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周杰伦所代言的美特斯邦威和那个巨星时代一去不复返,快时尚行业在街头肉眼可见的闭店潮颓势之下,却催生出时代的新宠儿。
文 / Cindy
近日有消息传出,一家国内消费者不怎么熟悉的中国跨境快时尚公司,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已经超过行业巨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美国,这家中国公司开在德克萨斯州的限时快闪店,正迎来疯狂粉丝的排队大抢购。一位守在门口的保安说,3天内至少有20个人想要讨好他插队进店,有人出价20美元,甚至100美元。
更夸张的是,快闪店开门的第一天,一位紧张的男士选择在店门口向她的女友求婚,希望给她一个惊喜。他的未婚妻22岁,超爱这家公司,大约一个月会下两次单。
这家曾被中国投资人称为“中国最神秘的百亿美元公司”,就是总部位于南京的全球快时尚电商平台SHEIN(希音)。
尽管SHEIN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想要保持低调,闷声发大财,但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它的名字,还是不乏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
今年4月最新融资过后,SHEIN获近1000亿美元估值,身价大涨,去年8月该公司估值还是150亿美元。1000亿美元的最新估值,已经使SHEIN超过ZARA加上H&M,几乎是2个优衣库。ZARA母公司Indetix 市值约676亿美元,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市值约530亿美元,H&M市值约230亿美元。
SHEIN、H&M、Zara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变化 来源: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Apparel and Footwear Edition 2022
2022年上半年,SHEIN的销售额突破了160亿美元,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的这个数字是128.2欧元(约89亿美元),前者几乎接近后者的两倍。来自西班牙的ZARA创立于1975年,SHEIN仅用了10年时间,就超过了这家47年历史的大集团。
SHEIN的业绩增长伴随疫情而来,线下门店的闭店潮反而成就了它的线上销售暴涨。过去3年,其2020年GMV首超100亿美元,增速250%,2021年这个数字翻番,达到200亿美元。
它在移动APP下载量的表现,则直逼电商巨头亚马逊。Sensor Tower 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SHEIN在美国的下载量约为 680 万次,亚马逊下载量为 630 万次;而在平均月活用户上,尽管亚马逊是SHEIN的3倍,但2020年这一数据还是9倍,差距在缩小。
10年间,SHEIN从中国出发,业务遍布全球超150个国家和地区。从GMV占比看,美国和欧洲是SHEIN最大的两个市场,占比均在30%,其次则是中东的17%。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公司成立10年,创始人许仰天从未公开露面,投资人想投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接近许仰天的人曾透露,这位创始人生于1984年,来自山东淄博,本科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家境一般甚至有些不富裕。
在《2021胡润U40青年企业家榜》上,许仰天排名第三,个人财富达到400亿元,落后于排名第一的张一鸣,却领先于理想汽车、快手科技、元气森林、泡泡玛特等为市场所熟知品牌的创始人。
这更令SHEIN的突然崛起,带上些许靠勤奋致富、白手起家的经典成功学色彩。
有人说,SHEIN的成功很难复制。尽管有偶然性,但成功的公司都是相似的。从根本上讲,SHEIN从前端营销和后端供应链上,都快速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解决了“库存”这个容易拖后腿的快时尚行业心头大病。
这个时代的消费者,不仅既要又要,还要多快好省,SHEIN是怎么满足他们的呢?
后端供应链赶“快”
为了发现消费者的心头好,快速对他们的需求做出反应,SHEIN用的是“测试”大法,最大可能原价出货,减少库存积压。
首先,测试量要足够大。SHEIN的“小单快反”模式,每次只生产100件产品拿到市场上去试,卖得好的就加大生产规模。这不是SHEIN的首创,ZARA就是这么干的,不过它在西班牙当地最少生产500 件,但一般 1500、3000 件甚至更多。这意味着,SHEIN能测试更多款式,也就更有可能压中爆款。
其次,测试速度要足够快。以快时尚行业上新周期来看,优衣库是半年时间,ZARA最快14天,而SHEIN只需要7天。潮流易逝,没人要的商品就会沦为打折货,这一占比越高,说明公司对潮流的反应越慢。比如,H&M超三成商品打折出售,ZARA 这一比例仅15%。SHEIN上新速度够快,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打折积压货。
这样的做法是奏效的,中泰证券的研报数据提到,SHEIN每周上新SKU 4万-5万款,爆款率为50%,压中爆款的概率有一半。
但是要想实现这些,背后必须有强大的柔性供应链支持,不然都是白费功夫。SHEIN的幸运在于,不同于ZARA在西班牙带动了当地的供应商集群,中国市场本来就有现成的供应商集群,SHEIN只需把它们整合和调动起来,就已经赢了一半。
2015年,SHEIN开始在广州番禺打造属于自己的供应链体系。番禺南村镇本就是一个电商聚集区,以服饰代工业务为主,目前这一地区约有300-400家制衣厂均是SHEIN的核心供应商。
下单100件产品给供应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2014年,几乎没有工厂愿意接这么小的订单,“机器开机一次都不只这个成本,做就是亏。”此前国内尝试“小单快反”的公司也不在少数,但都没坚持下来。
SHEIN当时的做法是主动给工厂补贴,同时不拖欠货款。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规模效益,以及外部资本的注入支撑,不管怎么说,它就是做成了。
当然,庞大的供应商生态,还需要一套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来维系,才能提高效率。
计算机算法,取代了传统行业靠人完成的判断和沟通工作。在每个生产环节,“人”只需执行系统指令完成任务。比如,应用终端的工厂主和工人只需关心“备货下单数”,看见后台派单就可以开始工作了。至于这个数字怎么算出来的,他们不需要知道。
前端营销趁“早”
如果留意一下SHEIN上的产品模特,就会发现她们自带Ins网红风,这是一种出于“流量思维”的刻意而为。不同于传统时尚画风的这些图片,同时被用于Facebook、Instagram、Twitter、Pinterest 等社交平台的推广。
SHEIN独立站首页截图
早在SHEIN公司成立之初,它就是中国最早一批运用海外网红营销的公司。当时,SHEIN在一家名为“Lookbook.nu ”的服饰搭配网站上找网红,用免费衣服换流量、销售转化。比如,在网上找到200个网红后,每周为其提供一套衣服搭配,照片拍好后寄给美工团队精修,再发给网红们在社交网络分享。
提前试水网红营销并非偶然,许仰天在成立公司前做过 SEO(搜索引擎优化),负责外贸线上营销。可能是营销人的背景,让SHEIN在海外广告的投放上,不遗余力且喜欢尝新。
2016年,SHEIN的广告投放体量非常大,公司有一层的办公室都是广告优化师,用户定位也不需要非常精准,只需符合 “年龄”、“购物和时尚” 这两个标签。
除了付费广告,SHEIN还把精力花在运营 Facebook 、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同时与网红合作,为业务引流。
以Facebook为例,SHEIN根据“Lookbook.nu”上的热点,完成原创搭配和内容更新。SHEIN也抓住了图片社交网站Pinterest 的早期红利,2013年到2014年期间,Pinterest都是第一流量来源。因为Pinterest 用户主要是女性,更像小红书,也比较适合女装用户。
SHEIN在Pinterest上的模特图
这些做法在今天看来再正常不过,但在当时,都是非常大胆的尝试。不仅如此,公司创始人的SEO经验,也帮SHEIN在初期广告支出上省下了钱,这一投入约占总开支的15%-20%,比同时期的竞品Choies 约25-30%的支出要低。此外,独立站 自营模式,也让SHEIN的销售价格比第三方还低,获客成本也低于部分同行。
如果总结SHEIN在营销上的早期创新,一点在于使用精准营销,实现海量SKU与海量消费者之间的对应分类匹配。比如,在广告投放时,将每一款衣服投放给有需要的群体,针对消费者进行客户模型刻画以及分类,再反馈给生产端。
另一点在于使用社交营销,通过帮助网红成长,获得网红粉丝羊群效应的低成本流量。SHEIN赶上了网红商业化之前的营销机会,其2010年合作的一位网红最初只需30美元,到了2016 年则要价5万美元。
快时尚的新战场
当然,SHEIN也有它的烦心事。从涉嫌抄袭国外品牌设计,到被质疑供应链不透明,再到衣服质量差、不够绿色环保……
不过,这些都无法阻挡其主要客户群体——Z世代和千禧一代对SHEIN的“上瘾”。毕竟,很少人能抵抗低价的诱惑:一件衣服6美元、一条裙子12美元、一件外套不过30美元,正是“低价”策略拉拢了大批海外粉丝。
问题也在于“低价”,最擅长此策略的另一家千亿美金市值公司拼多多,最近也盯上了“跨境电商”这块蛋糕,两大公司即将开始“正面刚”。拼多多海外业务“Temu”将于9月16号开放售卖,SHEIN的团队和供应商已经相继遭到拼多多的挖角。
拼多多海外业务Temu APP首页截图
无论如何,快时尚的激烈战场早已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快时尚不是不行了,它只是以另一种不太容易感知的方式,让战事升级。
回到10年前,彼时正处于巅峰时期的美特斯邦威,它在国内服装市场的竞争对手,既有国产品牌以纯、森马,又有国际品牌H&M、ZARA、优衣库,后者刚刚加速布局。而那时的SHEIN,还在萌芽之中,市场上并没有它的一席之地。
风水轮流转,10年后,互联网改变了一切,快时尚品牌迎来闭店潮,疫情更使得这一切雪上加霜。
2021年底,曾经风光一时的美特斯邦威,门店还不如鼎盛时期2012年的三分之一多。而美特斯邦威当年的竞争对手当中,中国品牌以纯、森马早已成了“爷青回”,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国际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尤其是在中国疫情反复、充满不确定性的2022年。
今年6月,H&M关闭中国首店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截至2021年年底,该品牌在中国已有60家门店关停,占总门店数的12%。
7月,ZARA的三个姐妹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us同时关闭天猫旗舰店,彻底告别中国市场。2021年初,其母公司Inditex集团曾宣布,全面关闭旗下这三个品牌中国地区所有线下实体店,只保留线上渠道。
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2022财年中报显示,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益和经营溢利双双下降,公司在大中华区已暂时关闭133家门店。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刷短视频、看直播、APP网购,只需要一只手机,足不出户就能把想买的东西买到手。2020年全球疫情的暴发,也让类似的购物习惯在遥远的欧美和其他市场,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日常。
市场是跟着人走的,逛街的人少了,谁还愿意去快时尚门店买衣服,特别是不一定喜欢的衣服呢?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不要再为曾经熟悉的那些品牌成为“时代的眼泪”而感到惋惜了。SHEIN们的存在,正是在向这残酷的商业世界证明,直面问题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你不解决问题,就会成为问题本身。
主要参考文章:
《36氪独家|SHEIN上半年GMV猛增至160亿美金,即将与拼多多正面硬刚》,36氪
《揭秘 SheIn:中国最神秘百亿美元公司的崛起》,晚点LatePost
《拆解SHEIN:千亿美元“隐秘独角兽”如何让风投狂赚“千倍”》 ,环球老虎财经
《SHEIN唯快不破,许仰天极致精明》,21世纪商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