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请长缨慷慨出征,众儿郎齐奋勇冲锋陷阵……”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鹭广场内,一阵朴实、粗犷的秦腔吼唱声,伴随着二胡丝丝入扣的伴奏和锣鼓急促的敲击声传来,吸引得居民们纷纷驻足观看,鼓掌、叫好。

甘肃宏伟秦腔艺术团(库尔勒开发区首个秦腔艺术团成立)(1)

为更好地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民族文化,营造和谐社会的氛围。8月1日晚,开发区科达社区好日子秦腔艺术团成立。当晚,艺术团的成员们在开发区白鹭广场内为居民展示了一场精彩的秦腔演唱表演。

甘肃宏伟秦腔艺术团(库尔勒开发区首个秦腔艺术团成立)(2)

说到秦腔,就得先说说秦腔的起源和传承,秦腔是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与风翔(雍城),成熟于秦。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肃宏伟秦腔艺术团(库尔勒开发区首个秦腔艺术团成立)(3)

开发区科达社区负责人说:“访惠聚驻开发区科达社区工作队和社区干部在走访入户中了解到,辖区居民中有不少是秦腔爱好者。以前,大家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随便找个地方唱一唱,没组织也没固定的场所。访惠聚工作队和社区商议,决定成立开发区科达社区好日子秦腔艺术团,把分散的秦腔爱好者们组织起来,提供一间练习用房,组织大家排练折子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甘肃宏伟秦腔艺术团(库尔勒开发区首个秦腔艺术团成立)(4)

开发区科达社区好日子秦腔艺术团团长夏珠贵说:“我是陕西人,今年61岁了,打小就爱好秦腔。退休后,特别想过过戏瘾,经常找其他同好者共同唱秦腔。全国两会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幸福感与日俱增。现在,科达社区和访惠聚工作队的干部又帮助我们成立秦腔艺术团,我别提多高兴了。我们秦腔爱好者建立了微信群,已经有48名秦腔爱好者加入艺术团。社区和访惠聚工作队为我们提供了一间练习用房,协调开发区园林局、开发区市政工程管理局的志愿者,在白鹭广场内的空地上增加了照明灯和长椅。今天,我们演出了《杨门女将》、《状元媒》、《包文拯放粮》等十几个折子戏选段,演出效果特别好,广场内聚集了500余位居民来观看。”

甘肃宏伟秦腔艺术团(库尔勒开发区首个秦腔艺术团成立)(5)

“大家都积极得很呢,作为开发区首个民间秦腔艺术演唱团,我们现在团员中最大年龄的有70岁了,最小的才23岁,一听说艺术团的事,大家都特别积极。有的到西安去买戏服,有的去订道具,有的去组织伴奏乐队,采买板胡、锣鼓等伴奏的乐器,都是大家自己购买,大家在一起弹弹唱唱,我们平时除了练习传统曲目外,还计划排练几部反映新时代的现代折子戏,共同演绎、歌唱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夏珠贵乐呵呵地说。

甘肃宏伟秦腔艺术团(库尔勒开发区首个秦腔艺术团成立)(6)

科达社区好日子秦腔艺术团成员高聪梅说:“我这次演唱的是一部秦腔传统经典曲目:《杨门女将》,讲述宋朝将领杨氏一族灭门后,杨家女眷挂帅出征,歼灭西夏兵将的故事。”

她说,“下午我就开始给其他人化妆,整整化了三个多小时,感觉人是兴奋的,我们有了自己的秦腔艺术团了,这让我们的老乡们有了找到家的感觉。”

甘肃宏伟秦腔艺术团(库尔勒开发区首个秦腔艺术团成立)(7)

“我生活在兰州,以前在黄河之滨的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那些秦腔迷在唱秦腔戏。从那里路过,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观看。他们有的唱腔悠扬,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着便装还是戏服,都一样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让人看着不想离开。虽然我和同龄的孩子一样,也喜欢流行的热歌劲舞,但我更喜欢秦腔,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因为他用脍炙人口,浅显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观看表演的居民刘俊辉开心地说。

甘肃宏伟秦腔艺术团(库尔勒开发区首个秦腔艺术团成立)(8)

在两个小时的秦腔演唱中,现场观众直呼过瘾,也有情不自禁登台演唱的。锣鼓声、掌声,笑声,古老的秦腔声交织在一起,唱彻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白鹭广场的夜空,奏响了一曲全民共庆中国梦的合鸣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