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症状,都是在胃镜检查时发现。息肉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早期无并发症时多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或黑便,呕血较为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十二指肠而出现肠梗阻,生长于贲门附近的息肉可有吞咽困难等症状。今天给大家带来10种方法消除胃息肉,其中一种不手术还能防复发,看看哪种适合你。

胃息肉会癌变这三个坑一定要绕过(10种方法消除胃息肉)(1)

一、10种方法消除胃息肉,其中一种不手术还能防复发:

1、活检钳钳除术:适用于较小的息肉(小于5 mm),钳除时根据息肉的大小来确定钳除的深度和宽度,尽可能一次性钳除,不宜过深、过浅或用力过猛,否则可能导致出血不止、穿孔。特点创面小,出血少,较为安全,息肉易复发;

2、氩气喷凝术(APC术):适用于较小的息肉(小于5 mm),创面小,出血少,安全;注意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术后息肉易复发;

3、热活检钳电凝钳除术:适用于较小的息肉(<5mm),息肉切除较彻底,出血少;注意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术后息肉易复发,术后创面较大时需钛夹夹闭,预防穿孔;

4、圈套器高频电切术:圈套器电凝切除一般适用于有蒂的息肉,注意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术后息肉易复发;

5、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较大的无蒂息肉或局部癌变息肉,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前病变(如重度不典型增生),消化道早期癌,大于2.5 cm的无蒂息肉。注意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术后息肉易复发;

6、内镜下剥离结扎术:适用于起源于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的肿瘤;不能开展ESD、STER、EFR的单位可行使用该法治疗上述肿瘤;出血、穿孔少,老年人、凝血功能不全、需一次处理多个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肿物、肿物位于小肠者可选用该法;费用少,经济困难者可选用该法;

7、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适用于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包括早期癌),一般要求病灶小于3cm,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作,3cm已不是一个严格的限制;此术技术要求高、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

8、内镜下肿物全层切除术:适用于肿物起源于固有肌层,尤其是起源于固有肌层突向浆膜下生长并与浆膜层紧密粘连的肿物;此术技术要求高、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

9、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适用于食管中下段及胃的黏膜下良性肿瘤(一般肿瘤直径要求<3cm),此术技术要求高、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

10、中医不手术消除息肉:相较于手术切除,通过药物消除息肉,不但能消掉息肉更能消掉息肉的病灶,来避免息肉的复发。胃息肉归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若有出血则属“血证”范畴。然《灵枢*水胀篇》曾提及:“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认为胃肠道息肉的病因病机,为寒客肠胃,气血壅塞。患者在查出肠胃息肉后,可用中药或中成药(息福欣),控制息肉发展,消除不适症状、抑制息肉,逐渐萎缩、使其消弭、再强肌体,最后避免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