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1922年春,张作霖命奉天省长兼财政厅长王永江筹办东北大学。原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改办为东北大学理工科,原文学专门学校(原奉天法政学堂)改办为东北大学文法科。校长由王永江兼任,学生480余人。文法科设中国文学系、英文学系、俄文学系、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理工科设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土木工学系,机械学系,并成立东北大学筹委会。

沈阳大学是所比较好的大学吗(东北大学沈阳最牛大学之历史沿革)(1)

沈阳大学是所比较好的大学吗(东北大学沈阳最牛大学之历史沿革)(2)

沈阳大学是所比较好的大学吗(东北大学沈阳最牛大学之历史沿革)(3)

共9张

东大早期历史图片

1923年4月19日,奉天省公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4月26日正式启用,东北大学宣告成立,时任奉天省省长王永江为首任校长。

1923年10月24日,东北大学正式开学。学校仿德国柏林大学设计,王永江校长亲题 “知行合一”为东北大学校训。在学校附近另开设东北大学工厂,占地200亩,供学生实习使用,聘留学德国归来的杨毓桢博士任厂长。刚刚诞生的东北大学已经开始运用现代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术文化。

1925年9月,理工大楼、教授住宅、学生宿舍及相应的附属设施竣工。校园内,理工科大白楼、化学馆、纺织馆、图书馆、大礼堂、实验室、汉卿南、北楼、教授住宅东西新村和当时亚洲最大的体育场鳞次栉比,建筑宏伟、壮丽辉煌。

1927年11月,奉天省省长刘尚清兼任东北大学校长,踵事增华,历有建设。

1928年8月16日,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过去两个多月,刚刚接替其父张作霖主持东北军政的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继任东北大学第三任校长,并提出了“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需要,谋求文化之发展”的办学宗旨,先后捐出其父留下的大部分遗产约180万银元,用于扩建校舍、高薪礼聘著名学者、购置国外先进实验设备、资送优秀学生出国。当时,学校设立了理、工、文、法、教育等较为齐全的学科,各学科学会迅速发展起来。文法科成立自治会、夏声社、社会科学研究社;工学院成立矿学会;理工预科成立英语研究会;理学院孙国封院长为促进科学进步,发起科学教育协进会。这一时期,英、法、美等国家的学者、专家纷至沓来,进驻东北大学讲学与交流。

1928年8月,结束欧洲旅行考察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应张学良校长邀请来东大,着手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1928年9月,由于张学良校长极力倡导男女同校,各科共50名女生走入东北大学校门。

1929年7月1日,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张学良校长向120名学生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学士学位。各系毕业成绩第一的学生还由学校选送英、美、德等国留学深造。同年秋,文法两院学生迁入北陵校区。张学良校长重金礼聘,广招良师,章士钊、梁漱溟、罗文干、冯祖荀、刘仙洲、黄侃、刘半农等一批名师执教东大。张学良校长对体育教育也异常重视,增聘体育教员,组织学生代表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

1929年,第14届华北运动会在东北大学举行,东大破8项全国纪录,夺得男子田径赛第一名。东大足球队、篮球队还远征日本进行比赛。东大学子以其强健的体魄驳斥了“东亚病夫”的谬论。

1930年秋,东北大学已发展成为设有6个学院24个系8个专修科,在校学生3000人,舍宇壮丽、设备先进,经费充裕,良师荟萃,学风淳穆的国内一流高等学府。

正当学校蓬勃发展之际,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一夜之间占领沈阳,东北大学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破坏的第一所大学。校舍被日军占领,设备图书损失殆尽,著名学者严重流失,学生流浪他乡,学校一夜之间变成流亡大学。全校师生悲愤已极,被迫走上流亡之路。10月,东北大学在北平勉强复课。

沈阳大学是所比较好的大学吗(东北大学沈阳最牛大学之历史沿革)(4)

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刘长春

1932年7月,张学良校长出资8000银元资助东北大学学生、百米全国纪录的保持者刘长春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7月30日,刘长春手执中国国旗阔步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成为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唯一运动员。

1933年,著名爱国人士冯庸创办的冯庸大学9个系全部并入东北大学。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市学生救国联合会组织发动了“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东北大学成为“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并在其后又举行了“一二·一六运动”示威游行。在学生抗日爱国运动中,东大师生冲破手持大刀的军警包围,孤军出动,从崇元观到西四北大街,再到东郊民巷。他们冒着严寒,一直坚持到夜晚,成为斗争中的主力和先锋。斗争中,东大学生中有四十多人被捕,张学良校长写信营救出被捕同学。“一二·九运动” 标志着中国知识青年爱国运动走向新的历史时期。

“一二·九”运动以后,华北局势危在旦夕。“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在北平各大学纷纷外迁。

1936年初,东北大学工学院率先迁往西安,成立西安分校。正在西安任职的张学良将军,筹资15万元,修建东北大学校舍,并在礼堂基石上题词:“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至 ‘九一八’ ,懆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告诫师生不忘复土还乡的责任。[7]

1936年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 周年之日,西安一万多青年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请愿游行,东北大学西安分校的学生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高呼:“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枪口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停止内战,打回老家去!” 等口号向临潼进发。张学良校长闻讯驱车赶上学生请愿队伍,告诉学生,“你们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前面已经有宪兵架上机枪,大家先回去,我保证一周之内给大家一个答复”。三天后的12月12日, “西安事变”爆发,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校长失去自由,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

1937年1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委臧启芳为东北大学代校长。在北平的东北大学南迁到河南开封。

1937年5月,东北大学改为“国立东北大学”。同年6月,学校全部迁到西安。[7]

1938年春,日军轰炸西安,东北大学被迫由陕入川。在四川三台,一批名师齐集东大,陆侃如、冯沅君、金毓黻、高亨、杨荣国、姚雪垠等先后在校任教。

1938年7月, 奉国民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并入东北大学。

1940年,著名学者金毓黻到东大筹备“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

1942年,南京政府教育部令:改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为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给予硕士学位,东大的研究生教育,由此发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东北大学六十位师生被授予烈士称号。

1946年2月,解放区也成立东北大学,张学良校长胞弟张学思任校长。校址初设本溪,后转迁丹东、梅河口、吉林,6月定址佳木斯市,解放前夕迁到长春。

1946年5月,国立东北大学师生从三台迁回沈阳,翌年2月在北陵原校址开学。

1948年6月,南京政府令国立东北大学再迁北平。

1949年,国立东北大学文、理和法商学院并入长春解放区东北大学,后定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国立东北大学医学院并入中国医科大学。国立东北大学农学院参与组建东北农学院,后发展为东北农业大学。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东北大学终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建国初期

1949年3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以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为基础建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隶属国家冶金工业部,校址设在沈阳南湖。

1950年4月,著名冶金专家靳树梁担任东北工学院院长,学生12936人,教师2428人。

1952年,全国范围进行高校院系调整,先后有清华大学、大连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和系,包括电机系、采矿系、冶金系、土木系、建筑系、市政类系(科)、外国语言系、金融系等并入东北工学院。同年,东北工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1952年8月,根据中央教育部及东北人民政府关于东北地区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的方案,东北工学院数学系被调整到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被调整到东北师范大学,化工系被调整到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由东北工学院长春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合并组成东北地质学院(后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14]。全国第三次院系调整时,东北工学院建筑系、土木系西迁西安,组建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953年末,东北工学院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大学期刊《科学研究资料》。

1955年初,东北工学院举行了中国第一次科学报告会。同年,学校召开了学生科学报告会,产生了中国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成立,院长靳树梁教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五十年代初,东北工学院徐灏教授即开始致力于疲劳强度设计领域的研究,八十年代初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疲劳设计专著《疲劳强度设计》,并于九十年代提出“Miner定理——干涉模型综合法”,首次阐述了“概率相对Miner定理”的概念,解决了国内外还未解决的随机载荷下可靠性设计问题。

沈阳大学是所比较好的大学吗(东北大学沈阳最牛大学之历史沿革)(5)

沈阳大学是所比较好的大学吗(东北大学沈阳最牛大学之历史沿革)(6)

沈阳大学是所比较好的大学吗(东北大学沈阳最牛大学之历史沿革)(7)

共10张

东大冬景

1957年,东北工学院谢绪恺教授的 《研究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新方法》,在第一届全国力学学术会议获大奖,并被编入《一般力学》大学教材,被命名 “谢绪恺判据” 。

1958年国庆前夕,东北工学院李华天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59年,东北工学院负责筹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此,东北工学院成立电子系,为建所培养人才。东北工学院郎世俊教授任系主任,负责主持建所工作。

1960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东北工学院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

1978年,学校重新恢复招收研究生。

改革开放后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沈阳大学是所比较好的大学吗(东北大学沈阳最牛大学之历史沿革)(8)

1993年聘请张学良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

1981年,东北工学院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东北工学院成为国家33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这是学校把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任务的里程碑,也是步入第一层次大学的重要标志。

1987年,东北工学院秦皇岛分院在秦皇岛设立并迅速得到发展,成为东北工学院的组成部分,毕业证、学生证和学生档案等统一署名“东北工学院”。

1989年,东北工学院创建中国大学第一个科学园,为高校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成生产力提供新鲜的经验。

1993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学校聘请张学良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秦皇岛分院随东北大学复名,更名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1996年,东北大学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秦皇岛分校也随之进入“211工程”行列,学校开始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

1998年,东北大学进入国家首批“985工程”大学行列,并划入教育部直属,秦皇岛分校也同步划入教育部直属。

2001年,东北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武汉大学的校园早期建筑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校园早期建筑——东北大学旧址今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东侧)。

2001年5月,东北大学科技园被首批认定为“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沈阳大学是所比较好的大学吗(东北大学沈阳最牛大学之历史沿革)(9)

沈阳大学是所比较好的大学吗(东北大学沈阳最牛大学之历史沿革)(10)

沈阳大学是所比较好的大学吗(东北大学沈阳最牛大学之历史沿革)(11)

共30张

东大南湖校区

2002年,在国家教育部首次对全国高校共有的12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名列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第九,管理工程学科名列第十五,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科名列第十八。

2002年1月23日,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三方签订重点共建东北大学协议。

2002年10月25日,东北大学顺利通过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论证。

2006年,秦皇岛分校开始承担“985工程”建设项目,并同步进入“985工程”全国重点大学。

2009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正式成为EMBA试办学院。

2012年4月,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续签继续重点共建东北大学协议。[16]

2014年1月,东北大学已经拥有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Engineering)学科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截至2018年7月)。

2017年9月,东北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