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功

1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1.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功的符号W。

1.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3.1有力无距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即劳而无功。如:搬石头却没有搬动,人没有对石头做功。

1.3.2有距离无力: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而是由于惯性通过一般距离。如:足球离开脚后在水平面上滚动了一段距离,脚没有对足球做功。

1.3.3有力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虽然有力有距离,但移动的距离并不是这个力作用的结果。如:提着水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过程人对水桶没有做功。

2功的计算

2.1规定: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2公式:W=FS。在运用公式W=FS 计算功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2.2.1单位要统一: F— N,S→m,W→J。

搞清公式中两个物理量的含义:F代表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代表在力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2.2做功的多少只由FS的乘积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

2.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1J=1N•m。

例:如图甲,物体受到一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水平面上移动了7m的距离。力F随距离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在物体移动过程中共做了多少功?

初中物理关于功的知识点(初中物理第十章功和机械能之1功重点知识)(1)

初中物理关于功的知识点(初中物理第十章功和机械能之1功重点知识)(2)

分析:1首先判断力和距离是否满足功的条件:由题意可知水平推力F在其受力方向有距离,符合做功的条件。

2仔细观图,易知水平推力是一个变力,第一段F1=2N,且水平移动了S1=4m;第二段F2=5N,且水平移动了S2=7m-4m=3m。则其在第一段和第二段做的功分别为:W1=F1S1=8J,W2=F2S2=15J,

所以物体在移动过程中共做功为:

W=W1 W2=8J 15J=23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