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讲了曼生十八式的九把壶,没看过的上一期的可以点击链接看一下,今天我们接着来讲另外九把壶。

https://www.toutiao.com/i6774200877424050701/

十 笠式(笠荫阳,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

笠荫典故:曼生笃信佛教,故喜作佛壶,日常行事,观察入微。某仲夏之晌午,曼生微服出巡,体恤民情,行色匆匆,饥渴难耐,偶遇一山间小店,信步入坐,清茶入口,酷热顿失。邻桌端坐一僧,观其举止,不禁颔首,起身相揖曰:“施主此生有佛缘,阿弥陀佛。”曼生还之以礼,僧人以斗笠赠之,乃飘然而去。曼生愕然,执笠于手,若有所思,乃呼小二,笔墨伺候。山间小店哪来四宝,小二情急撕账本空页以就之。曼生执笔,依笠而绘,壶随心生,跃然纸上,曼生慨叹佛之无量,惆然无语,感恩所获清凉馈赠,谢佛之赠斗笠,隧名笠荫壶。

此壶铭文耐人寻味,意为笠能遮阴去暑,茶能涤渴去烦,静抚心灵,孰轻孰重,连佛也说不清,道不明,还是由把壶之人细细品味其中之奥妙,安享人生之福吧!告诫世人珍惜眼前之人之物,失之不再,重在惜福。

曼生十八把壶图解(新手必须了解的)(1)

十一 合欢(八饼头網,为鸶为凤,得雌者昌)

泥质呈朱红色。

曼生在溧阳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之重任。曼生召集故友亲朋,全力以赴,因白芽乃是每年皇家钦点的名贵贡茶,须在清明之前作为十纲贡品茶中第一纲运至京城。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终如期而至,龙颜大悦。消息传来,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曼生设宴以贺。席间,曼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之墨宝。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喜不自禁。席间鼓乐欢天,乐手执大镲卖力敲击,声音洪亮悦耳,曼生乃性情中人,下席亲自手持大镲用力合敲,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

此壶乃曼生喜极而制,故此壶风格绮丽,所谓雾余水畔,红杏在林。典美精工,余味无穷。拥此壶而品茗,必逢喜悦之事。捧壶把玩,有如重回当年曼公呼朋唤友鼓乐欢天之场景,喜不自禁由壶传。

寓意合而欢,象征着和气生财。

曼生十八把壶图解(新手必须了解的)(2)

十二 横云(此云之腴 餐之不癯 列仙之儒 )

横云典故:初夏之季,好友二泉喜得贵子,曼生前往贺喜,归途之中,暴雨突至,于一溪旁草屋避之。转瞬雨骤停,一道美丽彩虹横挂于天,一头隐于云端,一头没于溪间,有如彩虹渴饮清泉。曼生本文人,观如此美景,岂不痴迷,久久不愿离去,至飞虹消散,犹恋恋不舍。及归至家中,有感而发,绘稿数十种,成得意之壶式。因心恋彩虹汲水,乃起名“饮虹”,但觉不足以抒怀,苦思冥想,终有所获,以“横挂彩虹,飘于云端”为意,而终定名“横云壶”。此壶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流畅造型、色泽明丽而显华美高雅;壶身铭文寓意深远,乃文人壶之代表。赏其风格可曰“纤秾”,细腻纤秀而格调明朗,浓郁华美而清新流畅。正所谓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壶之精者莫过于此。

此壶形态从容,蕴含天机,其砂质最为细腻,故表面光滑圆润,铭文寓意深奥,其造型工艺,文化内涵均达到紫砂壶之最佳境界。

铭文切壶切名,充满瑰丽的想象,这是陈曼生式的浪漫情怀。不禁也把人的思绪引向那绚丽的彩虹,遥想那云端的天宫中是否仙乐飘飘呢?

曼生十八把壶图解(新手必须了解的)(3)

十三 石铫提梁(铫之制 搏之工 自我作 非周种)

石铫提梁典故:曼生劳累不适,休养于家中,好友江听香闻之,登门探访。曼生设茶待客,二人以茶为题,相谈甚欢。谈及古人所用茶具,认为“器之要者”首推铫,煎茶煮水皆宜。古人以石、铜、瓷为铫,而铫以薄为贵。但石铫太厚而不宜,铜铫则腥涩有异味,瓷铫又不耐火。谈及此,听香言道:“曼兄,何不以紫砂而为铫?”曼生早有此意,乃欣然提笔,画铫以为壶型,为适手特设提梁。壶成,初名曰铫梁,又思不妥,因铫之初乃石器,故重命之曰石铫提梁,取清新、原始之意,终成一经典曼生壶式。

此壶系以銚为型,古朴庄重,大气雄浑。反虚入浑,积健为雄。提壶临风兰亭上,便觉淩虚太空中。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真乃雄视千古,浑沦无涯。此提梁乃十八式三款提梁中的经典壶式,把玩此壶可融通古今,神交古圣与先贤。此壶蕴含玄机,万物皆藏灵气,适者而成之,任何事物都有其适用规律,择其最合适者而用之,才能功德圆满,水到渠成。

曼生十八把壶图解(新手必须了解的)(4)

十四 葫芦(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造型与工艺:型如实物,充满情趣,线条优美浑圆,小环设计精巧,拔动生响,与壶体相得益彰,制作精湛,泥质特殊耐人寻味,砂质匀均,乃壶中珍品。

葫芦典故:曼生自幼家境贫寒,故饱读诗书,刻苦用功,十年寒窗,终成正果,得以入仕途,却不忘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亲戚亦多为清贫之家。一日,一远房外甥来访,竟以一担青葫芦为礼。曼生不觉礼薄,热情款待。侄儿虽清贫,却也酷爱读书,临走道别:“区区葫芦不足为礼,送福送禄与舅,恭贺亲舅福、禄双全。”曼生大喜,连声道谢。外甥别后,曼生捧葫芦逐一观看,甚觉可爱,遂信手拎起一只,置于案头作画,画毕再观,越觉有趣,重又置笔墨,依葫芦作紫砂壶式样。

本是信手涂描,岂料一绘成真,壶钮上之小环,更是点睛之笔,曼生乐之,遂命名葫芦壶,取“福禄”双全之意。

曼生十八把壶图解(新手必须了解的)(5)

十五 春胜(半瓢)(宜春日,强饮吉 )

曼生爱梅,乃于后院种梅多株,闲暇之余亲自劳作,为止松土、除草,仆人以半只似葫芦的水瓢取井水浇梅。曼生好奇,捧之端详,甚觉古拙天趣,问仆人何物成此水瓢,仆人告知是取成熟瓢瓜剖之,去其瓜瓤,风干即成。

曼生惊异于造物之神奇,不禁触景生情,乃取仆人手中之水瓢为样设计紫砂壶,以半瓢为其命名,取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之意。也表达了曼生视眼前荣华如烟云,而回归自然,隐退田园的追求。

在满生看来,万事万物,阴阳造化都乃天意昭然,世间万物都乃灵气所聚。百态皆神奇,却万变不离其宗,繁出于简,最简洁的就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真实的。一个半瓢囊括了圆之所有,物本天成,借来用之,方显匠心独具,无可拟比。

造型瓦当形体,造型奇古,泥片镶接,构思巧妙。壶钮设计与壶身浑然一体,线条分明,作工精细,古韵盎然。

此壶以简为贵,简洁大方,体现了文人对日常生活观察入微,注重生活情趣。壶身铭文更是言简意赅,每日饮茶,如饮瓜汁,不仅带来吉祥,更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造型与工艺:此壶设计极尽简约之致,韵贯其中,壶身圆滑,流畅明亮,用砂精细,坯体坚韧,用工精良。

曼生十八把壶图解(新手必须了解的)(6)

十六 半月瓦当(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

夕阳西下,曼生闲庭信步,漫步于溧阳乡间小径,一间间昔日秦汉民居,在金色夕阳照射下,泛出古典而沧桑的气息,而一排排屋檐上的瓦当,更是透射出一息古色古香的韵味。落日的余晖洒于其上,曼生为之神往,为之倾倒。此时的曼生正在为他的新壶式沉迷,突然灵感乍现,眼前夕阳下的瓦当,有如一个个飞扬着的古铜色的紫砂壶。

曼生若有所思,至晚间,一轮新月当空,不禁浮想联翩:新月,瓦当,不都是很好的壶型吗!入得书房,融合新月、瓦当之型,细细描绘,一个完美无瑕的瓦当壶跃然纸上,一款经典的曼生紫砂壶诞生了。

曼生为壶命名:“半月瓦当”。

此壶瓦当形体,造型奇古,泥片镶接,构思巧妙。壶钮设计与壶身浑然一体,线条分明,做工精细,古韵盎然。此壶极具乡土气息,紫砂壶简洁大方,纯真无华、凝重朴净的个性尽显其中。可谓大方之家,美轮美奂。制此壶警示世人:凡事,全则半,半则全,欲求十全十美反而不及,无为而为,反倒有益,退一步海阔天空,曲则全,枉则直。极富人生处世之哲理。

曼生十八把壶图解(新手必须了解的)(7)

十七 合斗(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曼生受古文献熏陶,信奉“天圆地方”之说,故一直想造一方壶以示人行天地间,却每每不得其式。盛夏之夜,繁星满天,曼生仰天而视,细观星相,见星罗棋布,亦方亦圆,若有所思,观之弥久,越觉人之渺小,为人为官不易,自己又一味志行忠方,不禁感慨万千,手捧合欢茗壶,脑海中浮现出造一茗壶以表我心之意图,遂置合欢于书房,细细端详,因曼生喜用合欢,故想以合欢而绘心中之茗壶。雄鸡报晓曼生易稿七十三,终未得其壶形,再端合欢,其骨架傲然,若变曲为直,岂不正如所愿,曼生不顾劳累,以合欢为骨架变曲为直,终成有棱有角之方正壶,而此时银河星空星光闪闪,意寓吉星高照,北斗南斗同月而辉,遂以合斗命名之。

此壶棱角分明,方正可鉴,四平八稳,告诫世人为人处事须刚正方直,智欲圆而行欲方,乃智慧之壶,为曼生壶之经典壶式。此壶寓形寓意,聚天地之灵气,为曼生传世茗壶中唯一之方壶。观之风神劲健恢张,势重千钧,正如行神如空,行气如虹,走云连风,好一款难得之壶式。

曼生十八把壶图解(新手必须了解的)(8)

十八 半瓜(梅雪枝头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

半瓜壶的造型最为简洁,其由来也颇为简单,曼生为官第二年夏,酷暑难当,曼生爱以凉瓜解暑,一日,向午饭后,下人送上凉瓜,正要切开,曼生一时高兴,叫道“且慢,吾自切之”,乃操刀以中切之,瓜遂成两半,一半向上,一半竟向下,盖于桌面,下人欲翻之,曼生拦之,因其观之,此向下半只瓜不正是他所想要的紫砂壶之壶身吗,若以瓜蒂为盖,瓜藤为把,再添一壶流,岂不就是一把完壶。乃想,若一日,解甲归田,隐于山水间,取暗香梅花,置于松枝活火之上,煎茶以品之,洗尽铅华,何异于仙,不亦乐乎?曼生乐之,绘壶于纸上,简洁随意,因而命名也随意,乃称半瓜。半瓜壶看似得来容易,却也是曼生长久以来对于壶型设计研究积累的结果,切瓜而得半瓜,是因曼生厚积薄发之灵感闪现,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而半瓜壶乃曼生十八式中的大壶,表明曼生具有男儿豪情的一面,大肚能容,容天下不能容之事,正如铭文所题“山中人兮仙乎仙”。或许,世间纷杂于曼生至此已是超然脱俗,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吧。

此壶是将品茶的意境与曼生的思想境界融合为一体的最好载体,寓意世人,一切人间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返璞归真,亲近自然,乃为真实人生。品位其风格境界,则曰,旷达。人生苦短,忧愁实多,醉酒伤身,难如茶何,花覆茅檐,疏雨相过,把壶品茶,杖藜行歌,化前人之言曰:千秋万岁后,谁知悉与苦,俯仰观宇宙,不乐复何如,但恨在当世,饮茶不得曼生壶,而今品茶推曼生。

此壶造型简明随意,简约大方,把成环形,配以弧钮,似瓜蒂瓜藤天然而成,作工精细灵巧,尽显制壶技艺之高超。

曼生十八把壶图解(新手必须了解的)(9)


其实曼生所设计的茗壶,远不止18把。“十八”在古代是用来泛指的虚数,我们今天所说的曼生十八式,是沿袭古人叫法。它是文人与紫砂艺术、文人与艺人珠联璧合成功创作的一代典范,以文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将诗词的意境、书法的飘逸、绘画的空灵、金石的质朴有机而生动地融入紫砂壶,曼生壶简洁明快造型、深刻隽永的题铭乃至书法篆刻、在壶体上的布局章法都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使紫砂壶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也才使得文人紫砂壶升华为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绝佳载体,令后人叹为观止,从此便以纯粹文人化的身份跻身于艺术珍品之列,被紫砂界奉为珍品。

曼生十八把壶图解(新手必须了解的)(10)

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紫砂壶,可以关注我们拍品汇,不但可以学到有关紫砂壶的知识,而且还能找到你心仪的紫砂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