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叹人生短暂,大抵源于曹操。曹操在《短歌行》中吟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样表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苏轼在《赤壁赋》中则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如何对抗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给出最早的解决方案:“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司马迁选择了立言:“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曹操选择了立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王羲之似乎无解。李白无所适从:“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苏轼则在《赤壁赋》中用庄子的相对论和乐享清风明月来按摩躁动的心灵。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用伟岸的人格去对抗渺小的形体。

念奴娇过洞庭最欣赏哪一句(念奴娇过洞庭用伟岸的人格去对抗渺小的形体)(1)

我们来看这首词——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翻译出来就是: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

在这中秋将至的时点,

风平浪静不起漪涟。

湖水万顷如碧玉铺展,

驮着我一叶桨帆。

明月光辉四溅,

和银河一起倒影水面,

空灵清澄浑茫一片。

心中领会十分深远,

却不知如何描述美妙的体验。

应想起我被贬岭南有一年,

只有月光来陪伴,

像冰雪般纯洁是我的肝和胆。

短发稀疏衣衫单,

在这广阔浩淼的湖水平稳行船。

舀尽长江水有点甜,

盛在北斗中细品鉴,

万物做宾客由我来买单。

独自高歌拍打着船舷,

良辰美景恰好是今天夜晚!

这首词上阕描摹洞庭月色,下阕抒发诗人怀抱。读上阕,觉着诗人很渺小;读下阕,却发现诗人人格伟岸。那么,诗歌是怎样表现超凡的人格魅力呢?

“肝肺皆冰雪”采用比喻和直抒胸臆的写法,写出诗人光明磊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的人格;“稳泛沧浪空阔”之“稳”(细节)写出诗人虽在职任上被罢官而报国的志向依然坚定;“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采用夸张和直抒胸臆的写法,写出诗人博大的胸襟,热情的气质,以及物与民胞的仁爱之心;“扣弦独啸,不知今夕何夕”采用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写出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无限感慨。

深入探究,可以发现:“肝肺皆冰雪”并没有超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情志;“稳泛沧浪空阔”也不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更加执着;“扣弦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更化用前人典故,前者化用陶渊明的诗句“登东皋以舒啸”,后者化用《诗经》中的“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唯独“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为诗人独造,而想象奇崛,表意新颖,出人意表。

总之,诗人以伟岸的人格化解了生命的短暂和渺小,而使诗歌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