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镌刻检察为民初心
——追记全省杰出检察官、
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
刘 涛
小眼睛,大浓眉,皮肤微黑,招牌表情是“一脸憨笑”,他的笑容总是带给人一种温暖明媚、纯粹友善的感觉。从他笃定的眼神里,能让人深深体会到:奋斗的青春,遍地是美好。
2010年8月,这个来自湖南隆回的小伙子,放弃了手中握着的其他几份公务员录取通知书,选择入职江苏省如皋市检察院。理由是:江苏经济发达,风清气正,面试当场出成绩,公平。
“公平”两字对彼时的刘涛来说还很新鲜。未来的十年里,他渐渐明白这两个字之于检察事业的分量,明白何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推开刘涛办公室的门,他的办公桌在一个四人大办公室的西南角,简简单单的一张桌子,一摞摞关于法律方面的书籍堆满了书柜,还有一张简易的折叠床静静倚靠在墙边。
打开刘涛的电脑桌面,快要占满屏幕的文件夹和文档还没来得及整理。点出一个打开的文档,是一篇关于报请上级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请示。
△刘涛(右二)参加恢复长江生态增殖放流活动
一切如常,一切又无常。十年从检路,刘涛始终迎风奔跑,在肆意张扬的青春里用心传递检察人的情怀与温度。然而,2020年10月13日,他却猝不及防地倒在工作岗位上,年轻的心脏停止跳动,短暂而灿烂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风华正茂的36岁。
把初心使命落实到每一个司法案件中
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启内设机构改革;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
在这场重塑性变革面前,如皋市检察院结合自身特色催生了一个新的部门——第三检察部:同时履行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国家公诉人和公益诉讼起诉人的双重身份对案件进行审查,以同步追究刑事责任、民事侵权责任和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职的责任。“三责同追”办案团队被省检察院列为重点培育的专业化办案团队。
2019年4月,刘涛被调到第三检察部,走上了公益诉讼岗位。通过竞争上岗,同年6月被任命为第三检察部副主任。
新的团队、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对于有着六年多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经历的刘涛来说,有压力,也有兴奋。
“把初心使命落实到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翻开刘涛的工作日志,第一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从事公益诉讼工作两年,刘涛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55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7件。
2019年建军节前夕,网上一张杂草丛生的、破乱不堪的烈士墓照片引起了刘涛的注意。出于职业敏感,他很快提请单位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并带同事赴现场调查核实。
在确认该英烈设施仍处于受损害状态后,刘涛并没有急着就案办案。“如皋是‘华东红色革命摇篮’,革命烈士众多,可能不只有一处烈士纪念设施受损的情况。”带着这样的想法,刘涛决定对全市英烈设施来个摸底大调查。
刘涛和同事们抱着“绝不让零散纪念设施散落在民间田头,绝不让散葬烈士散落在记忆之外”的决心,在一个月内先后走访14个镇区,查阅档案资料1200余份,召开座谈会17次,寻访烈士亲属、村镇干部48人,实地察看零散纪念设施78座。
随后,通过磋商会,如皋市检察院与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形成共识,并及时提出检察建议,推动全市范围内零散纪念设施保护专项活动首次全面开展。
一个多月后,退役军人事务局传来最新工作进展:全市各镇区已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纳入辖区管理保护体系,市、镇、村三级保护管理责任得到明确,各项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有序开展,专项资金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措施进一步加强。
△刘涛深入田间地头对如皋市英烈设施保护工作开展公益调查
2020年4月,一名如皋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古城如皋作为江苏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散落各地的文物古迹数量为南通地区之最,文物保护工作面临较大挑战。”为此,如皋市检察院迅速成立文物保护工作组,刘涛作为主办检察官,牵头开展公益调查。
调查期间,虽然刘涛已开展两轮实地核查,对大部分文物都如数家珍,但仍有部分文物的位置难以确认。通过如皋市石庄镇文化站,刘涛联系到了石庄社区老党员章文龙。
需要章文龙带路寻找的文物叫石庄子堡。石庄子堡周围本就杂草丛生,加上芦苇和油菜花的遮挡,根本找不到进去的路。别说外乡人,就是很多当地村民也不知道具体位置。
站在田岸边,章文龙远远将位置指给刘涛,本以为看一下位置就算了,却不料刘涛二话不说,俯身挽起裤腿,跳下田埂,拨开草丛芦苇,要去近距离拍照取证。
“这个湖南孩子,真是不简单!干工作认真,我这个老党员都佩服他!”章文龙念叨着。
石庄子堡只是一个缩影。经过刘涛的努力,2020年5月,如皋市检察院牵头全市文物保护相关单位召开磋商会,厘清了职责,统一了认识,并依法向相关部门送达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
如今,包括石庄子堡在内的22处存在修缮保护不到位等问题的文物单位均已得到有序妥善的保护。
把民生小事当作天大的事情来办
“作为全国模范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我要用不断努力,来让我的人生匹配这个光荣的集体!”每每遇到挑战,刘涛总是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2019年的夏天格外闷热,同事已经都下班了,只有刘涛坐那儿盯着自己那个名为“鸡蛋计划”的文档发呆。
原来,2019年8月,一条“问题鸡蛋”的线索被上级检察院交办到如皋市检察院。刘涛研究着一张转发过来的检测单,上面显示南通市市场监管部门经抽检,发现某超市在售鲜鸡蛋中恩诺沙星严重超标,而根据超市进货单,该鸡蛋供货商直指如皋市某养殖场。“问题鸡蛋”从哪里来?只有一张检测单如何着手调查?刘涛沉思着,一条条地列着需要调取的材料、询问提纲和调查地点。
之后几天,刘涛跑养殖场、跑有关部门、跑检测机构,就没在办公室歇过!大夏天,三十几度的高温,养殖场内气味熏人,味道刺鼻,连养殖场老板都不愿意久待,刘涛却一点也不嫌弃,按着提纲一个问题也不漏地询问、查找。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现场调取的鸡蛋并不存在相关药品成分超标问题,又完全没有添加记录。按一般人推断,这线索成不了案!
△刘涛(左一)对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出庭支持公诉
百姓餐桌无小事,不愿放弃的刘涛又顺藤摸瓜,对与该养殖场存在关联的养殖场进行了走访、调查、检测。正是在他的坚持下,这次行动发现了全市部分养殖档案应建立未建立、应记录未记录问题。随后,一份诉前检察建议出炉了:督促有关部门监督全市养殖场按规定规范建立养殖档案,保证畜禽产品饲养、诊疗、销售情况的全程可溯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些关乎民生和公共利益的案件,在刘涛眼里都是“天大的案件”。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刘涛也走上街头作为志愿者执勤。看口罩、测体温,除此之外,刘涛还有一件事,就是摸线索!
作为公益诉讼部门的办案主力,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刘涛的职业习惯,并且总能很敏感地捕捉到公益诉讼的蛛丝马迹。
这不,在执勤过程中,刘涛发现位于603省道如皋段的辅道中央,有几根电线杆子瞅着非常“碍眼”。作为附近企业员工往来的交通要地,仅仅3公里内就杵着1根低压电线杆、2根高压电线杆。只见往来的电动自行车主、三轮车主们左躲右闪,不时地险象环生。刘涛看在眼里,执勤结束后决定了解个究竟。
原来,这条路在2019年进行了扩建,电线杆却一直没动。因为涉及占用群众土地问题,交通运输部门和供电公司各有苦衷。
为促使问题解决,刘涛建议把两家单位召集到一起,阐明利害关系和法律责任,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及提醒函。两个月后,不仅刘涛执勤过程中看到的电线杆被挪走了,如皋市交通运输局还对603省道进行了全线排查,挪走了142根高压电线杆、12根低压电线杆、30根广电电线杆。
将一腔热忱倾情奉献祖国边疆
2012年的春天,南通检察系统民事行政检察条线有一个援疆名额。当时,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刘涛主动请缨,毅然报了名。
刘涛成为那批援疆干部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伊宁县检察院建院以来迎接的第一名援疆干部,开启了他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
2012年4月17日,刘涛第一次踏上新疆伊宁的土地,挂职伊宁县检察院检察长助理。但是,还没来得及体验边疆的辽阔和生命的壮美,他就开始愁得整夜睡不着。伊宁县检察院条件艰苦,人员严重不足,民行科长病休,两名民行干警接手工作不到半年。此时已经是5月,民行科却一个案子没立。
刘涛在援疆日志中写道:“如果我在这6个月民行工作还没起色,那可把江苏的脸丢到新疆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刘涛开始着手解决积案。他要求对于州检察院交办的案件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结,自行受理的案件两月内办结,限制适用延长期限;他组织案件讨论,规范《案件审查意见书》的制作,每一份汉文案件文书都亲自修改。
在刘涛的带领下,当地民行工作渐渐有了起色。他深信,援疆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觉得,帮助伊宁县检察院解决民事监督线索问题是首要难题。原来,当地民行工作基本“靠天吃饭”——全看上级院移送多少案子。为此,刘涛把当地的法律工作者召集到一起进行民事检察监督的宣传,发现了不少线索,一下就立了3个案子。
△刘涛在新疆伊宁县向当地群众宣传民事行政检察职能
当偶然得知伊宁县国土局存在着土地出让金没有按时收缴的情况,为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流失,刘涛又起草了《关于共同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流失的若干意见》,与伊宁县国土资源局达成了正式的会签文件。
当地的社会矛盾化解是个薄弱环节,刘涛就借鉴如皋民行的《关于建立社会弱势群体民事支持起诉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及《关于建立民事支持起诉协作机制的意见》,与当地司法局、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残疾人联合会、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相关部门会签以上文件,由此填补了伊犁州检察系统民事支持起诉的空白。
这几个组合拳打下来,刘涛让新疆的同行们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年,伊宁县检察院的民行工作考核从倒数一跃成为领头羊。
11月,刘涛要走了。送行时,伊宁县检察院党组书记王新华,非常动情地拉着刘涛的手说:“你是我们新疆的儿子娃娃(男子汉)!”
在刘涛的推动促进下,如皋市检察院和伊宁县检察院缔结为“友好检察院”。双方商定:今后将在人才培养、检察业务等方面加强合作,互通有无。
2020年9月,在省检察院召开的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上,刘涛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
将“五心”融入挚爱的检察事业
“姑父,做个检察官很不容易,很辛苦呢。”有一年春节,刘涛回老家湖南隆回过年,和二姑父在隆回一中操场上散步,谈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感受。
刘涛说:“当好检察官,要有五心。一是要有爱心。要爱检察事业,才能不畏惧工作中的困难。对当事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要有爱心,如果没有爱心就不能深入了解他们内心。如果办错案了,就可能摧毁他们的一线希望。”
“对工作有爱心我理解,对嫌疑人有爱心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姑父听后感觉很震惊。
“二是要有细心。案件中真真假假、错错真真,看材料、看现场、和人谈话时,要特别细心才能发现蛛丝马迹。”刘涛倾吐的欲望一发不可收拾。
“三是要有耐心。了解材料、事实、对象时要耐心,对嫌疑人和辩护人要耐心,接待律师咨询时也要耐心,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与支持。”刘涛没有跟亲人炫耀,2017年他“跨界”被调到案管部门,负责案件监督管理岗,有很多律师接待和服务方面的事务,还统筹安排过全省律师座谈会。那一年,如皋市检察院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示范单位。
“四是要有无私无畏之心。检察官就是要匡扶正义,面对威胁恐吓要无所畏惧。五是要有恒学之心。”
“你都研究生毕业了,还要学习吗?”姑父问。
“当然,不学就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案件就办不好。新的法律颁布后,要系统学习,还要学习文学、历史、音乐等,拓展视野,修身养性。”刘涛回答。
对话中,刘涛流露出检察人灵魂深处的赤子之心。如果不是对检察事业的由衷热爱,怎能有这番深刻的思考?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人热情、工作勤奋的优秀检察官,却带着对未竟事业的无限眷恋和不舍突然离去了,他激情鲜活的人生定格在了2020年10月13日。
刘涛就像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用绚丽的人生轨迹,留下了最耀眼的瞬间。
个人简介
刘涛,男,198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如皋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二级检察官。2020年10月13日,在工作岗位突发心脏骤停,经送医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36岁。他始终对党忠诚,对事业满腔热忱,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勤学善思,精研法律,办理的一起虚假诉讼案获评中国调解论坛“多元纠纷解决及诉调对接制度”优秀事例奖,一起行政处罚执行检察建议在全国“基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推进年”专项活动中被评为执行监督优秀案件。先后获评如皋市优秀共产党员、南通市民事行政检察业务标兵、南通市平安卫士、全省优秀办案检察官、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12月,被南通市委追授“南通市优秀共产党员”,被省检察院追授“全省杰出检察官”,被省文明办推选为“江苏好人”。2021年8月31日,入选中央政法委2021年7月“平安英雄”榜单。
来源:《弘扬英模精神、忠诚干净担当——江苏政法先进典型风采录(检察篇)》
文字:张羽、徐登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