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美国炸北溪管道”的赫什最近连续接受采访,反复为其调查结果背书的同时,还批评了美国主流媒体,对真相视而不见。在美国霸权,在美国控制舆论的那只无形之手之下,要说出“美国炸北溪”这个全世界心知肚明的事实有多困难?我们可以从赫什几次发声的渠道来看一看。

外媒评价普利策奖(谁想戳破都不行)(1)

第一次发声:2月8日,赫什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发布调查报告:《美国是如何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

外媒评价普利策奖(谁想戳破都不行)(2)

观察者网已经有了这篇文章的全文翻译。从内容来看,赫什文章的重点,并不是论证炸毁北溪管道的真凶,而是揭秘美国炸毁北溪管道这件事情的决策过程、实施过程、并分析炸毁北溪管道的政治影响。

转载这篇调查报告的媒体有:《泰晤士报》、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

第二次发声:2月13日,赫什将网络播客Radio War Nerd采访他的内容,发布在创作平台Patreon上。在采访中,赫什主要回应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他“美国炸北溪”调查报告的质疑,并批评美国主流媒体为白宫“作掩护”的行为。

外媒评价普利策奖(谁想戳破都不行)(3)

按道理来说,赫什这样曾经拿过普利策奖的资深媒体人,尤其他还是一个美国人,当赫什像《国王的新衣》中那个小男孩一样,喊出“美国炸北溪”时,采访他的媒体会非常多的。

然而,现实却是,美国主流媒体只批评和质疑,却绝不采访赫什,绝不提供平台让他发声。距离调查报告发布5天,采访赫什的是一家自媒体网络博客,给赫什提供回应批评质疑的是一个很小的创作平台。

信息茧房这个事儿,美国政府和美国主流媒体算是玩明白了。

第三次发声:2月15日,德国《柏林报》发表了对赫什的采访文章。赫什继续爆料:2022年6月,美国就装好了炸毁北溪管道的炸药,然而最后一刻拜登怂了,美国推迟了3个月,9月份才遥控起爆,最终安放的8枚装置中只有6枚爆炸。

外媒评价普利策奖(谁想戳破都不行)(4)

在美国官方否认,美国主流媒体一致批评质疑的时候,德国《柏林报》站出来采访了赫什,这确实有点意思。德国《柏林报》是想隐晦表达些什么吗?德国一部分势力是想通过德国媒体,向美国隐晦地传递不满吗?

在我看来,德国《柏林报》有点“臣妾主义”。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德国一边和美国立场保持一致,另一边德国又对美国炸毁北溪管道耿耿于怀,一副“臣妾忠君,君为何还赏臣妾一丈红”的样子。

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里,德国是钢铁直男的人设。如今来看,面对美国时,德国表现得首鼠两端、患得患失。德国如果真想对美国说些什么就应该直说。

第四次发声:2月15日,赫什在其个人网站上发表了“战斗报告”。

外媒评价普利策奖(谁想戳破都不行)(5)

文章批评了《纽约客》、《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对“美国炸北溪”调查报告的沉默态度,说中俄要求彻查真相,美国媒体只关心八卦。赫什在文章中说:“‘请继续关注,我们现在只是在一垒……”,赫什的意思很明确,就是“爷们要战斗”,暗示自己还有后续行动并将坚持到底。

以上就是赫什针对“美国炸北溪事件”的四次发声过程。除了个人网站和网络播客、小创作平台之外,全球媒体中只有德国《柏林报》对他进行了采访。在全球媒体圈,赫什可谓是“孤勇者”。

我们这个世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美国连续三任总统,总是不断强调“美国要维护世界秩序”、“美国不允许某些国家改变世界秩序”。世界大环境都被美国经营成“校园霸凌”、“黑社会帮派”的江湖环境了,这就是美国所谓的“在美国领导下的世界秩序”。

外媒评价普利策奖(谁想戳破都不行)(6)

我们这个世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美国不断地在干坏事,其他国家要么无力阻止,要么装看不到。甚至一些站在美国身边为虎作伥的国家,当美国损害自身利益时都不敢直接站出来说美国的不是;甚至一些经常被美国欺负的国家里,有一群人变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总幻想着打不过就加入,也许过得会更好。

愿未来的世界少一些异想天开的人,愿未来的世界中的沉默者不再沉默,愿未来的世界多一些赫什这样的孤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