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洞穴里,除了自己的脚步声,听不到一丝杂音。打着头灯,在狭窄的石缝当中蜿蜒前进,不远处,被凿开的断面上银光闪闪,与周边成人拳头大小的腐朽枕木相映,让人顿生恍惚……这种感觉像不像现实般的《盗墓笔记》,而我若是告诉你这些画面都是来自一项户外运动呢?够不够酷,想不想体验?

探洞如何升上去(探洞不是你想玩)(1)

什么叫洞穴探险

洞穴探险也叫洞穴探索,简称“探洞”(caving、caveexpedition、cave exploration),泛指进入地表下的洞穴空间内部进行探索及探险活动。

探洞如何升上去(探洞不是你想玩)(2)

洞穴探险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四大极限探险户外运动之一,对探险者的体能和智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细致严谨的思维和操作。

洞穴探险最早在中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洞穴探险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国,东吴孙权就曾派人在太湖边探测过一个洞穴,当时奉命探测的人在进入洞穴17公里后,出于恐惧终止了探测。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留下探洞记载的国家,北宋年间,王安石曾在《游褒禅山记》中写到。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描述洞穴活动的文字记载。

明代徐霞客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洞穴探险家。作为最早的探洞者,他沿着王安石的足迹,开始了他户外旅行之外的另一探险活动:洞穴探险。在他留下的《徐霞客游记》里完整地记录了他亲自探查的南方300余个岩溶洞穴的情况。

我国是全世界洞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地表外的碳酸岩出露面积约91万平方千米,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到340万平方千米。岩溶洞穴数以万计,洞穴探险资源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南方黔、滇、川、桂、渝、湘、鄂、粤等区域为最重要的岩溶区,碳酸盐岩总厚度在一万米以上。

探洞如何升上去(探洞不是你想玩)(3)

洞穴探险划分类型

洞穴探险无外乎两种类型:水洞探险与干洞探险。许多溶洞有着丰富的地下河系统,这种洞穴我们称为水洞,水洞涉及水面工具及潜水工具,个人防护也需要从头到脚。若涉及洞穴潜水则更是需要丰富经验的专业知识。毕竟这是号称危险度最高的户外运动之一。干洞探险相对比较宽阔自由些,更能领略到自然的鬼斧神工。干洞探险的困难在于垂直洞穴,如竖井,落水洞和天窗等。垂直洞穴探险则具有更高的技巧性和危险性。目前风靡全球的单绳技术,即SRT,对于垂直洞穴的探测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且简便易行。

探洞如何升上去(探洞不是你想玩)(4)

洞穴探险需要注意

洞穴保护:由于洞穴探险运动慢慢得到普及,目前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很多探险爱好者缺乏洞穴保护意识,洞穴常常遭到污染和破坏。在一些不需要绳索技术进入的平洞,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遭到盗采的钟乳石。而大家应该知道洞穴里的钟乳石是需要经过数十万年才能形成的,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很难恢复。

洞穴空气:雨水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了碳酸,沿着灰岩裂缝渗透,并溶蚀灰岩,然后碳酸钙沉积下来,二氧化碳露出。在不通风的洞穴角落里,常常会形成非常危险的二氧化碳区域。

意外事故: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但是意外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的。如果是轻松,可以让队伍陪同出洞,如果是重伤或失去了行动能力,那么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尽量与外界取得联系,请求救援。

探洞如何升上去(探洞不是你想玩)(5)

地下河及洪水:在水洞里探险是非常刺激的,包括洞穴潜水。但是由于洞穴通道的不规则和深度难以预测,还经常会遇见水潭、淤泥,暗流,加上运动中身体热量的散发、空气寒冷等各种因素,都会使水洞探险非常的危险。如果洞穴地表或上游等地发生暴雨,还会使地下河水暴涨、水位升高,很快部分洞道或整个洞穴系统都会遭到淹没。(电影:海底深渊。说的就是由于暴雨洞内海水暴涨后,发生的故事,大家可以看一看)

落石:岩壁、洞顶随时都会有部分不稳定的岩块,因此在进行洞穴探险时要非常的注意观察。

迷路:洞内地形复杂,环境黑暗,很难辨认方向,而且也不会有明显的标注物,在一些系统复杂的洞穴里很容易会迷路。所以我们在进行洞穴探险时,时常会设置一些反光、发亮或有特殊记号的路标。

探洞如何升上去(探洞不是你想玩)(6)

洞穴探险的前期准备

首先要搜集资料,包括洞所在地的地理信息,不同季节的降雨情况,查阅前人探洞的经验分享,有没有地下河等;

其次是体能训练,主要是负重上升、下降训练,要在训练场反复练习;还需专业教练教导如何使用器材,以及安全措施和特殊线路通过等;

然后是购置装备,包括静态绳索,深度不同长度也不同,全身式的安全带,上升下降器材,探洞头盔、鞋、衣服、手套,还有照明设备和食物,有时候还需要潜水器材,当然了还要带上摄影器材,整套装备重约15公斤左右。

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是先考虑撤退方案,然后才是进入方案。探洞是一项非常危险的活动,而且最脏最损耗器材,对于一般爱好者来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目的,就不要太深究或者非要做那些超越自己极限的事,循序渐进才好,千万不可冒进。(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