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绅,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但说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连小学生都知道了没错,今天说的便是本诗的作者,我们看他如何从一个悯农的诗人,变成一个人品恶劣的官场混子,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为什么锄禾日当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为什么锄禾日当午(锄禾日当午作者)

为什么锄禾日当午

说起李绅,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但说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连小学生都知道了。没错,今天说的便是本诗的作者,我们看他如何从一个悯农的诗人,变成一个人品恶劣的官场混子。

想必大家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耳熟能详了,但是本诗的作者你又了解多少呢?一位体恤百姓的善人?一代功成的宰相?其实不然,写出这首脍炙人口诗词的李绅,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不仅过着“渐次豪奢”生活,而且品行不端,压榨百姓。

李绅,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李绅幼年时丧父,由其母亲教以经义,当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时,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可见年少时的李绅心性还是不错的。

可是当李绅高中进士之后,从国子助教任职开始,在仕途上崛起的同时,他的生活也日渐奢靡。李绅喜欢吃一种特别的东西——鸡舌,吃一顿饭需要宰杀上百只活鸡!真是一顿饭糜耗百贯,可见李绅的铺张浪费,奢侈生活!真的很难将《悯农》作者和他联系到一起。

当时唐代高官都有豢养家妓的不好良风俗,而李绅在家妓的数量上比较出名的。写《陋室铭》的刘禹锡当年出任苏州刺史,李绅邀请他吃饭,席间刘禹锡有中意一个家妓,写下了《赠李司空妓》的绝句,“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的出处),恰好佐证了李绅的花天酒地、迷乱豪奢。 又有《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可见李绅的小人之心。

李绅担任淮南节度使的时候,因为为官暴虐,收取苛捐杂税,对待老百姓严刑峻法,导致当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逃离家乡。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渡过淮河与长江,往外地谋求生计。有官员向他汇报此事,但是李绅丝毫不觉得有问题,他非常淡定的跟属下说:“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那些颗粒饱满的就会留下来,而秕糠就会随风飘走,以后这种事情不必来报。”

以上种种佐证都体现了李绅是一个酷吏,大中元年唐宣宗即位后,虽然这时李绅虽已去世,但按照唐朝的规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正是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历史是公正的,恶事做多了,终会受到历法度的制裁,这样一位被誉为悯农的诗人,想不到另一面让人唾弃!诗还是可以看看的,人就不能“以诗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