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话人名(五),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东南西北昵称?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东南西北昵称
天南地北话人名
(五)
在传统的取名习俗上,必须提到的是名、字、号。所谓名和字,是一个人取了名外还得取一个字。这种习俗,在汉朝以前就有了,到西汉已十分普遍。如汉高祖刘邦,姓刘,名邦,字季。西楚霸王项羽,姓项,名籍,字羽。汉留候张良,姓张,名良,字子房等等。所谓号,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别称。号即号称之意。这种风俗,在古代文人中很为普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圣杜甫,姓杜,名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诗人白居易,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北宋欧阳修,姓欧阳,名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等等。
所谓名和字,有一个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的名一般是不能直接称呼的,这只能是父母、长辈、老师或上级可直呼,这叫“直呼其名”。一般叫别人名字只能叫字。因为“直呼其名”,是对人不尊敬。
古人取名字时,不少人在名字后加有排行一一孟(伯)、仲、叔、季。孟(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如孔老夫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其中之仲就是老二之意思,故人称孔子为“孔老二”。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其孟就是排行老大之意。吴主孙权,姓孙,名权,字仲谋。仲就是排行老二之意。春秋时的著名隐士伯夷、叔齐。伯是排行老大,叔是排行老三之意。
古人在取名和字时,不少人的名和字的意思都是相辅相行的。如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其名之操是道德操行之意,德也是道德操行之意。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其中亮是光亮之意,明也是光亮之意(孔,即大之意)。周瑜,字公瑾。瑜是玉,瑾也是玉。但也有名和字之意有相反的。如宋代大儒朱熹,字元晦。熹是光明之意,而晦是昏暗之意(元,开始)。
旧俗取名时,兄弟姐妹的名字中取同一个字的(双字名),以此来表示这些人是兄弟姐妹。如秉忠、秉义、秉礼、秉信、秉仁、秉孝、秉智、秉勇……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秉”字,以此来表示他们是八兄弟。如果再有姐妹,也可取秉娟、秉媛、秉嫒等等。也有兄弟姐妹的名字取同一个部首的。如苏轼、苏辙,两兄弟之名字都有个车旁。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二人的字中同有一个“子”字。
在取名字,必须提到的是我国家族的“辈分名”。不少人取名,都是按家族中定下的辈字来取名的。辈字放在姓的后面。如我族辈分中有“惟今能显远,历久善名扬”等辈字。因此,“惟”字辈的儿子,取名时,一定只能取“今”字,而“今”字辈后面的儿子名字时一定只能取“能”字,绝对不允许乱辈字的。
中国人取名字,特别是文人,往往都会引经据典,含义丰富。人们常常会从名字中看出他的文化底蕴。诗人白居易,其“居易”二字,便是典出《中庸》句:“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而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易安”二字,便典出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之“行知”二字,即典出明代大儒王守仁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其实“知行合一”的理念,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曾子便有提出:“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先生,和现代相声家马三立先生,其名中之“立三”与“三立”,均典出儒家所提倡的“立功、立德、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