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姚南薰:中文姓名对美国华裔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北京6月26日电 题:姚南薰:中文姓名对美国华裔意味着什么?

作者 陈婧涵

姚柏南为什么改名(东西问姚南薰)(1)

在美国生活的华裔放弃自己原有的中文名、换用英文名能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吗?然而事实却是——这样的努力并不能带来积极的改变。新一代华裔逐渐认识到,饱含历史、文化的中文名是自己带在身上的“根”,是其文化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呼吁华裔用回自己的中文名,不少人也借此向种族歧视说不。

华裔美国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中文名?在美使用中文名会有哪些问题,如何才能让中文名更好地得到接纳?纽约美国华人博物馆馆长姚南薰(Nancy Yao Maasbach)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栏目专访,用自己和家人的亲身经历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

中新社记者:在美华裔通过将中文名改为英文名,是否可以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

姚南薰:融入美国社会有许多含义,比如更懂白人文化,比如保留自己的个性而不是被视作某一特定类型,或是被同化、获得尊重等。

比如我父亲,他的中文名是姚策,英文名是威廉·姚(William YAO),昵称是威利(Wille),一个很美国化的名字。我总会想父亲是如何在工作中交到那么多朋友的,或许是因为威利展现出的是一种熟悉感——每个人都知道威利这个名字,有个知名的棒球运动员也叫威利。那么美国人就会想,“他是不是喜欢这位棒球手,或许威利·姚这个人,他对棒球有一定的了解吧……”

但如果你告诉他们,你的中文名叫姚策,你知道外国人可能不会对Cè这个发音产生任何的熟悉感以及联想,他们只会想“什么是Cè?”。

但中文名一直深埋于我们心中。我虽出生在美国,但对于自己是先有的中文名这件事,感到很骄傲。我认为我首先是姚南薰。当懂中文的人听到我的中文名时,他们会问,“南薰,谁给你起的这个名字,那个人一定很有文化吧”。而与南薰相比,我的英文名Nancy是那么的普通。

姚柏南为什么改名(东西问姚南薰)(2)

资料图:美国纽约唐人街。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新社记者:看似简单的中文名,其实包含着一个人与家庭、历史和文化的关系,在美华人给孩子起中文名会有哪些讲究?

姚南薰:是否给孩子起中文名取决于很多因素。有人会认为给孩子起一个中文名很不错,但更重要的是该怎么去取这个中文名。如果同历史文化的关联不够紧密,那么为孩子取一个好的中文名会非常困难。甚至连我的母亲——她是学中国文学的,在为我的孩子们起中文名时都会觉得十分困难,最后她不得不反复修改,因为我母亲觉得她起的那些名字都不够好听。

华裔美国人中有一个很普遍的趋势,那就是我们会取一些和中文名读音相近的英文名。我母亲的中文名叫宫天霞,因此我父亲为她取了Tina这个英文名,因为他觉得Tina读起来与天霞(Tiānxiá)很像。我哥哥的中文名是姚杰美,所以我父亲叫他James,我叫姚南薰,所以父亲为我选了Nancy——就像把中文名和英文名结合在一起一样,这在美国华人当中很普遍。

姚柏南为什么改名(东西问姚南薰)(3)

资料图:费城顶好中文学校老师用象形图案教孩子们认识汉字。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新社记者:在电影《尚气与十环传奇》中,尚气的父亲说:“(中文)名字是神圣的。它们不仅将我们与自己联系在一起,还将我们与我们的先人联系在一起。”在美华裔如何看待自己的中文名?

姚南薰:这要看情况,因为很多华裔美国人,比如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他们是不知道自己的中文名的。能讲中文的华裔美国人并不是很多,他们很少去了解自己的中文名是怎么写的,或是如何组成的。

许多华裔美国人可能已经丢掉了中文,完全不懂中文的华裔美国人甚至记不住自己的中文名,这对他们来说很难。

我这一辈人里会说中文的,都是学习中文专业或是将其作为第二语言的,他们都会对我说:“南薰,你会说中文,这太让我惊讶了,你可是在美国出生的”。

中新社记者:名字是一个人最简单、最直接的文化符号。在美生活时保留并使用中文原名,与换用英文化的名字相比,会带来哪些不同?

姚南薰:我认为两种选择都有其优势,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如果华裔能保留原名,将能够让美国人更加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就像俄罗斯人,他们在美国生活时不会改变自己的本名,你能一下子认出俄罗斯人的名字,它们与常见的美国名字十分不同。这在字母语系中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还有日本人,他们也不会改名,因为日语本身是无声调的,所以用英文发音也不存在误读。这都给理解这些外语名字留下了空间。

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展示中文名的多样性。比如中文名中常用的“爱”“心”,这些都可以让外国人从知识的层面接纳。如果有一天,我们坚持用Xin来代表“心”,慢慢地美国人就会知道“Xin”在中文里代表的是“heart”。

还有一个例子——“大伟”。“大伟”常被用来对应英文名“David”,并且“大伟”这个名字还很有圣经意味,“大”和“伟”,代表“伟大”之意,这就很容易让美国人接受。

姚柏南为什么改名(东西问姚南薰)(4)

资料图:美国旧金山华埠街头。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中新社记者:作为身份认同行动的一部分,Z世代的华裔移民越来越趋向于在美使用自己的中文名,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中文名在美国会有更广泛的接受度?如何让中文名更好地得到接纳?

姚南薰:看到年轻一代想要保留自己的中文名字,我很受鼓舞。年轻一代华人都生长在更加富裕的环境中,他们更加自信,我想他们会问“为什么不能用我的中文名?为何不用?我是先有的中文名字”。但事实是,美国人很难准确发出一些中文名的读音,比如我名字当中的“薰”(Xūn),因此我们需要让中文名变得更容易让美国人接受。

如果中文名能有一个更系统化的发音体系,或许能给美国人带来一些我前面所说的“熟悉感”。如果中文名能让美国人觉得耳熟,那么他们就会开始想要去了解,了解一门不同的语言,了解其背后蕴含的文化,这就留下了更多接纳的空间。

目前通过拼音是最简单的方式。在全美各地的初、高中以及大学,都开设有通过拼音教授的中文课,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会接触到拼音系统。不过相比英文名,中文名要复杂得多,仅仅通过拼音是不够的,因为中文名不仅有读音,它们还是汉字。它们不像Tom,没有什么其他含义,只是一个英文名。我女儿的英文名是Evangeline,它是个教名,意思是传达好消息的使者,但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含义,美国人只会把它当做一个名字看待。但如果换做“大伟”这个常见的中文名,却是有其丰富的含义的。

尽管采用拼音可能更简单易行,但许多有中文名的亚裔美国人,他们并不是通过拼音系统学习的中文,比如来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的亚裔。来自这些亚洲国家的人,即使用的同一个中文名,但拼写出来却很不同。新加坡人的中文名是直接用字母拼写的,和粤语一样,这种拼读方式比拼音更容易让美国人接受。比如英文中有的“ch”这个音,它在新加坡华人的名字以及在大部分的粤语名字中同样会被拼写成“ch”,但在拼音中对应的拼写却是“qi”。同一个中文名在大陆、香港、台湾或是新加坡的拼写却是不同的,这会让美国人觉得迷惑,难以理解。

不过这并不是说我们必须要做出改变。如果我们为了让美国人理解而不断地去改,现状是不会改变的,但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中文名在美国很难被接受,最重要的是如何让美国人理解中文名。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让美国人了解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此外,传统媒体以及社交媒体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给美国人了解中文名提供更多的空间。(完)

受访者简介:

姚柏南为什么改名(东西问姚南薰)(5)

姚南薰(Nancy Yao Maasbach)自2015年起担任纽约美国华人博物馆(MOCA)馆长,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讲师,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西方学院文学学士。曾任雅礼协会总裁,该协会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非营利组织之一,致力于增进中美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