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师报】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黄晶)“Use Heart for Every Heart”是2022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将今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翻译为:万众一心,意思是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守护心脏健康。

倪海厦心脏病的最佳锻炼方法(关爱肥心病患者)(1)

葛均波 院士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榜首,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高血压2.45亿,心血管病防控形势仍然严竣,拐点仍未到来。在数以亿计的心血管病患者中,有一类人群病情严重却极易被漏诊、误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肥厚型心肌病。

“无法根治的绝症”,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绝望的呐喊。一旦确诊,就面临着无药可用的困境。很多患者在发生过晕厥或恶心、心律失常症状后,被猝死的心理压力时刻笼罩着;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改善症状的患者,疾病未知的未来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患者生活在恐惧之中,被抑郁和焦虑的情绪裹挟,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该病是运动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葛均波院士表示,目前治疗肥厚型心肌病虽无特效药,但仍可通过现有的手段减缓疾病进程,改善患者生活品质。

第一

对于有过晕厥和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推荐医生对其进行猝死评分。如果评分结果显示需安装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建议患者安装ICD进行猝死预防,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第二

对于那些运动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建议到心脏康复科对心脏运动耐量进行评测。医生会根据心脏功能情况推荐适合的运动项目,最大可能减少猝死的风险!

第三

对于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控制症状的患者,可先回顾目前用药方案,确认是否使用了最佳药物联用治疗方案?如果疗效仍不佳,并符合手术指征的,建议使用消融或外科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尽可能的改善症状,减少由疾病症状带来的生活不便与心理压力!

第四

对于心理负担特别重的患者,可以去双心门诊就医,通过药物控制来调节心理压力,进一步减缓疾病进展!

北上广杭4地8趟专列启航了!列车将搭载包含钟南山院士在内22位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145位院管专家,1582人次医界精英的1220张公益巡展海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展,将与超过2亿的乘客“亲密接触”!同时海报总视频将在北京1、2、5、8、13和八通线覆盖地铁、站台的1.3万台电视每天多次轮番播放,预计观看量超过1亿人次!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视频回顾:

公益巡展活动精彩文章回顾: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㊾| 胡辉:医疗照护 细微之处见真章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你我同行 ㊽| 傅卫军教授: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守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绚烂生命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 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创新团队:除痛创新 做疼痛学科的探索者、引领者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㊻ |王 前:奋力闯创干,用“家院”文化暖心聚力振精神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㊹| 林丽珠:融贯中西医,征服癌魔

排版:李慧

编辑:黄晶

本文来自【医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