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1-8章原文诵读(论语学而篇第一8)(1)

【1-8】

子曰:“君子,不重【1】则不威【2】,(不)学则不固【3】,(不)主【4】忠【5】信无,友【6】不如【7】己者过【8】,则勿惮【9】改【10】。”

论语学而第一1-8章原文诵读(论语学而篇第一8)(2)

【注释】

【1】重:原指人背负的多,这里指厚,从道处所得比较多,明白道理多。

【2】威:威严,让人油然起敬,让人发自内心佩服。

【3】固:同古,原指度量衡。后来祖宗把认识到的天道和人生宇宙的真理真相,把制定的法律规章制度,刻在度量衡上,刻在石头上,铸在铜器上,用来约束自己去好好做人。引申为,永远不变,坚硬不变,牢固,坚守,不变的真理。这里指可以固定下来当真理用的知识。

【4】主:原指照明火焰的中心,灯心,火把中心,引申为,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真心本性。这里指,按照自己的良心(真心本性)去实践,去做事。

【5】忠:中,公正平等。

【6】友:两个人在一起干活,你帮我,我帮你,彼此帮助,指把别人当作自己对待,善待。

【7】如: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摆上自己的劳动产品,然后跪在那里,向祖先神灵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的时候,没有劳动产品摆,摆祭品的地方是空的。这种情况下,没有祭品当作有,没有跟有一样,叫如。后来演变为,与…一样,相同,如同,相似。

【8】过:走路到某个地方去,走路走多了,超出了,走过了,叫过。引申为,过了,超过,过错,错误,不对。过也有经历、过往的意思。这里指过错,犯错误。

【9】惮(dàn):担心,害怕。

【10】改:人死了,再生,经过一个轮回,再来一次,推倒重来,叫改。长辈引导、训导犯错的孩子,也叫改。用工具重新加工器具,也叫改。所以改有改变,改造,纠正,重新开始的意思。

论语学而第一1-8章原文诵读(论语学而篇第一8)(3)

【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从天道处获得的道理不多,就不会有令人油然起敬的威严。如果不勤于不善于学习,就找不到人生宇宙的真理真相。如果不按照自己的良心(真心本性)去为人处事,就做不到公正平等,做不到诚信。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犯了错,包容他们,善待他们,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害怕受惩罚而抗拒认错,就会乐意承认错误,就会乐意去改正错误。”

论语学而第一1-8章原文诵读(论语学而篇第一8)(4)

【徐力点评】

一、论语原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标点符号是后人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后来加上去的。这一节的原文是这样的: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后人通常是这样断句的: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人们通常这样断句,是因为没有理解这其实是一个否定性的并列排比句,只是古人写字时省略了后面两个并列句的开头的“不”字,这才导致后人断句有误。

我们平时写文章,也省略,比如,我们在表达“我们不能骗人,不能偷东西,不能抢东西”的意思时,我们往往省略为“我们不能骗人偷东西抢东西”。但是没有人会误解为“我们不能骗人,偷东西可以,抢东西可以”。

这一节,其实应该这样断句:君子,不重则不威,(不)学则不固,(不)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我们把古人省略的那两个“不”字给它添加上,还原了,那么意思就好理解了。

二、在古代,在人们的堕落还不是太厉害的时代,在人们的自私还不是太严重的时代,如果一个人懂很多真道理,处事比较公正平等,那么这个人还能让周围的不少人油然起敬,还能让很多人发自内心地敬佩。也就是说,古代懂道理多的人,在人群中,还是比较有威严的。

但是,随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人们堕落得越来越深,到人们普遍都很自私的时候,情况也就发生变化了。这个时候,由于大家普遍不懂真道理了,如果突然有个人蹦出来给大家讲真道理,大多数人不仅不会再像古代人那样从内心敬重佩服这个人,相反,大家普遍会嘲笑这个人,会认为这个人脑子有问题,甚至还会去攻击这个人。

现在,给大家讲孔子当时给人们讲的那些道理,所遇到的阻力,要比孔子当年遇到的阻力,要大多了。所以说,在现在这个时代,要想恢复孔子的真儒家思想,要想宣传真正的传统文化,那还真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考验。

三、现在有一些国家的人,经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意识到,对犯错犯罪的人,应该包容他们,应该善待他们,应该尊重他们,不能因为他们犯了错犯了罪,而轻贱他们,而仇视他们,而虐待他们。

其实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指出这个问题了,那就是,要“友不如己者过”。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犯错,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犯了错,改了就是了。其实无论我们犯了什么错,只要我们真心悔改了,那就等于没犯。

但是,如果人们制造的是一个鄙视、仇恨、不尊重、虐待犯错者的社会氛围,那犯错的人,就会内心充满了恐惧,他们就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就会抗拒认错,至于心甘情愿去改错的事,那就更不用谈了。

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尊重善待犯错的人,包容他们,并鼓励他们去勇于认错,那么他们内心就没有恐惧感,他们就不会抗拒认错,他们自己就会乐于承认自己错误,自己就会主动去改正错误,自己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弥补由于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损害。这个其实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论语学而第一1-8章原文诵读(论语学而篇第一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