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年,即十月初一,彝语称为“搁细”或“打偷”“搁细”意为辞旧迎新,“打偷”即为过年,是彝族老少皆盼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辞旧迎新,欢度过去喜获丰收成果的一年,迎接安康吉祥的新年到来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2006年将彝年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彝族年风俗特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彝族年风俗特点(彝族年你有了解吗)

彝族年风俗特点

彝年,即十月初一,彝语称为“搁细”或“打偷”。“搁细”意为辞旧迎新,“打偷”即为过年,是彝族老少皆盼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辞旧迎新,欢度过去喜获丰收成果的一年,迎接安康吉祥的新年到来。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2006年将彝年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板底乡彝族群众在百草坪举行祭山仪式

彝族过彝年的日期是根据彝族太阳历(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的历法来确定的。古代过年通常是五天,每隔三年加一天为润日,因此,确切地说,彝年为五或六天,依次称为过天年、过地年、过年年、过月年、过日年、过时年,它既不在年末,又不在岁首,因为这几天过年日是十个月到了之时,所以习惯也称为“过十月年”。

年节之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宰鸡,农历九月三十要进行打阳尘、料理贡桌神龛等礼仪准备工作。过彝年,还有许多娱乐活动,如打磨秋、玩顺风耳、打毛蛋、荡秋千、弹月琴、唱歌跳舞等。

彝族同胞在荡秋千,有的青年男女上山对歌,有的一起玩古彝戏“撮泰吉”,挨家挨户地去扫火星(米哆求),扫除祸秽,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撮泰吉”扫火星的活动要从初一玩到十五告毕,时间长,规模大,寓意深,特色浓。

撮泰吉 彝年是一个固定的节日,文化内涵极为深厚,历法、道德风尚、文化活动、祭祀礼仪、信仰等都在年节时得以表现。传统的礼俗文化、酒文化、娱乐文化都在彝年中充分展现。这是长期相沿相袭,久积而成的,无不打上这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印记,展示出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闪烁着彝族人民耿直豪爽、礼仪周全、勤俭质朴的美德。

祝广大彝族同胞节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