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萧条时期情况(从棚户区到救济粥)(1)

【图1】1930年大萧条期间,由芝加哥黑帮大佬阿尔·卡彭为饥民和无家可归者开设了一间“救济厨房”。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蓬勃发展。以抽烟、喝酒和穿短裙为代表的爵士乐时代向美国农村的传统价值观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普通美国百姓忙着购买汽车和家用电器,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投机,梦想着一夜之间就能够发财致富。不过,这些家电都是赊购的。尽管企业从机械化生产中获得了65%的巨大收益,但工人的平均工资只增长了8%。

美国大萧条时期情况(从棚户区到救济粥)(2)

【图2】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每日鹰报》头版头条的报道:《华尔街在恐慌中崩溃》。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财富差距日益扩大,全国0.1%的人口,赚取了全社会42%的收入。个人的债务不断增加,持续的社会生产无以为继。

美国大萧条时期情况(从棚户区到救济粥)(3)

【图3】大萧条时期,几个流浪汉坐在一辆挂在路边的货车上,其他人则躺在他们身后的阴凉处。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市崩盘,美国大萧条爆发,这是现代工业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崩溃。它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从1929年底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银行破产和企业倒闭,超过1500万美国人失去了工作,失业人口数量占据了当时社会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四分之一。

美国大萧条时期情况(从棚户区到救济粥)(4)

【图4】大萧条时期,美国密苏里州新马德里60号公路沿线的农民都成了无家可归者。

时任总统赫伯特·胡佛低估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称其为“我们国家生活中短暂的事件”,并向美国人保证,这场危机将在60天内结束。胡佛是个人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他认为联邦政府不应该救济贫困人口。

美国大萧条时期情况(从棚户区到救济粥)(5)

【图5】20世纪30年代,一群男人和一个男孩站在棚户区的棚屋外。

由于专注于帮助企业和银行融资的涓滴经济计划,胡佛遇到了来自企业高管的阻力,他们更倾向于裁员。许多人将大萧条归咎于胡佛。美国人民想尽办法来嘲笑他。人们把一个被翻了个底朝天的空口袋称之为“胡佛旗”。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来的破旧棚户区被称为“胡佛村”。

美国大萧条时期情况(从棚户区到救济粥)(6)

【图6】1934年1月30日,救济军的救济厨房在发放免费汤,受到了饥民的热烈欢迎。

当时纽约富有的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向美国人民提出了“新政”,并以此为竞选口号,在1932年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胡佛,当选为美国新一任总统。上任之后,他迅速采取行动应对大萧条,宣布了为期四天的银行休假。在此期间,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救助法案》,以稳定银行体系。在他执政的头100天,罗斯福为他的新政补救措施奠定了基础,将国家从绝望的深渊中拯救出来。

美国大萧条时期情况(从棚户区到救济粥)(7)

【图7】大萧条时期,华盛顿附近的一个棚户村。

新政项目创造了一个自由的政治联盟,团结了工会、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一些农民和其他接受政府救济的人,以及知识分子。大萧条带来的苦难深深地影响了美国人。由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态度是成功是挣来的,因此失败是应得的。大萧条带来的失业引起了人们的自责和对自我的怀疑。男性比女性在心理上受到的打击更大。因为男人要养家糊口,他们认为,不得不去寻求帮助是一种耻辱。

美国大萧条时期情况(从棚户区到救济粥)(8)

【图8】大萧条时期,北卡罗来纳州,一户非裔美国家庭站在自己破旧的木屋前。

尽管一些人认为在许多男性失业的情况下不应该给女性工作,但在大萧条期间,女性工作的比例略有上升。传统上,女性在教育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发展得益于新政。孩子们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有些孩子甚至在父母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找到了工作。由于经历了大萧条,一些人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另一些人决心为自己创造舒适的生活。

美国大萧条时期情况(从棚户区到救济粥)(9)

【图9】大萧条期间,在加州帝王谷,一个墨西哥农民抱着孩子,站在自己的破旧的棚屋前,身后是一片被冷冻的豌豆田。

非裔美国人比白人遭受的痛苦更大,因为他们的工作经常被白人抢走。1930年,50%的黑人失业。埃莉诺·罗斯福支持黑人权利,新政项目禁止歧视。然而,在南方,歧视仍在继续,因此,在大萧条时期,大量的黑人选民从共和党转向了民主党。大萧条和罗斯福的新政永远地改变了美国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人们开始期望政府参与经济管理,并负责照顾穷人的生活。

美国大萧条时期情况(从棚户区到救济粥)(10)

【图10】在大萧条时期,无家可归者聚集在辛辛那提州的一个公共的睡眠区里。

如今,美国社会再次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美国在2020年4月的失业率攀升到了14.7%,这是大萧条以来的历史最高点。他们能成功度过此次危机吗?(文/世界历史那点儿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