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建筑工地,你会想到什么?漫天灰尘,还是堆放如山的工程材料?近些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普及应用,传统的工地也在悄然发生着“质”的变化。

技术带来的不仅是直观的冲击,更重构着内在的运行体系,更安全、更高效也有了科技的抓手。

如今,走进碧桂园的智慧工地,AI视频监控、塔吊在线监测、扬尘监测等大数据应用已经被逐步推广。7月26日,碧桂园即将迎来第三个“安全生产日”,三年来紧抓安全生产,其中有哪些实践经验呢?

碧桂园智慧城市周边配套设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1)

智慧工地项目数据大屏

“先考试后搬砖”

安全教育无处不在

“哪个工作环境不适合电焊?”“选C,炎热潮湿。”在碧桂园凤凰湾工地休息区里,工友王工一边喝水,一边掏出手机连接WiFi,屏幕弹出了这个小测试题。

原来,工友们在登陆智慧工地WiFi前,需要答对5道安全生产相关的题目才能联网。项目管理方通过后台数据还可以看到工友易错的题目,后续再进行针对性讲解。

工友王工开玩笑说:“没想到来工地搬砖还要考试,天天讲、天天看,想不记住都难。”这样无处不在的安全教育,也让碧桂园的施工安全多了一份保障。

为保障施工安全,碧桂园对施工现场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人员进出施工现场必须通过互联网实名制门禁,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碧桂园《201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全集团进入施工工地人数约为50万人,其中43.6万人已经完成体检,占比 87.2%,因工人身体状况不佳累计劝退人数占比1.7%。

碧桂园也履行对承建商施工工人的健康及安全承诺,加大安全生产管理费用投入,开展安全与质量培训,如碧桂园沪苏区域2019年共组织专场培训15场,佛肇区域组织专场培训27场。

AI、大数据加持

让安全隐患无处可逃

当前,建筑工地的工人平均年龄不断上升,项目对工友的安全管理、健康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碧桂园的智慧工地大数据系统,让安全隐患无处可逃。

“智慧工地”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项目施工信息数据,实现工程可视化管理。对所有进场的工友,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汇总工友年龄、性别、工种、当天工作时长等关键信息,对劳动时间明显超长的工友发出提醒。

碧桂园智慧城市周边配套设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2)

AI智能算法自动识别的特定场景(示例)

工友突发疾病倒地、项目内突然起火、冒烟,有人非法入侵翻墙进入……工地上的异常情况都逃不过“智慧工地”的“法眼”。配合AI智能算法技术加持,“智慧工地”可以自动侦测14种安全隐患场景,实时发出警报。

此外,“智慧工地”的每一台塔吊都配备了“人脸识别”功能,可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非持证人员无法启动和操作。它们能实时监测大臂回转角、幅度、载重、高度、倾角等数据,对每次吊装超载实时监控,对塔机间碰撞提供实时预警,并自动制动控制,生产安全性得以提升。

根据碧桂园披露的《2019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截止2019年12月31日,碧桂园已逐步在54个项目推行“智慧工地”,通过运用大数据云、 劳务管理、绿色施工、工程巡检管理、AI 监控等十余个智能化系统多维度监督生产全过程,提升安全生产管控水平。

专人专岗管理

将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

2018年,碧桂园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在各个区域都设置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专人专岗对项目工程安全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截至2019年末,集团各区域安全经理已设置完毕,共有安全经理1901名。

碧桂园智慧城市周边配套设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3)

BIM智慧管理建模展示项目概况

有人称碧桂园工程项目的安全经理是“守夜人”,或是“安全领航人”。每天早上7点,在碧桂园凤凰湾凤雅苑项目担任安全员的谭柱新,便要开始6小时的工地安全巡逻,发现隐患及时拍照上传系统,督促相关班组进行整改。

除了工地检查外,制度和安全培训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防线。据介绍,每一个建筑项目有三个主要的核心参与者,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要做好安全生产,三个核心参与者都要各尽其责。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智慧工地”如今已逐步普及。而作为“智慧工地”的重要手段,建筑机器人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碧桂园为例,成立两年多的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目前已组建5大研究院,招募了3400多名研发人才,在研建筑机器人达50余款,其中近40款投放工地测试应用,并有10多款进入产品化阶段。

截至2020年7月,公司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2300多项,获授权近550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而这些,无疑将极大地推动地产行业在“智慧工地”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