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写过一篇文章《面对别人不善的言语,你的态度反映出了你的心性》,当一个人能够保持内心清静,把注意力放在判断对方话语的真伪及其背后的意图时,他能坦然面对一切言语,哪怕是流言蜚语,而情绪不为所动。

那么,他就跳出了二元的局限立场,以更为广阔的视角去俯视当下的事情,对方的一切都能了然于心,而且这时的心胸和心性会散发出一种强大而祥和的气场。

有人说,我就容易对别人的话耿耿于怀,容易记仇,怎么办?

要解决问题,就要先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

古有云:

世间疾病,凡知源起,自得其治。

任何问题,只要找到它的本质根源,对症下药,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看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文真与法藏经过溪水边,看到溪水像泥汤一样浑浊,水里的鱼争先恐后的挤在岸边跳跃着,试图逃离溪水而上岸。

文真问法藏:水能生鱼,鱼遇水则活,离水则死,今天众鱼却要离水而抢岸,这不是忘了根本吗?

法藏说:我熟知生长离灭的规律,就像鱼知道水清水浊一样,然而鱼生于水,灭于水,是因为容易忽视习以为常事情的重要性,哪怕水只有一时的浑浊,鱼也不会念及溪水的百日之清的养育。鱼会因为水清就聚集过来,水浊就会散去,但是水却不会因为鱼抛弃自己而放弃养育鱼。

人们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十句好话顶不上一句坏话。

很多人会因为一句不好听的话而记恨父母,会因为一件不如意的事就与朋友分道扬镳。

这样的人在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全世界都伤害了他,他才是受害者。

他们陷入了局限思维。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

你与同事产生矛盾后,自此你们互不搭理,什么结果?

结果是你今后工作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因为你总会想法设法地不接触他,在工作内容上绕开他,可是在同一个公司、同一个部门,工作上怎么可能没有交集?那么你做事的时间成本就会大为加强。

你与一个菜贩产生不快,自此你耿耿于怀,什么结果?

结果是你再也不会去他家买菜,哪怕去别人家排队,哪怕别人家的菜贵。但是,这种置气不也是增加了时间成本吗?

有人说:人活着就要争一口气。

争一口气也要分情况吧,总不能遇到点心里不爽的事就耿耿于怀,这是狭隘的表现,千万不要自我感动还要贴上“人争一口气”标签,又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事情,犯得着吗?

仔细想想,人无完人,谁又没犯过错呢?

自己犯错希望别人能原谅自己,而别人犯,错自己却耿耿于怀、不依不饶,这本质上是贪妄念太重。

世界上的事情怎么可能都如你所愿,以你为中心?你想怎样就必须达到你的心愿?

而且,这样的人过于势利,有好处就会笑颠颠跑过来,好处没了就头也不回的离开。

是不是这样?

所以,古人说:

利则交通,难则相舍,此为贪念之本。众生而为众生者,因其贪念而保其地,守其位,聚其气,交其灵,气灵交通,以至有存。

司马迁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说的是人性。

我们要明白,人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做事如果要成功,就要对外顺应人性,这样别人才不会阻碍你,对内很多时候要逆人性,因为如果对自己也顺人性就是随波逐流了,你就会归为穷困的大多数人。

“利则交通,难则相舍”,有点事情就耿耿于怀、难以释怀,这也是人性的弱、不好的一面,我们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修炼自己的心性,使自己胸怀更宽广、包容,心性更纯正。

能够不断地内观自己,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言行和心性,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无论谁做到了这一点,由于同频共振,他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何始终耿耿于怀(容易记仇耿耿于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