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美国,正在经历一场大灾难。大萧条夺去了至少1500万人的工作,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徘徊在饥饿的边缘。大萧条期间,大约有8000万美国人不用靠政府救济就能活下去。

美国60年代的真实生活(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富裕家庭)(1)

1930年洛杉矶街头的绅士和淑女

并非所有的城市中产阶级都濒临破产,除了少数的富豪之外,也有很多富裕家庭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至少他们还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不用忍饥挨饿。那么,下面咱们就看看,20世纪30年代,这些富裕的美国家庭都是怎么生活的。


不能过膝盖的裙子和折边毡帽。

美国60年代的真实生活(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富裕家庭)(2)

穿长裙的家庭主妇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中产阶级并没有想象中开放,从衣着上我们就能看出来。成年女士的裙子最短只能到小腿,一旦膝盖以上的部位没有被遮盖住,就会引来周围人的指指点点,怀疑这名女士所从事的职业。

中产阶级的女士就算烫了卷发,出门也会戴上帽子,那时候的教育认为,女性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份,穿衣做事都要合乎规矩才行。所以,至少在穿着上,她们不会让自己显得太另类。她们不会在大街上抽烟,即便那时候女士抽烟也是很正常的。她们如果外出时需要补妆,也一定会选择私人房间或者女卫生间才行。

美国60年代的真实生活(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富裕家庭)(3)

失业者依然重视形象

外出工作的男人,着装出奇的一致,西装加上折边毡帽是标配,绝对没有人想要在款式或者颜色上标新立异。那个时候,不戴帽子走在街上的男性,会被认为毫无礼貌——有些男人哪怕已经破产,也必须戴上帽子才愿意出门。

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也必须注重自己的着装。女孩子穿的也是长裙,并且由母亲教导一些必要的礼仪。男孩子的标准衣着就是深色套装、针织的帽子,再加上系带靴(长大一些就是皮鞋)。

母亲是当时家庭的“检查员”,她会查看丈夫的西装有没有污渍或破损,也会在孩子上学前检查他们的穿着是否得体。在当时,富裕家庭的孩子去上学,也同样不会穿的很另类。

所以,如果你查看那个时代的照片,或者反映那个时代的电影,就会发现中产阶级的衣着并没有太多花样,就算是爱美的女士,似乎在穿衣上也很保守。


真正的“冰箱”和妻子的搓衣板。

美国60年代的真实生活(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富裕家庭)(4)

昂贵的家用空调广告

如果说中产阶级相对“保守”的穿着是为了更好的融入社会,毕竟那时候人们不喜欢另类。那么,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就只能受到时代的限制了。当时,大多数的家用电器都没有普及开来,就算是富裕家庭也要尽量自己动手。

寒冷的冬天,人们普遍使用手工加煤的火炉取暖,煤炭则由专人送到家门口。冰箱是真正的“冰箱”,不用电,就是一个装冰的箱子。卖冰人会把冰块送到每家每户,妻子会在窗口写上需要的冰的数量,等待送上门就行。

那个时代的电动洗衣机还没有非常普及,很多家庭依然手洗衣服,搓衣板就成了必需品。妻子洗完衣服之后,就会用加热的烙铁熨烫它们。孩子们想喝橙汁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买回来橙子,然后使劲在榨汁器上挤压……

大量的家用电器普及之前,家庭主妇是非常辛苦的。一些非常富裕的家庭当然可以请保姆,但是大萧条时期的中产阶级也不会太奢侈,妻子们还是亲自完成家庭的清洁工作。从洗衣服到打扫卫生,从做饭到刷碗,很多人都是亲力亲为。

美国60年代的真实生活(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富裕家庭)(5)

收音机在美国家庭非常重要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家庭,最重要的家用电器是收音机。几乎每个家庭的客厅中,都要摆放收音机,富裕家庭可以选择“豪华版”的收音机。诸如福克斯广播电台、纽约广播电台之类的公司,会把每天的节目单印在报纸上,方便人们查阅。

白天的时候,丈夫去上班,妻子在家可以收听一些娱乐性的连续剧。晚饭后,新闻、综艺节目和喜剧成了主角,适合一家人同时收听。与此同时,在孩子们放学之后的一些时间段,还有一些儿童节目。

当时的美国家庭,晚饭后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围坐在一起收听电台,这是他们获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方式。1938年,年轻的奥逊·威尔斯就通过电台献出了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颇为纪实的手法让很多美国人相信确有其事,造成了巨大的混乱……


杂货店的可乐和周末的兜风。

美国60年代的真实生活(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富裕家庭)(6)

一家人开车兜风的广告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幸运的生活在大萧条时期不受影响的家庭中,还是有很多乐趣的。从衣着穿戴我们就能看出来,当时的美国中产阶级相对“保守”,对孩子的教育自然也非常重视。

大多数的中产阶级母亲,都会非常用心的教导孩子们。和现在经常反抗父母的孩子相比,那时候的青少年显然要乖很多,他们很少和父母产生冲突,也不会随意对别人说起家庭中的矛盾。孩子们很早就接受“独立性”的教育,所以他们大多数都会自己赚零花钱。帮助别人修剪草坪或者铲雪,都能赚到钱,虽然不多,但对于当时的孩子够用了。

他们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跑到杂货店购买糖果、冰激凌或者是可乐,当然,也可以买一些小玩具。

孩子们的另一个乐趣,就是周末能和父母一起去兜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喜欢开车外出,尤其是一家人外出游玩。大萧条时期,很多中产家庭收入下降,父母们也就减少了逛街购物的时间,更多的陪伴孩子——于是,周末外出越来越频繁。

到了夏天,稍微富裕的家庭,父母们为了避免孩子染上脊髓灰质炎,会把他们送到童子军或者夏令营,让他们在野外度过一段时间。那些待在家中的孩子,父母也会尽量让他们少出门,很多人甚至会主动戴上口罩才外出。

在家中,孩子们也有很多可以玩的,比如拼图、跳棋、桥牌或者其他室内游戏,有些是父母也参与进来的。

虽然没有电脑游戏和网络,但是那时候的孩子们并不枯燥,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乐趣反而更多。


那个时代的美国人,还并不热衷于“搅和世界”。

美国60年代的真实生活(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富裕家庭)(7)

美国家庭晚餐

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家庭,都在培养守规矩的孩子。这一点,哪怕学校的教育中也能看出来,当时美国的公民教科书上有这么一段话:“学不会顺从的孩子,一生都会吃亏。如果在家不服从,即使他参加选举,选出了制定法律的人,也不可能遵守国家的法律……”孩子们被教育的要顺从听话,而不是追求自由。

当时的很多美国学校甚至都不告诉孩子们关于苏联的事情,他们不关心遥远东方的变化,甚至对欧洲的事情也没什么兴趣。富裕的中产阶级所关心的,是大萧条还会持续多久,失业会不会轮到自己,警察能不能把流浪者阻挡在城市之外……

家庭主妇同样不关心外界的事情,她们每天要面对很多推销员,这些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她们要考虑丈夫的收入,同时挑选那些看起来确实能帮助家人的产品,比如洗涤产品和除臭剂。

20世纪30年代,美国那些没在大萧条中失业的中产阶级,不用为饿肚子担心,过着相对“奢侈”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展现了美国那个特殊的时代,最“稳定”的一个阶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