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是践行实践,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最理想的为人处事手段

一、郑板桥,实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康乾盛世著名诗书画字,扬州八怪三奇之一,徐悲鸿称其是“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意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便自信子知的诗书画是“掀天揭地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

1、其诗词慷慨激昂,画秀劲绝伦,书法于“六分半书”隶楷参半,别具一格,被称为有“乱石铺街之美”

2、其人性格耿直而坚韧,疏放而不羁,坚韧中偏重于韧而柔,阴而润,如水坚韧不息,水滴石穿,其奋发图强,专心,专一,十年终磨一剑成就造诣。

(难得糊涂画幅)

做人最高境界难得糊涂(是为人处世的理想之道)(1)

二、“难得糊涂”出自清代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专心努力,造就事业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六分半书”匾额:匾中释文“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乾隆辛未秋九月十有九日板桥。

我们可以从这篇匾文中体会出郑板桥的处事哲学,他的“难得糊涂”并非求真糊涂,他是用来唤醒痴聋,消除烦恼,表达内心矛盾的激愤之词,聪明人难得糊涂,糊涂人又难得聪明,须在聪明中带一点糊涂,宽厚一点,包容一点,又在糊涂之中不迷失方向,才是处世守身之密道。

(匾的图)

做人最高境界难得糊涂(是为人处世的理想之道)(2)

做人最高境界难得糊涂(是为人处世的理想之道)(3)

三、什么是糊涂?

1、有一首歌曲叫做《糊涂的爱》歌词中说“爱有几分能说清楚,还有几分是糊里又糊涂,情有几分是温存,还有几分是酸楚,忘不掉的一幕幕,留不住的往日温度,意念中的热乎乎,是真是假是甜还是苦,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忘尽了人间的烦躁,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只有宽恕、包容、无私、仁爱才是难得糊涂。

2、不做伤害就是爱,大爱无疆、大象无形、大德无功,什么事情都不是非要争个高下,道个明白的,你知道人性中的自我意识,自尊意识、自私意识、自大意识吗?这些都是人格中的本能,任何人都不会轻易的让你会去触犯,要记住当你看穿一个人时,不要击穿他,这就是包容,当你看明一件事的时候,不要去张扬,这就是智慧,再你面对讨厌,面对烦恼、面对愤怒时,能够用理智的方法对待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求得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和谐进步,这才是本事,也是中国先哲为人处事的礼义仁爱的共同法则。

3、数千年来,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美德“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价值观,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的中国人日常行为情操的基本准则,“难得糊涂就是人们在为人处世中为维护这一准则的理想实践手段”。

(图)

做人最高境界难得糊涂(是为人处世的理想之道)(4)

做人最高境界难得糊涂(是为人处世的理想之道)(5)

在现代生活中,古礼不得不舍,古法不可不遵,人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是凡事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要知道“水至清而无鱼,人至清而无徒”生活中糊涂一点不能一是一,二是二,只有活学活用才能化险为夷,不激化矛盾纷争,不引发冲突打斗,以宽容,包容之胸襟,才能造就和谐。

四、什么是上善若水?

人性如水性,有柔软也有刚健,不欺软怕硬,不势强凌弱,不嫌贫嫉富,柔而泽润万物而不争,刚则滴水穿石而不懈,人的性格中,最为理想的性格是上上若水,最为伟大的性格是厚德载物,具有这一性格特征的人,望之俨然,接触起来却和蔼可亲,负重而不抱怨,但是可亲中他却包容着一股强大而有生机的威力,负重中又能肝胆涂地,不怒而威,勇狠却不凶残,仁慈而不手软,中正平和,表面上平淡,毫无个性,做事时变化万端,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变,古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为不争,故无尤。做人善要水那样安居底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一样相亲,言语要像水一样真诚无欺,为政要像水一样有条有理,为事要像水一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一样待机而动,能以万物相合而不害,以万势相处而不愤,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泽万物而不争名利,无私的气魄,这些都是“难得糊涂”中的宽恕,包容、仁爱、无私奉献才能做到的。

本文只是个人的浅识,不足之处,请给予指教,谢谢!!

,