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科学梦,创新向未来。9月23日,《为地球“退烧”》一期播出,春妮带领5位小学生一同走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探寻全球变暖背景下人类的未来,《春妮的周末时光——打开科学之门》正式收官。

这档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名单的特别节目,将镜头对准“奋斗正青春”的科技工作者,集结中国科学研究各条战线上的顶尖科学家,为青少年上一堂电视公开课,以年轻化视角和创新性视听表达,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家精神。

节目播出后,获得了观众的踊跃观看和热评,认为节目向大众展示了科学的魅力,有效助力提升大众科学素养、提升科技自信。不少观众表示被老一辈科学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品质所折服,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赤胆忠心、勤勉尽责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观众。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年轻视角致敬科学奋斗者打开科学之门收官展)(1)

顶尖科研院所探知科学魅力 神奇课堂激发青少年求索热情

小朋友们为什么都会换牙,脱落后的乳牙可以随意扔掉吗?绿色印刷跟传统印刷有什么区别,其未来还有哪些应用场景?海洋为何会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哪些后果?“奋斗者”号在深海里潜行,为何不会迷路,它身上有哪些你不了解的高精尖“黑科技”?……这些令对现代科学充满求知欲的学生好奇不已的问题,都在《打开科学之门》一一解开谜题。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年轻视角致敬科学奋斗者打开科学之门收官展)(2)

而为学生解惑的是中国科学界顶级科学家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科学技术是时代之光,而这些砥砺深耕的科技工作者就是这个时代的“追光者”,他们也应当成为新时代年轻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打开科学之门》邀请长期在专业领域默默耕耘、勇于创新争先的科学家做客节目,以他们为圆心,展开一场有趣的科学探索之旅。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年轻视角致敬科学奋斗者打开科学之门收官展)(3)

节目将主阵地由演播室舞台移至科研院所和科学场馆,在实地探访中揭开科学的层层迷雾,引入沉浸式体验科学的魅力、近距离感受科学家们求真务实的精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和首都医科大学,都留下了春妮和学生的足迹。这些与“高精尖”标签深度绑定的顶尖科研院所,是大多数人难以踏足的场地,科学团队攻坚难题的实验室在观众心中更显神秘和新奇。而《打开科学之门》每期节目中,春妮都带领一支热爱科学的学生队伍,解锁一个神圣的科学殿堂,共同探索一门科技的奥妙。

《打开科学之门》四期节目的主题覆盖了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绿色印刷制版技术、口腔医学、海洋热含量变化,科学界大咖带来了颇为全面、深入浅出的知识科普和我国各科技领域前沿研究成果。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年轻视角致敬科学奋斗者打开科学之门收官展)(4)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年轻视角致敬科学奋斗者打开科学之门收官展)(5)

从节目录制现场学生们的反应和电视观众的反馈来看,专家们的分享和答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科学求索的兴趣,在充分参与到科技实践中来、深入感知外部世界后,孩子们的智慧得到启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得到激活,这堂硬核科学课的目标在寓教于乐中顺利达成。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年轻视角致敬科学奋斗者打开科学之门收官展)(6)

少儿视角碰撞专业科普 深度对话体现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作为科学题材电视节目,《打开科学之门》创作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化解专业性极强的科学知识的大众化传播难题。通过视角和表达方式的突破,以观赏性和接受度更强的视听语言中和科学内容的高门槛与枯燥感,是节目创新的关键。

《打开科学之门》巧妙融入了少儿视角,每期节目春妮都与数名小学生一起开启科学探索,置身科技馆、科研院所,孩子们都会结合自身的观察、体验和思考,率先向科学家抛出困扰自己的疑惑。而科学工作者们的解答也不同于常规课堂,往往以更为生动活泼、易于理解的方式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少儿视角更显灵动、有趣,也与大多数非专业从业者的电视观众平等对话,让观众能够有效进入科学传播场域,感受科学的价值与趣味。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年轻视角致敬科学奋斗者打开科学之门收官展)(7)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年轻视角致敬科学奋斗者打开科学之门收官展)(8)

节目中,科学相关内容的传播手段也更为多样,几乎每场科学探访中科学家都会与年轻学生共同完成实验,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境也更利于对科学原理的接受。在声学所,研究员们现场进行水声通信实验,模拟“奋斗者”号与母船通讯,张志博研究员带领孩子们一起做的“能看得见的声音”实验直观又有趣,让孩子更能理解神奇现象和科技创新成果;在化学所,宋延林主任和专家在实验室实地讲解“跳芭蕾的水滴”实验原理;在大气物理研究所,朱江研究员带领大家走进地球系统数值类比装置“寰”,解读“寰”如何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年轻视角致敬科学奋斗者打开科学之门收官展)(9)

除了必不可少的科学讲解外,《打开科学之门》还对科学文化的传播和科学家精神的弘扬进行延伸。每期节目中都设置了春妮与科学家深入对话的环节,挖掘这些科技工作者在各自专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背后的成长经历和科研历程,以及他们独到的人生阅历和处世哲学。

无论是“奋斗者”号研发团队讲述中国水声学奠基人汪德昭放弃法国优厚待遇、毅然选择回国做科研的感人事迹,还是宋延林在节目中回忆导师的谆谆教诲,坦言“一个好的导师是人生的一盏明灯”,亦或是朱江对导师曾庆存院士为其发送的第一封邮件就指明科学研究的方向、深切关怀和鼓励的感恩,都将我国前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甘于奉献以及科研事业和科学精神的薪火相传体现得淋漓尽致。王松灵院士、刘烨瑶高级工程师等还分享了他们积累的科研感悟、高效优质的工作方法和秉持科研初心的治学态度,进一步丰富和延展了科学题材节目的内容含量与边界。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年轻视角致敬科学奋斗者打开科学之门收官展)(10)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年轻视角致敬科学奋斗者打开科学之门收官展)(11)

紧扣时代脉搏深耕首都资源 北京文艺频道两档重点节目大展首都媒体风范

《打开科学之门》将科学家和青少年两个群体置于同一场景,科学工作者的求真奋斗与青少年的求知求新碰撞下,产生了青春、科学、人文色彩浓厚和颇具想象空间的表达。节目致力于打造一堂堂最为硬核的电视公开科普课,引领孩子们进入奇妙的科学王国,展示非凡的科学力量,但又所呈现和传达的不止于此,节目塑造了丰满又鲜活的中国青年科学家群像,既依托科研创新成果分享传达他们在科研岗位上的辛勤耕耘、创新坚守,也揭开他们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观众通过他们披荆斩棘的科学探索之路深入感受和学习他们身上的人生智慧与中华风骨。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年轻视角致敬科学奋斗者打开科学之门收官展)(12)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年轻视角致敬科学奋斗者打开科学之门收官展)(13)

这一特别系列节目策划,也是《春妮的周末时光》又一次将科学家作为节目主角,将心无旁骛攻坚克难、胸怀祖国追求科学真理的理想信念和赤子之情有效传递。观大国重器,敬国之脊梁,摒弃冗余包装和流行法则,回归尊重科学、传承中国精神的主流创新路径,以科学题材创新提振科技自信、助力科教兴国,这是这档创办十年的品牌节目对选题和立意表达积极拓展、对主流价值观坚守与引领的体现。

今年,《春妮的周末时光》接连推出两大特别策划,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需求。《典籍之光》基于北京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背景,依托北京的人文积淀和典籍资源,以创新形式推广国家典籍博物馆中的优秀典籍,引领年轻群体关注博物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打开科学之光》贴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书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的讲话精神,致敬科技奋斗者,又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高度契合,以突出专业性、兼顾大众性和趣味性的创新表达,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这两档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特别打造的创新节目,皆入选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名单。北京广播电视台坚定首都主流媒体定位,深耕首都文化、科技资源,接连推出了一系列精品力作,引发强烈共鸣,一展“首善媒体”品质,为首善之都形象的塑造贡献了主流媒体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