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树靠根长,鱼靠水养,人靠什么?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1)

看完后触动很深,虽然是90后,但回想起自己这么多年从无忧无虑的童年到做不完课业的学生时代,再到现在毕业多年来老挝创业。虽然不是一路坎坷,但也并非一帆风顺,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觉得天昏地暗、前途无期的时候。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2)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是的,一生中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的父母,朋友圈现在经常看到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无论我们现在处于人生的什么阶段只要父母在他们都在无私的默默的为我们付出。襁褒中的尿片,上学时的陪伴,结婚时的房、车,下班后的热菜,离家时湿润的眼神,都让我深知:父母在家就在,依靠就在。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3)

在外靠朋友,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似乎很少有几个真正能掏心掏肺无话不谈的朋友。取而代之的是在职热聊离职点赞的同事,有酒就在有事就无的“兄弟”。虽然现在很多人认为“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贫贱不离的知己还是点头之交的普通朋友都能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提供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帮助。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4)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那出国靠什么呢?很多人会说不还是靠朋友吗?其实不然,很多人出国打拼大多是从零开始,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文化,陌生的语言,别说朋友了,能有几个能说话听得懂的人就感觉是亲人了。虽说如此,但还是有很多人离远家乡在异国他乡靠自己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来老挝后我认识了一些在老挝打拼多年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老乡,通过和他们交流,在他们身上我总结了四点“老漂”精神。

适应能力——吃得他乡菜,住得他乡房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5)

当我们只身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第一件事不是明天挣多少钱取得多大成就,而是让自己首先适应这个国家的生活,让自己能正常的活下去才能去想其他的事情。入乡随俗这个四个字此时便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能力——说得他乡话,懂得他乡礼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6)

自觉的学习能力,这一点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是假大空的套话。只有当自己尿急不会说厕所在哪里的时候,就会知道学当地语言有多重要;只有当自己办事缕缕碰壁的时候就会知道尊重他乡礼仪有多重要。当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几乎就是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从头开始,学习就不仅仅是嘴上说说的口号了。

承受能力——吃得苦中苦,藏得思乡愁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7)

所有人风光的背后,要么肮脏,要么沧桑。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每一个远赴异国他乡的人没有一个会说我来了就是为了能混口饭吃就行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深藏许久的梦想。或财富,或事业,或艺术追求。从那些“老漂”口中才知道,此时的风光背后他们付出了多少别人不知的努力。他们有些两年回家一次,有些几年没回过家,不是不想家,而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家人能过上好的生活选择默默奋斗。

创新能力——敢为天下先,敢闯敢尝试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8)

最后这一点,不是每个“老漂”的共性,但每一个现在有所作为的“老漂”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居安思危,敢闯敢试的拼劲。曾经有一个在老挝打拼20多年的公司老总对我说,“选择了出国打拼,就意味着放弃常规的发展轨迹,本身就是一次冒险,已经站在悬崖上了,如果还畏首畏脚,那最好的结果是站在原地不动,多则摔得分身碎骨。”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9)

若不努力,干嘛背井离乡?祖国不需要卧底!

致敬所有在国外默默奋斗的人,与君共勉!

感谢阅读,喜欢小哥文章

请关注[安徽人在老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