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都以为学习逻辑判断只是为了做题,跟生活没有任何关系,其实逻辑思维与人类为伴,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每当人们进行思考或表达思想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逻辑力量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如著名科学家莱布尼茨所说的:"智力曾经发现的一切东西都是通过逻辑规则这些老朋友被发现的。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来感受一下逻辑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
【故事】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评析】
晏子使楚的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故事虽然短小,容量却很大,特别是其中所显示的逻辑力量。晏子使楚,一波三折,在每一回合的较量中,他都自如的运用了推理作为论辩方式。
第一个回合中用的是必要条件推理,推理如下:
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入;
我是出使到楚国来(非出使狗国);
所以,我不从狗门入。
该推理前提真实,形式有效,结论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据此,楚人一定要晏子从狗门入的话,那等于承认楚国是狗国。
第二个回合的较量中,晏子开始极尽夸张,形容齐国人多,故意对楚王后半句置之不答,为后面的答辩埋下伏笔。当楚王表示晏子是不合格的使者之意思时,晏子提出了齐国派使的原则:贤能的人被派到贤明的君主那里去,不肖者被派到不贤明的君主那里去,最不肖之人被派到最不贤明的君主那里去。我是最不肖之人,所以,我被派到最不贤明的君主这里来了。
这是三段论推理的有效形式。这样,楚王便被划到最不贤明君主之列了。
在第三个回合的较量中,晏子成功的运用了类比推理。桔生淮南果实仍为甜桔,移植淮北则变成酸枳,其原因在于水土不同;同样的,齐人在齐不为盗,入楚则为盗,原因亦在于齐楚两国水土不同。这样,齐人入楚为盗的原因不在齐,而在楚。该类比方法有人称之为比喻论证。这样,晏子凭藉手中的逻辑武器接连取得了三个回合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