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裁了,帮我留意下新的机会呀”——这大概是今年听到频率最高的话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40岁的营销人要转型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40岁的营销人要转型吗(品牌营销人的职场寒冬)

40岁的营销人要转型吗

“我被裁了,帮我留意下新的机会呀。”——这大概是今年听到频率最高的话了。

“哪儿还有啥新机会呀,都在缩减市场推广预算。”——这绝对是今年品牌营销人面临的共同困境。即便幸免被裁,预算也大幅减少。

更难的是,从大厂离开加入小公司的,无节操无底线是品牌营销人对小公司的一致评价——五险一金按最低基数交,工资试用期打八折;不仅如此,骗完经验就用各种手段把人逼走。

Tiffany遭遇了先被骗6个月的经验,然后以试用期没过为由被0成本辞退;Michael被骗了1个月的方案,方案做好后,老板就提出要把工资打五折——“促销都不敢这么玩儿啊”。可是,小公司的老板就敢这么干。

越来越难。Jeff已经做到CMO的岗位了,就在今年7月初,也被裁了。

先保证活着,然后再谈品牌营销

Candy还记得,2015年6月底,她服务的业务线忽然被升级为公司的战略级业务,于是下半年突然有了1个亿的市场公关预算。老板的要求是,除了不能投广告,其它形式的活动和传播,想怎么做都行。

于是,整个团队开始了每月策划一大的市场活动,每周策划一小的市场活动,同步跟上稿件传播的花钱模式。Candy记得自己做的最多的稿子是,配合某个市场活动,三天发了200篇稿子。“看稿改稿都要吐了,眼睛也要瞎了”Candy说。

至于这200篇稿子,到底有多大效果,没人考核。“反正公关公司和老板都高兴就行了”,公关公司赚到钱了,一篇篇稿子发到跟业务线的群里,烘托了大家战斗的气氛,Candy称之为“氛围稿”。

一年后,Candy服务的业务线被降级了,甚至成为了“关停并转”的对象,预算也随之没有了。业务线同学很多被开了,市场同学大部分都走了,公关同学还在,因为“要维护舆情,这大概是公关人唯一的优势点吧——最后被裁的岗”。

作为在品牌营销行业浸淫20年的老兵,Jeff有一个明显的感知,就是花钱纯做品牌的企业越来越少了。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老板可能不太在意对业务的转化,对品牌营销的考核重点是在知名度和美誉度上,但现在经济这么不好,老板就会在意每花一分钱都要有相应的回报。

举个例子,一个中等体量公司的品牌市场预算千万级,但可能公司的年收入现在都到不了千万了,哪儿还有钱去做品牌宣传市场推广?不是说品牌营销不重要,而是活着最重要,活都活不下去了还有心思去做品牌推广?先活着。

Jeff认为,纯做品牌的CMO应该向有商业变现能力的CMO转变,后者相对来说能力更综合也更受企业青睐。

今年是July做CMO的第10个年头,她最大的能力就是可以说服老板不对她的预算做数字转化考核。但是,July近几年不断受到销售的挑战,销售说公司的品牌认知度在客户群体很低,花那么多钱对于打单毫无帮助。July则认为是公司的产品不够好以及销售的客户关系不到位。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George曾是某大厂负责产品、运营、销售、市场的SVP,现在独立创业做CEO。在大厂时他曾手握很多预算,对市场和销售KPI的界限也划的很清晰,他始终认为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是助力销售的一张很好的王牌,虽然最终是为了销售转化,但是他不会对市场团队定销售转化的KPI。

ToB企业的品牌营销,中年人的归宿

被裁前,Jeff在某媒体平台担任CMO,负责该媒体平台的品牌传播和广告销售,整合媒体和政府的资源,为招商客户提供媒体报道和政府对接等综合服务,是一位有商业变现能力的CMO。

面对新机会的竞争时,Jeff认为有商业变现能力的CMO比纯品牌的CMO成功几率要大一倍。毕竟大环境不好,没有老板愿意再拿出一大笔钱做不计销售转化的回报了,但如果该CMO有销售的技能包,那么TA还是有机会再撬开一个新公司的门的。

再就业时,行业背景的连续性也尤为重要。Jeff说,职位越往高了走,对于行业经验反倒要求越高。假如你是互联网背景,你去做工业互联网,听上去都是互联网但其实差别极大,开会别人讲点儿专业的东西你都听不懂,你接下来怎么开展工作?

行业壁垒很深。包括ToB和ToC的套路也不一样,虽然都属于泛互联网。“我现在不可能跟年轻人去磕了,去研究在抖音、快手上带货这种走在ToC最前端的东西,等这阵儿风儿过了没准还有其它新的渠道,我这年纪肯定做不了了。”Jeff说。

34岁的Amanda在新媒体营销方面可谓是专家,这两年也明显感觉到了“创意乏力”,过往的创意“发电机”突然无法工作了。Amanda觉得不只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而是因为传播环境变了,人们的关注点已经变成了“明天我会不会失业”。Amanda在考虑看看ToB企业的市场活动岗的机会。

Jeff在待业求职的这两个月里,做化妆品、汽车、硬件、电池等行业的猎头都接触过他,他都婉拒了,“确实真不懂这些行业,不能只是为了有份工作就去聊,我目前在看SaaS、软件、教育这几个行业的机会。现在找工作确实很难,但再难也不能着急,也不能眼高手低。”

那会不会接受降职降薪呢?“其实就算我自己能接受,公司也不会接受,公司招一个曾经带过品牌、市场、公关、活动、销售、政府关系团队的CMO来单独负责一小块儿业务,老板也会觉得我不可能长久干啊。”Jeff说,“人有时候,最需要的是一个精气神儿,慢慢找。”

品牌营销人再就业的“被洗礼”

品牌营销人,或者说失业再就业的品牌营销人,大多有知名大厂的经历,曾经都是有预算有Vendor的甲方。Andy曾这样形容自己之前的工作“钱多活少有X标”。

但是,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Andy已从这家“钱多活少有X标”的公司离职,现在一家创业公司做名义上的市场总监——稿子自己亲自写,活动自己亲自策划并主持,活动传播总结自己写。为啥?因为团队就她一个人。

仍在“钱多活少有X标”公司工作的Linda也再也享受不到过去的待遇了,因为现在她也需要稿子自己写媒体自己维护,不仅如此,还要每天早8点晚10点跟老板开当日规划和总结会。

即便如此,大厂还是有大厂的好处,成熟完善的品牌营销体系,周围同事都是专业同频的。等你到了没成规模的公司时,这种感受会更加明显。“你身边的同事,哪怕是上下级,都是野路练出来的,都不专业。不仅如此,还难配合。人家也觉得自己很牛,完全不听你的,哪怕是你的下级。”这是Jeff从大厂离开后,在一家不太大型的公司的真实感受。

“大公司的体系在这里完全不适用,你得去找到一种跟这种野路子人的工作方式,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才能拿到一个成果。虽然这个成果的绝对值不能跟在大公司时比,但是从相对值来看,你创造了更大的价值。”Jeff觉得凡事都要辩证的看。“毕竟在大公司做事情,公司的势能、预算和资源,都是很好的,你想做出点儿成绩,相对来说比在小公司要容易很多。”

而且,现在没有一个地方是稳定的,BAT、TMD等大厂的稳定其实也是相对的。真正能让你稳定的是自己的沉淀、积累和实力,所以要不断成长,多去接触一些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如果说十几、二十岁没有很强的学习意愿,现在是被社会成长,要不断去接触新事物掌握新技能。

虽然很痛苦,但必须要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