各样的绿化树种取代,比如榕树(大叶榕、小叶榕)、紫荆树、红棉树、凤凰树、芒果树、白玉兰树、樟树、棕榈树等。而原来有着几十年树龄的马尾松、桉树、白千层,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被连根拨起。

比如在我的记忆中,我总是忘不了那条从今天的建设北路转入杨屋市场的那条杨赤线。因为那时候,这条路是我去爷爷的妹妹家(姑婆家)的必经之路,而且我的姨丈在杨屋旧市场卖猪肉。

而这条路留给我最深的记忆,是杨屋路段的那个长长的斜坡,是斜坡边成片的荔枝树,是路两边的水稻田,是路两边种植马尾松及桉树、那条幽深宁静没有人声鼎沸的杨屋路!

在前年,我在今天的明华市场附近,还看到为数不少的桉树,但现在,很遗憾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条路两边的桉树都被连根拨出了,路两边再没有绿化树的存在。

佛山哪里有一片杉林(街头的白千层马尾松)(2)

又如,几年前,芙蓉大道路两边还有很多桉树,但现在已经不见踪影了,因为芙蓉大道改造后,把桉树铲除,取而代之就是我们看到的境况,绿化树都是红棉树了。

当然了,如果有人怀旧及多情,对于曾经为花都的绿化作出贡献的白千层,在新华城区的这个地方,还是可以看到它们的存在。

比如在今天新华市场靠近旧中医院东侧的一条马路上,还有新华城区现存的两棵白千层树。

它们曾是新华城区的最重要的绿化树,曾遍布新华城区,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它们的众多兄弟姐妹,已经黯然落幕,退出了这块土地,被其它树种取代。

而仅存的这两棵,挺起身姿,永不服老,尽情展示生命的精彩及灿烂!

佛山哪里有一片杉林(街头的白千层马尾松)(3)

我一直认为,树也是一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树离不开关系。如百年老树的存在,为城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气色。

在新华城区,百年老树真是为数不多,真是有,也是城中村的古榕树。

如在天贵路和宝华路交汇处的交通路口,有一棵高大的老榕树,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因被田美村村民视为“保护神”,没有因阻碍交通而被连根拔除,得以幸存。

榕树枝繁叶茂,张开如一把巨伞,成为新华城区最为知名的榕树之一。

佛山哪里有一片杉林(街头的白千层马尾松)(4)

但作为绿化树的百年老树,据我所知,应该没有问题。比如在花都新华城区,近几十年,发展巨大,路两边的绿化树,常因为城市的发展、道路的建设等诸多原因,长大到一定时候,还离百年老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就被移走。这是很多绿化树的宿命,我觉得这是最值得遗憾的地方。

当然了,也在一个侧面上说明新华的发展日新月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