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英国Nature杂志刊登了卡尔·萨根为纪念科普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逝世而撰写的讣文,其中提到:“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我们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于同情。”这段话深刻阐释了科普书籍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记得春节期间知力君为大家推荐了10本科普好书,好多小伙伴们留言说10本太少不够看!知力君怎么会不满足你们呢!100分钟能读完的科普书单,拿走不谢!(排名不分先后)
《科学咖啡馆系列:给时光以生命·医生想跟你聊的健康微话》
作者:八爪 编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本书文章及部分插图的作者,是一群医学专业的博士和准博士。临床中他们发现,对于缺乏基本健康常识的患者来说,少言寡语抑或满口“医言医语”的医生,会造成病人的“似懂非懂”,引发医患矛盾。他们提笔写科普,是为练就科普的头脑,以便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学习与患者沟通,从而缓解医患关系。在这里,你不仅能找到文献考据严密、行文灵动活泼的科普文,还可以“揭开”医院的“窗帘”往里瞧,了解医患沟通的必要性和前景。作者致力于医学与健康资讯的活泼传播,以独到的视角为中国医疗工作者及大众提供全新的悦读体验。
在这本趣味盎然的小书里,荒野探险家徐仁修以自然观察者的好奇、疑惑和实地观察的精神记录了台湾自然界动物生态,借助优美的照片与简洁的文字描述了台湾大自然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美丽身影,以及动物在外形、颜色、身体结构和习性上的无穷奥妙。作者取材精简巧妙,以人道关怀的精神底蕴捕捉了日渐被文明喧嚣所埋没的众多生命影像,让我们在满怀惊喜地领略天地孕育万物的奇思巧技的同时进一步反思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学会谦卑、珍惜与感恩。
《漫画发明简史》
作者:(英)吉利·麦克里德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译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车轮是何时发明的?发明灯泡的想法基于什么?茶壶和快速火车有什么关系?本书告诉人们那些改变世界的重要发明,及由这些发明引出的新的发明。《漫画发明简史》用喜闻乐见的卡通形式告诉读者每项重要发明的细节:何时、何地、何人、何原因,以及这项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本书印有6个双折页,重点突出了6个主要的发明:镜片、蒸汽机、灯泡、内燃机、半导体和火药。从这些发明,读者可以发挥想象,这些重要发明会对未来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呢?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作者: (美) 丹尼尔•查莫维茨 刘夙(译)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将带你走进一个只有宁静心灵才能倾听的世界:植物会看、会闻、会触摸、有记忆、能定位。让我们体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活,吸引我们将其与人类的感觉相对比,结果发现我们与向日葵、橡树之间的共同点远远比我们以为的多得多。本书作者丹尼尔•查莫维茨是专业的植物学家,和部分介于科学和伪科学之间的身心灵图书不同,作者固守科学领域,引领读者在科学的范围内重新考量植物。
《时蔬小话》
作者: 阿蒙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本书是一本关于生活里的蔬菜知识的小集子。在日常生活,每天三餐都离不开的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最熟悉的食物之一。正因为我们对蔬菜们太熟悉了,却早已忽略了那些关于蔬菜的身世和趣闻。《时蔬小话》正是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风趣和温暖的故事,让大家对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有新的了解。它不是深奥的教科书,而是一部淡雅清爽的开胃蔬菜,为大家献上来自植物的问候。书中除了介绍蔬菜的基本起源以及分化过程外,还就蔬菜对应的人文典故、烹饪方法和博物记忆等方面做了介绍,使得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形象鲜明而清新。
《空想科学》(全6册)
作者: (日)柳田理科雄 谈璞 译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是第一套令人捧腹绝倒的科普读物!此书的重点是对各式动画、漫画、特技设定用真实科学去验证其可行性,如特摄怪兽不合理的体重设定,利用旋转突击的自灭巨大机器人必杀技,没效率又危险的空中合体。以科学理论检证耳熟能详的科学卡通漫画,结论绝对让你出乎意料,爆笑不止!
坐到巨大机器人魔神Z上,保证晕车!?
随着竹蜻蜓飞走的只有机器猫的头皮……?
奥特曼要想飞起来,得长得像比目鱼!?
体重两万吨的哥吉拉,一出生就被自己压死了!
巨大的怪兽会喷火肆虐,正义英雄能变身、变大,以超音速飞来,这些耳熟能详的情景,以科学角度来看,正确程度究竟如何?如果硬是要实现的话,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本书就是想要从现实科学的角度来进行讨论。
《群体性孤独: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作者::(美)雪莉·特克尔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群体性孤独》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的“电子土著”身上,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手机和智能电子玩具。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作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如果你想了解电子产品依赖症,并想摆脱它,看这本书没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