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青少年的精神 五四运动划时代价值的追梦起点(1)

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确立了“彰显儿童本位、塑造儿童经典”的创作观,通过儿童文学的春风化雨,成风化人,塑造了一代又一代能够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时代新人。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发现儿童上功不可没,在塑造儿童上更是居功至伟。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轫的儿童文学,成为了具有划时代价值的追梦起点。

确立儿童本位观,用科学的儿童观塑造儿童,成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觉醒先声。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是在“五四”时期伴随新文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在中国封建社会,儿童往往是文化中被忽视的对象,那个时候的儿童读物基本上是以教义为主,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儿童文学概念。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个性解放、人格独立、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涌现,儿童作为人的生命的独特形式,开始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儿童问题也便成为“五四”时期的焦点问题之一,开始被作家倡导与书写,社会上也陆续涌现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

早期的儿童文学是以翻译西方儿童读物以及从中国传统典籍和民间传说中寻找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并重新改编为主的,原创的部分还相对较少。但是早在“五四”之前的1886年,儿童刊物《训蒙画报》《孩提画报》就在上海创办,1909年,孙毓秀主编了《少年杂志》和“童话丛书”,很快得到小读者的喜爱。“五四”运动之后,1921年郑振铎主办《儿童世界》,将内容分为插图、诗歌童谣、故事、歌谱、童话、戏剧、语言、小说等十大类,专注儿童,内容丰富,影响深远。1922年黎锦晖主编《小朋友》杂志,将视角关注于家庭、校园,很有亲和力。这些儿童刊物的产生,一方面催生了儿童文学创作的“儿童本位观”,另一方面将儿童文学这一文学门类放置于整个社会中,从而逐步为人们所重视,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提供了阵地,意义很大。

五四运动青少年的精神 五四运动划时代价值的追梦起点(2)

确立儿童本位观,不断塑造爱国、进步的儿童形象,成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直下看山河的追梦利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儿童文学发展最大的价值就是建构起了现代儿童文学创作观,即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儿童本位,简言之,是以儿童为中心,其他人或事物都必须服务于儿童利益的理念和观点。儿童文学需要为儿童服务,用适合儿童的语言文字书写专门的、符合儿童生存特点的文学。

关于这种文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优美,二是新奇,三是单纯,四是匀齐。很明显,这四个特点是符合儿童生理及心理特征的,儿童文学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以及阅读需求,同时体现具备时代特征的中国儿童形象。“五四”之后很多著名的文学大家都参与了儿童文学的创作,涌现了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进程中的经典力作。

“五四”时期的儿童小说一出现便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如发表于1919年4月《每周评论》上的短篇小说《白旗子》(作者程生),描写了一个12岁的儿童(二儿)在天安门前的见闻,塑造了一个经受五四运动洗礼的爱国儿童形象。此外,还有庐隐的短篇小说《两个小学生》,描写了中国学生国枢、坚生与师生们一起去总统府请愿,虽惨遭镇压却并不屈服的故事,两个少年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迅速成熟起来。这两篇小说充分反映了儿童本位的创作特点,用孩童的视角去看待五四运动,看待社会变革,而这一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叙述方式对日后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倾向有了开拓性的作用。

这一时期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倡导者、力行者,他痛恨旧时代旧传统对于少年儿童的压榨与伤害,在作品中疾呼“救救孩子”;同时又在新旧历史交替的节点上看到少年儿童的希望、中国社会的将来,在作品中主张“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彰显了鲁迅的伟大情怀以及对儿童的重视与期望。

创办于1963年的《儿童文学》杂志,是新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旗帜”,今年第5期选萃版专门推出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重望“五四”》主题阅读栏目,选取了鲁迅的两篇儿童题材散文《我的兄弟》和《风筝》,在这两篇文章中,我们能够看到细腻传神的儿童形象与故事,并且体现了鲁迅对儿童自由天性被束缚的那个年代的深刻反思。同时,专栏也收录了前面提到的庐隐小说《两个小学生》,希望能够让当下的小读者通过文字,跨越百年,去体味那个时代。

五四运动青少年的精神 五四运动划时代价值的追梦起点(3)

此外,郭沫若、胡适、郑振铎、冰心、叶圣陶等著名作家也都对儿童文学极为重视,作为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的先驱,他们对儿童文学各文体进行了从无到有的开拓,创作了大批笔调清新、影响深广的小说、童话、散文、诗歌,在创作中直面儿童、直面人生、直面社会变革,通过真挚情感的文学传递,驱动着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不断前行。

弘扬五四运动精神,担当塑造儿童使命,必须在守正创新中繁荣新时代儿童文学,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成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其最有价值的不仅仅是对当下的推进,而是有延续性,能够对将来产生深远而正面的意义与影响。“彰显儿童本位、塑造儿童经典”这一根植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与发展观,如春日里萌发的嫩芽,一旦出土便吸取雨露精华,迎风茁壮成长,在之后的百年岁月中,逐渐枝繁叶茂、发展壮大,如参天大树,用其华盖庇佑着一代代中国少年儿童。

为此,我们能够欣喜地发现,中国的原创儿童文学一经产生,便蓬勃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是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叙述着带有鲜明时代特点、儿童特征的文学作品,给中国的小读者提供着优秀的精神食粮。如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神笔马良》《野葡萄》《宝葫芦的秘密》《中国铁木儿》等,60年代出版的《小兵张嘎》《小布头奇遇记》《萤火虫找朋友》《讲给少年队员听》等,70年代出版的《红雨》《飞向人马座》《小熊拔牙》等,80年代出版的《三寄小读者》《霹雳贝贝》《我的雪人》《独船》等。90年代出版的《狼王》《草房子》《盲琴》《怪老头随想录》等,张天翼、冰心、孙幼军、陈伯吹、金波、杨啸、柯岩、常新港、张之路、沈石溪、曹文轩、薛涛等众多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了大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推动了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更厚植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也迈进了新时代。随着全民阅读的兴起,我国对于文艺创作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高度。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指出“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这同样也是对新时代儿童文学的要求,更是符合“彰显儿童本位、塑造儿童经典”创作思想要求。

幻想与现实是儿童文学的两大门类。幻想文学更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趣味,想象力丰富,表现手法多样;现实题材作品因为贴近少年儿童学习生活,更能引起小读者的共鸣。新时代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更加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精彩纷呈,以“打造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出版高地”为目标的《儿童文学》品牌书系中,就有充满幻想元素、热血情怀的“神秘的快递家族”系列,有关注现实、主打家庭亲情风的“我的爱”系列,有文艺气息浓郁、体现爱国情怀现实风的“木棉”系列,有恬静优美、彰显当下的“青春飞扬”系列,等等。丰富多彩的原创作品,给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源源不断的新人新作,给中国儿童文学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更为中国梦的实现创设了追梦与圆梦的阶梯。

五四运动青少年的精神 五四运动划时代价值的追梦起点(4)

2019年4月30日,在庆祝五四运动10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少年儿童是未来的青年,儿童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青年强,青年强才能国家强。我们要认真贯彻“从娃娃抓起”和“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战略思想,创作出版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书写新时代儿童文学故事,塑造担当中国梦大任的时代新人!(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来源:长安街童读岛

作者:王苏 中少总社儿文中心图书编辑部副主任、《儿童文学》杂志副主编

©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五四运动青少年的精神 五四运动划时代价值的追梦起点(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