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里我们说过皇帝朱棣用一招殿堂级别的老赖行为彻底地死了汉王朱高煦争太子位的心,汉王表面上是服了,当众臣的面跪叩了太子金安,也就是向全天下表态,我不跟你争太子了,送我也不要了。

大明风华中汉王历史上怎么死的(起底汉王发动兵变的真实原因)(1)

汉王就这样怂了?不,他只是有了更高的追求,不让我做太子是吗?行,那我做皇帝总可以吧?跟了皇帝朱棣这么久,从靖难之变一路走来,至少能让他明白一件事,就是,皇帝的位置,也是可以抢的嘛……于是他就装病,不去云南做藩王,也不交兵符,也做起老赖来,这……算是现学现用吧


大明风华中汉王历史上怎么死的(起底汉王发动兵变的真实原因)(2)

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就提出疑问了,去做的藩王不好吗?至少是个王嘛,只比帝低一个级别,有身份有地位还有封地,这不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搞兵变这种惊险刺激又容易掉脑袋的事情呢?

有这个疑问说明你对明朝的藩王制度不甚了解,要看懂汉王兵变的原因,我们就要先看懂明朝的藩王制度:


大明风华中汉王历史上怎么死的(起底汉王发动兵变的真实原因)(3)

据明史记载:“初,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从穷人白手起家做到皇帝的,没有什么背景,就是一个穷人,而且还穷到没饭吃,最穷的时候靠剃个光头去凤阳皇觉寺跑龙套混盒饭才没被饿死,所以他当上皇帝后,出于之前对贫穷和饥饿的恐惧,他定下了一个宗室制度,好让他的子孙后代都能有口饭吃,这个制度简单地来说就是把自己的儿子都封到各地做藩王,他们不用做官,不经商,朝廷负责养着他们,还有他们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并且可以有“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遇外敌入侵时,藩王可以统领封地一切事务,起兵反抗,国家有难时,还可以起兵“清君侧”,这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初给藩王定下的待遇,如果是这样的话,汉王朱高煦肯定头也不回地跑去他的领地就藩去了,但是,凡事就怕这个但是啊

但是,朱棣起兵造反成功上位后,明太祖前面定的制度就被他拿来改了,首先“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这条就被删除了,开什么玩笑,朱棣就是靠着这条起兵造反的,留着它好让别的人有样学样吗?其次,取消了藩王抗敌的责任与权力,同时削减了中央财政对藩王的财政补贴,史料记载是削了一半,也就是说从此藩王手里的银子要一两掰成二两来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还规定了藩王不准无召进京,不准私自出封地,你想旅游一下或者去远一点的探亲访友啊什么的,要打报告,朝廷批准了才行,你看,兵没有了,钱少了,连行动也受限了,这就是变相圈禁嘛,哪是封王啊?


大明风华中汉王历史上怎么死的(起底汉王发动兵变的真实原因)(4)

汉王朱高煦随父征战多年,战功赫赫,到头来得到的是这样的待遇,被赶去穷乡僻壤的云南当猪一样圈养,心里肯定不平衡啊,所以真正令汉王朱高煦发起兵变的原因,是当时藩王政策的改变!

但是在一个靠兵变起家的皇帝眼皮底下搞兵变,是不是有点……不太专业啊。。。


大明风华中汉王历史上怎么死的(起底汉王发动兵变的真实原因)(5)

果不其然,这场兵变在还没有开始变的时候就被朱棣摁下去了。其实朱棣也没打算要杀他们哥两个,要不然也不会在他们“反迹未露“前就把火苗摁下去,如果真想杀他们,完全可以像《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王莽那样,设好套子等你来,躺在椅子上看你表演,具体为什么没杀,有许多因素,新朝刚立啊,外乱未平啊,人心未顺啊,等等等等,但是众多的因素里面绝对不会有一条是因为他俩是自己的儿子,自古一朝君臣无父子!


大明风华中汉王历史上怎么死的(起底汉王发动兵变的真实原因)(6)

历史上记载的汉王是在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时再次起兵造反,看来他是真正遗传到了他爹这方面的强大基因,生命不息,造反不止。他多次赖在京城不去就藩,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引起了成祖朱棣的愤怒,强制安排到了山东的一块叫乐安的小封地上。他就在那里一直暗暗地准备着,他知道自己是怎么样也搞不过成祖朱棣的了,但是他还年轻,于是他就慢慢地熬着,熬死了他爹成祖朱棣,又熬死了他哥哥明仁宗朱高炽,直到他侄子宣宗朱瞻基登基后,他认为时机到了,于是起兵谋反,打算像当年他老爹教育朱允炆那样教育一下他的这个侄子,但是结果他败了,败后朱瞻基也没想杀他,只是把他软禁起来,但是他自己作死,某日,朱瞻基去看他。朱高煦居然敢伸脚趁不注意的时候绊了朱瞻基个狗吃屎。朱瞻基一火,赏了他个铜缸桑拿,用三百斤重的铜缸盖住他,外面堆上一层厚厚的炭,活活烧死。

”上欲往视,左右止之不听,及至熟视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仆地,左右亟扶起,亟命壮士舁铜缸覆之,缸约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项负之辄动,积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时火炽铜熔,庶人死,诸子并死。“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找史料看一下--《国朝献徵录》.卷二.汉庶人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