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刘邦建立汉朝后,在平定北方的匈奴时,御驾亲征在白登山差点儿被匈奴俘虏,这就是有名的白登之围,刘邦在白登解围后历史深深的刻下白登山的名称。

白登山是哪座山,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就是现在山西阳高的采凉山,采凉山还有两个名称:纥贞山、纥干山,这里用方言试着分析一下这两个名称的读音。

凉山话方言翻译 用方言解析采凉山两种名称的读音(1)

纥字有两个发音:he、ge,前者在介绍古代诗文中有关纥干山的读音标注为“he”,但“he贞”或“he干”是什么意思呢?我没有找到这两个名称的由来。如果把这两个名称放在采凉山所处的地理位置,语言环境,或许能得出一个简单答案。

纥字其实就是晋语“圪”字的另一个写法,晋语“圪”字有几种写法,如疙、仡、纥,发音都是“ge”,现代有关晋语的书籍涉及这个字时大多数采用“圪”字,纥贞、纥真可能就是晋语圪针的古代表音的书面用字,纥贞山的名称表示其山貌特征,意为有圪针的山,圪针在晋语分布的不同地区指酸枣、沙棘等具有针状尖刺植物的刺或整株或果实的专称或统称,

凉山话方言翻译 用方言解析采凉山两种名称的读音(2)

去年与大同网友沟通过,他们曾实地去过采凉山,山上确实有沙棘生长;酸枣、沙棘是北方常见植物,这样看称采凉山为圪针山也很贴切,实际生活中,用圪针命名地名并不鲜见,如叫圪针沟的地名有好几处,在朔州、洪洞移民历史中经常会提到这两地的两处圪针沟,呼和浩特现在还有几处以圪针沟命名的地名,同样,如果山坡有圪针则会被称圪针坡。

凉山话方言翻译 用方言解析采凉山两种名称的读音(3)

此外,圪针在有些地区写作葛针,发音上圪针的圪方言是入声,两者发音在古代可能是相同的。纥贞、圪针、葛针表达意思相同,发音相同,用字相异,这是很多方言用字的特点,即本字无法确定,出现多种同音字的现象,蒲松龄编写《日用俗字》的目的之一就是想把日常使用的俗字的本字确定下来,这其实也是很多方言研究者做的工作:确定方言词汇的用字本字。

那么,纥干山是什么意思呢?查阅了很多晋语书籍,没有看到圪干这个词,推测是圪针干枯后的山体特征,这与桑干河的命名法类似。在古代酷寒的雁北地区,圪针是重要的燃料物资,冬季砍伐干枯的圪针用于生火点灶做饭或取暖是很平常的事。可以想象一下,2200多年前,入夜,刘邦与将领们被围在白登山上,用圪针点燃收集来的枯树枝、枯树干,一边取暖,一边谋划着怎么冲出匈奴的重重包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