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江湖(九):只有生死,没有对错。

近代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的爆发,那场闭关锁国的自取其辱,打开了清朝百姓吸食鸦片的潘多拉魔盒,东南亚地区也开始沦为列强的鸦片种植基地,毒品江湖开始在这里滋生与蔓延。进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溃军的涌入,在缅北的崇山峻岭中,世界三大毒品源之一的金三角渐露雏形,在这片“只有生死,没有对错”的土地上,庙堂与江湖的的缠斗与勾结,群雄逐鹿的大幕也随之拉开。经历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黄金十年,金三角毒品的产量从两百余吨增加到九十年代的三千余吨,然而在这一时期,传统的大毒枭接连谢幕,其中就包括一个提起近代史上的金三角,注定无法回避的名字,那就是坤沙。

金三角那么多毒品为什么不禁止(此人死后的金三角毒品江湖)(1)

但是,金三角毒品江湖真正变得江河日下,恰恰是从坤沙死后开始。这个将中文名字“张奇夫”镌刻在段希文墓葬捐建名录第一行的精壮汉子,曾经是金三角毒品江湖的扛纛人,麾下三万余人的卫队,不仅保障着马帮可以在人迹罕至的栈道肆意远行,即使是庙堂之上也不敢打主意,毒品这种见不得光的勾当,成了他的手中堂而皇之的大买卖。麾下卫队远超于官兵的装备水平,不仅有先进的制式冲锋枪,而且地空导弹这样的重装备更是毫不逊色,在优势官兵的围剿下,坤沙不仅屹立不倒,而且割据十余万平方公里地盘,成为名义上的金三角毒品之王。然而风光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坤沙身上兼具二者的底色。

在早年的发迹过程中,坤沙经历了土著部落的仇杀风云,在溃军的营房接受了启蒙军事训练,历尽坎坷继位一个名不经传的土司,因为吃透庙堂与江湖之间的微妙关系,坤沙收拢散兵游勇扩充力量,顺势与庙堂合作得以不断做大,在与鸦片将军罗星汉争夺金三角毒品江湖的头把交椅时,因为那场世纪之战大获全胜,一役击溃罗星汉上千人马押运的马帮运输队,缴获十余吨鸦片,自此力压罗星汉成为金三角首屈一指的江湖枭雄。随着实力的不断扩大,树大招风的坤沙受到庙堂的诱捕,但是慑于其麾下卫队的实力,只是将其软禁起来,贵人相助的坤沙,军师张苏泉用计将其救回,自此猛虎归山。

金三角那么多毒品为什么不禁止(此人死后的金三角毒品江湖)(2)

最终,坤沙不仅控制了金三角毒品江湖九成的份额,麾下六个师的精锐卫队,俨然裂地封王。但是就是这样一位登峰造极的毒枭,现实中却是一个白面书生的形象,虽然出身草莽,却唯独尊重读书人,称呼北方逃难来的读书人为先生,农忙时节还会亲自下田插秧,因为有张苏泉的影响,坤沙和所有面北而葬的溃军一样,重感情且讲义气,他说自己是天下最痛恨毒品的人之一,也说过愿意到任何一个没有毒品的地方去,但是背后百万普罗大众的生计何依?二十二年前的冬天,坤沙向庙堂低头,投降后被一直关押到逝世,然而金三角的毒品江湖仍然不太平,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死角众多,毒贩们把这里当作藏污纳垢最适宜的避难所,殊不知早已没有了坤沙当年那种只将毒品卖往西方,手下人吸毒一律处死的决绝。自其死后的金三角毒品江湖,只有如过江之鲫的毒贩,不仅穷凶极恶,而且利欲熏心,再无任何毒贩,真正担得起毒枭的那个枭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