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白毛女》讲述了在华北一个偏僻的农村,佃户杨白劳的女儿喜儿和青年农民王大春相爱。恶霸地主黄世仁想霸占喜儿,在除夕之夜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被逼喝下卤水自杀。喜儿被抢进黄家,被黄世仁奸污。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喜儿也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出黄家,途中生下一小孩,随后,她独自逃进深山。由于长时间不见天日的非人生活以及缺乏营养,喜儿的头发变白了,于是村中传说出现了白毛仙姑。两年后,大春随部队回到家乡,领导农民闹翻身。地主利用白毛仙姑的传说,阻挠农民的翻身斗争。为了破除迷信,大春来到深山,找到了白毛仙姑,发现原来就是当年的喜儿。白毛仙姑的秘密揭穿后,农民们清算了恶霸地主黄世仁的罪行,喜儿也伸了冤报了仇。喜儿回到村中参加劳动,头发又变黑了,与大春结婚后,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电影《白毛女》海报
1949年,正在因静脉曲张住院治疗的导演王滨接到中央电影局局长袁牧之的一封信,谈了让他拍摄电影《白毛女》的事。
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王滨理解袁牧之把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以配合土改运动的良苦用心。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灵感源于李满天(原名李春芳)所编写的"白毛仙姑"的传说。那么"白毛仙姑"的传说是怎么来的呢?通过查阅《白毛女》的创作过程得知,李春芳编写的《白毛仙姑》最早的灵感源自于《列仙传》。在这部书中,讲述了一个白发的仙女,是为躲避秦国暴政而逃往深山的。后来在晋察冀某地,当地人传说,有个“白毛仙姑”,白发白身,通体雪白,晚间经常在山峦间奔驰。村民们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给仙姑上供。据说很灵验,过一夜供品就没了。乡亲们很惊恐,纷纷上庙求拜。谁知,越闹越大,直接影响到生产。
武委会主任不信此事,就和一个年轻小伙子,拿着枪埋伏在神庙附近。果然,半夜一个人到了神庙中拿贡品。武委会主任大喝一声,那人转身就逃。武委会主任紧追不舍,来到一个山洞里,发现了蜷缩在山岩下的白毛女人。 在武委会主任的逼问下,她才说出了情由。这是一个佃农的女儿。她父亲被地主逼迫以女儿顶租还债。不得不到地主家,地主家待她很不好。女孩子长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还遭受地主儿子奸污,又被地主婆毒打,不堪凌辱的她,逃出地主家,躲到山洞栖身,只能在晚上偷拿贡品为生。因为不见光线,加之没有食盐,身上长出白毛。武委会主任很震惊,打发青年回村报信,全村震动。白毛女人逃到山上已经八九年了,不知时间变化,更不知成立了抗日政府。下山后,她在妇救会控诉了地主的罪行,政府镇压了恶霸地主,人们对白毛女的遭遇非常同情,给她各种学习机会。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白毛女逐渐适应了新生活,进步很快,后来还当了妇救会主任。
尽管在小说中喜儿担任了妇救会主任,但李满天觉得这样还不能让人们认识旧社会的悲惨,无法动员起更多的民众参加抗战,建设敌后根据地。他想动员更多的人为抗战出力,就把《白毛女人》的小说稿寄给了在延安的周扬。《白毛仙姑》这个故事,当在太行山地区流传的很广。 后来还有几个版本的传说,使传说的故事更加丰满、更加离奇。
传说故事一:有一个贫苦农家姑娘,十七岁时被恶霸地主看中,以讨债为名抢去并奸污了她。因忍受不了地主和地主婆的凌辱,她逃进大山深处,住山洞,吃野菜和野果,多年的非人生活使她长长的头发变得雪白,被不明真相的当地百姓误当成"白毛仙姑"后来被八路军救出……。
传说故事二:恶地主是借口老婆不能生儿育女而奸污了年轻的丫头,许诺若要生了男孩就纳丫头为妾,可丫头偏偏生了个女孩,被恶地主赶出门,她只好钻进大山里,因为长期无盐吃长了一头白发,后来八路军从那里经过把她救出,并和一干部结了婚,头发渐渐也变黑了。
传说故事三:河北省阜平县黄家沟,小地主黄世仁和老地主黄大徳都对喜儿有心思,明争暗斗,争风吃醋。一次为争使唤喜儿,老地主用烟杆打小地主黄世仁时,被正用刀切梨的小地主黄世仁顺手一挡,不偏不倚,一刀砍在老地主脖子上断了气,小黄世仁同他母亲私下商量,嫁祸于喜儿,喜儿逃进深山……。
不管是那个版本传说如何,故事的核心不变,都讲述女孩受恶霸地主的迫害逃进深山,多年的洞居生活使她头发变白,被八路军救出,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鲁艺领导人周扬收到《白毛女人》的小说稿后,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可以在新秧歌剧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做成一个大型的民族歌剧。他让鲁艺戏剧系主任张庚组织创作人员对歌剧《白毛女》的创作。
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员邵子南按照歌剧形式写出一稿,但大家看后不满意。于是张庚决定重新组建创作组并重新创作。导演王滨任《白毛女》创作组组长。组员有新秧歌剧演员及导演一身的王大化。《南泥湾》词与作曲的贺敬之、马可和张鲁、翟维、刘炽、李焕之、向隅等边区艺术界一流的音乐人才。在音乐的形式上他们进行大胆的探索,开始想用秦腔,感觉不好,经过反复摸索,才在民歌领域找到新歌剧创作路子。王滨经验丰富,阅历广、想象力强,从整个剧本的结构到每一场戏,都是他先拉出个大纲,大家再"碰"觉得好就往里填内容。创作组一场戏一场戏把研究。后来又把当时在西北战地服务团的演员陈强吸收进来,陈强戏路广,创作能力和模仿能力非常强。在创作上出了好些主意。
歌剧《白毛女》剧本完成后,开始选择演员,王滨让陈强演黄世仁,可是陈强坚决不干。他说:"我还没媳妇呢,让我演一个坏蛋以后我怎么找对象啊?"导演王滨坚持认为演黄世仁非陈强莫属。陈强说什么也不干罢工不演,陈强不演王滨就停排,他给陈强讲了很多道理,最后说你看过毛主席的《讲话》没有?你好好想想!一个星期后,陈强来找王滨说:"行了导演,我想通了。"就这样从歌剧到电影黄世仁是陈強代言名片了。黄世仁确定后,又选出林白演喜儿、凌子风演杨白劳、王家乙演穆仁智、李百万演大春。
演员选好后,开始紧张地排练,到正式演出时,林白因为怀孕,反应强烈,不得不退出演出,换上了王昆。党的"七大"召开的前一天,《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举行首场演出并获得成功。次日,中央办公厅派专人来向鲁艺传达中央首长的意见,意见中指出:《白毛女》是个好戏,有民族风格,只是结尾处理不妥,黄世仁罪大恶极应该枪毙。根据意见对结局做了修改,增加了公审黄世仁的情节。改好之后在"七大"期间正式公演。
时隔四年之后,王滨接受袁牧之的建议,开始筹备把此戏《白毛女》搬上银幕。
为了修改好剧本,王滨联合导演水华及作曲翟维来到河北平山县深入生活,还特意聘请了一位熟悉当地风俗习惯的农民作家杨润身担任编剧,剧本改编完成后,成立摄制组开始选演员。当时有四个喜儿待定,水华推荐了一位女演员,王滨觉得她有些洋气,喜儿是个农村姑娘,要有农村气息。陈强向王滨推荐了田华。
有好几天时间,王滨都拿不定主意,不知到底用谁好。四个待定喜儿的照片在他桌子上一字排开,但他更多注视的是田华。
当时田华已经二十二岁,可她的样子却象十七八岁,圆脸,充满稚气,她出生在河北农村,刚好与产生"白毛仙姑"传说的是一个地区。王滨觉得田华身上有农村的乡土气息,很接近剧本中喜儿的形象,于是下决心用田华来演喜儿。凌子风演杨白劳换成张守维,王家乙演穆仁智换成李壬林。
电影《白毛女》和歌剧《白毛女》相比,删掉了一些情节,也增加了一些情节,目的在于强化喜儿和大春的爱情,并将他们爰情作为主线。
歌剧以唱为主,而电影是以对话为主。歌剧里的一些深受观众欢迎的优秀唱段,在电影中保留了下来,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
剧组大队人马来到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西北90公里处的平山县境内,俗有"皇家道院"之称,"北方桂林"之誉的天桂山外景地进行拍摄。
电影《白毛女》工作照
剧组洞中拍摄喜儿与大春久别重逢的镜头,是在天桂山东峰山青龙观上方断崖间的三眼洞(拍摄完电影《白毛女》后称为白毛仙姑洞),洞深20余米,有东、西、南三个洞口,皆临绝壁,险象环生,堪称险洞。洞口被野树掩着,择势又险,不那么易找,上去更难。剧组同志们扛着笨重的机器,踏着阶径,好一阵子才到。大家稍做休息便开始拍摄,经过演员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拍摄出在寒冬暑夏,狼嚎虎啸,荒山野洞里的喜儿,是怀着“盼东方出红日”的念头,才留着性命,咬牙活下来的。真是:“苦撑苦熬三年整,等到了太阳底下把冤伸”感人场面。
陈强在电影《白毛女》中扮演的黄世仁,他把这个阴险、邪恶、狡黠的地主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
解放初期,他在河北邯郸演出话剧《白毛女》,当演到最后一场(斗争黄世仁)时,一位看戏的战士,按捺不住激愤的感情,竟举起枪瞄准了在台上扮演黄世仁的陈强,哭着喊着说:"我打死他!打死他!"幸亏班长发现得早,制止住这个战士,才避免一场悲剧发生。
还有一次在淮南演出《白毛女》看戏的战士一面高呼:"打倒黄世仁!"一面用半生不熟的硬梨向台上扮演黄世仁的陈强发起袭击。一个梨竟真的打中陈强的右眼,使他在台上晕了过去。
田华在电影《白毛女》中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勤劳、善良、纯朴又不屈不挠的农家女儿喜儿。田华回忆说:“我扮演白毛女,可能就是缘分吧,我和喜儿也有着类似的生活经历,演喜儿,就像自己演自己。” 田华同《白毛女》中的喜儿这个角色的确有缘,因为当年在抗敌剧社排歌剧《白毛女》时,因为年龄太小,导演担心田华对角色体会不深,后半部分对人物塑造难以把握,就让她担任了场记。这对她后来扮演喜儿有了很大的帮助。在拍电影时,大家一致认定田华就是最好的人选,终于为她和白毛女续了前缘。
张守维在电影《白毛女》中扮演杨白劳,他的扮相是一个典型的华北地区老农形象,老实巴交,面容慈祥。可实际上,他出演这部电影的时候才刚满33岁。但却把一位受尽苦难的老农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
被黄世仁逼死的大年三十夜晚那场戏,他用带有明显河北口音的语调,一声声唤着“喜儿”、“喜儿啊”,满腹话语,却又无法说出,只能老泪纵横,默默无语,每个眼神、每个小动作,都是那么传神,而到位。令所有观众肝肠寸断。真是让人看一次,就哭一次。
杨白劳这个人物,由此成为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艺术形象之一。
白德彰在影片中扮演一名红军战士。虽然只有几个镜头,但是要跟剧组全程拍摄,那时剧组都有青年突击队,他年轻,特能干活,因为拍片时候有一些前期录音,录音时有一些配用的大电瓶,一个足有七十多斤,一连四五个连成一起,往山上扛。还有每次转景,他都帮助胡朋、田华打行理,帮助她们拿东西,所以他同她们相处的关系非常好。
他在电影《白毛女》银幕出现是在片中大春救喜儿未成,赵大叔告诉大春赶紧过河西那边去投奔红军。他和一个摄影助理站在山头上,把大春拉上来。这场戏在河北红石店沙河拍摄时,摄影师钱江还特意给了他从远景到近景,最后来一个特写镜头。这也是他第一次拍特写。有一次他也看电影《白毛女》时,影片到他出现特写镜头时,观众都热烈鼓掌。开始他很得意,以为观众一到他这就鼓掌呢!回来才明白,他把大春拉上来,大春找到党了。因为在他后面有一面党旗,观众是给党旗鼓掌。
1951年3月18日睌上,电影《白毛女》举行首映式后,影片在全国25个大城市的155家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据统计,一天的观众竞达47.8万余人。
电影《白毛女》在1951年捷克卡罗维发利第六届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38个特别荣誉奖中的第一个。
《大众电影》在1959年作了一次统计,从1949年到1958年,按照国内观众人次来排名的国产影片排行榜中,影片《白毛女》位居榜首,欢影高达150692276人次。
在电影《白毛女》之后,又出现了京剧《白毛女》
芭蕾舞剧《白毛女》,还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也有《白毛女》。
日本电影专家川喜多说:日本电影靠《罗生门》打入世界,中国电影则是靠《白毛女》打入世界的。
作者:影魂藏馆原创首发 抄袭必纠!
相关链接:
电影《五朵金花》幕后的故事
电影《保密局的枪声》幕后故事 当年万人空巷 轰动一时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粉丝关注、留言、点赞,您的鼓励,我们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